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6-12-27崔兴伟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生

崔兴伟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是重要课程,主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一定的阅读能从中丰富小学生的审美观与语言应用能力,其中朗读教学变得非常重要,只有掌握足够的朗读技巧,才可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应用技巧。为此,就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创新性

朗读作为阅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非常重要,通过有感情、韵律性的阅读,小学生能从中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利于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语文教学课程追赶作为主要内容,常常会忽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度、教学方法与评价考核等方面存在缺失,进而制约着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优化的重要价值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存在价值较高,通过合理的语文教学,能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认知与语言能力,其中开展朗读教学变得愈发重要。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重视朗读教学,不应只为了提高最终的成绩而开展语文教学,这样就与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开展朗读教学,教学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朗读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小学生抱有足够的期望,强调小学生的朗读体验与领悟,是锻炼小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

小学属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小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有效的引导,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能增强小学生对文章知识点的理解力与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与文字书写水平。新课改的提出,语文教学大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要更加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有效的朗读,能从中获取足够的语文知识点,可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制定更为科学的朗读计划,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进而在不断参与和实践中把握语文朗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部分教师仍旧存在着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思想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朗读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等,是制约朗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所在。

1.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往往会忽视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将过多的重心放在语文知识点记忆与背诵上,未能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价值,是导致朗读教学质量平平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课程安排存在问题,以追赶课程进度为主,课堂中为朗读留出的时间很少,导致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2.朗读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对于朗读教学而言,影响朗读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朗读教学方法的选择,若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小学生开展朗读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甚至会让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成为制约朗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通常来讲,开展朗读教学时,大都以教师演示、领读的方式开展,通过有效的领读,小学生会盲目的进行效仿,并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生会被驱使着进行朗读,主动意识缺失,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

3.朗读教学评价力度不足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形势来看,对朗读教学评价力度不足,也是一项突出性的问题。一般来讲,语文考核大都以最终的试卷形式为主,很少考核朗读能力,甚至不考核,使得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验收与考核力度不足,也就意味着反馈不及时,是导致朗读教学质量不佳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

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了解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重视基础教育,从基础教学着手,充分锻炼小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其中锻炼与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技巧很是关键。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师应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语文课堂,及时吸收更具创意性的朗读教学思维,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态度,了解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强化对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重要要求。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为小学生提供朗读训练机会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留出足够的朗读时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空间与训练机会,学生参与课堂朗读训练的时间越长,朗读能力会更强。在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设置自主阅读时间,运用此方式能调动学生开展朗读的主动性,进而从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小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时,教师应进行一定的辅导,规范小学生的言语,保证普通话的标准性,保证咬字清晰、标准。

3.创新朗读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而言,选择合适的朗读教学方法很是关键,它是决定小学生朗读兴趣与动力的关键所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制定更为合理的朗读教学方案,通过一些趣味性、个性化的设计,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氛围。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根据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与主题设置趣味性的情境,加入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能成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能让小学生产生参与课堂、参与朗读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模拟文章情境,设置趣味性的情境,准备一些蝌蚪、青蛙的头饰,选择几名小学生,几名小学生进行朗读,几名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小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来播放动画模式,并配上一定的音乐,使得整个画面更具感染力,使得在朗读时,会变得抑扬顿挫,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分角色朗读,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参与课堂,实现学生的共同参与,使得整个文章结构更为丰满,情感元素更加充沛,且方便教师对小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培训与指导。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风格进行角色的划分,是朗读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分角色朗读,教师能针对不同的人物性格,来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指导,对朗读时的语气、重音、长音等进行规范,在规范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充分感悟人物情感色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的朗读,能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与文章情感元素的把握,能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而提供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培养朗读能力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度感受作者在写文章时所蕴含的情感元素,重视对小学生读、写、听、说的全面训练。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08-112.

[2]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112+114.

[3]张少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8):150.

[4]娄洪菊.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232.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生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