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诸葛亮学习如何成功应聘
2016-12-27李峰
李峰
结合现代社会人人都需要应聘的实际情况,从诸葛亮应聘成功的角度分析传统课文《隆中对》,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现“古为今用”的思想,从而为学生喜闻乐见,激发学生去阅读经典。
《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教师讲过很多次,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谓是驾轻就熟。可是我发现老师熟并不代表着学生能会。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一直在强调,但老师们心知肚明,学生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这些古典。前几年电视剧《三国演义》还在上映,有学生零零星星地看了一点,有点大概的印象。这几年讲《隆中对》时,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学生大多不知,老师讲起来费尽心力,学生还是听得一头雾水,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就不是老师所愿望的那样了。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今年讲这一课时,我对课文重新定位思考,设计新教学思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把握了《隆中对》一课的字音和朗读结束后,我对学生说:“这篇课文其实就是讲诸葛亮如何成功应聘的故事。我们知道,现在工作都得自己找,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诸葛亮成功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大家自己翻译课文,理解内容,查找资料,然后自愿结成小组交流探讨。我们的目标就是:破解诸葛亮应聘成功的秘诀,为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应聘成功积累一些知识!”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是人之常情,这么一说,同学们都兴奋了,翻译课文不再像以前那样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了。看着学生纷纷忙碌的样子,我心中暗喜,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充足准备,我把展示课往后推了两天。学生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展示课上的精彩发言真令我耳目一新:
一个学生说:“‘(亮)身长八尺,这说明诸葛亮外在条件好,有颜值,是个帅哥,能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
一个学生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诸葛亮志向远大。”
一个学生则慧眼独具:“老师,我觉得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不仅说明他志向远大,还是他为自己做的广告。”
“哦?”亮点来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中的‘每字表明诸葛亮经常说这句话,他既然隐居在隆中,为什么又常自比为名相和名将呢?还是想让人知道他有这方面的愿望:做名相、当名将。所以这是他在为自己打广告。”
“可是,从‘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来看,这个广告效应不太好啊!”我故意为难他。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时人虽然‘莫之许,但是说明他们知道了隆中有这样的一个人,自大,自傲,他们就会口口相传,就会被真正愿意招揽人才的人知道。这样,诸葛亮的目的就达到了。”
“好!”我不由得击掌而赞,同学们也都纷纷鼓掌。
“所以我觉得要想应聘成功,要宣传好自己。”学生总结后坐下。
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交到好朋友也是应聘成功的重要因素。”
“何以见得?”
“因为诸葛亮就是因为好友徐庶向刘备推荐,刘备才会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的。”
“有理有据。”我向他伸出大拇指,“平时老师经常对你们讲,要结交那些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朋友,有些同学总有些不以为然。今天你可有更深的感悟?假如徐庶到刘备那里,表现得一塌糊涂,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能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吗?肯定不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朋友一定要慎重,否则会影响你人生目标的实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班主任当久了,自然时刻不忘德育教育,难得这么一个好机会,不多啰嗦两句怎么行?
“隆中对答”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自然要着重分析。在赏析这一段前,我就对学生说,这一段其实就是诸葛亮的面试答辩。在我们应聘时,往往将面试答辩放在最后。为什么?因为最显示个人素质的就是面试。笔试的时候还有时间从容思考,面试的时候必须要头脑反映敏捷,语言组织到位准确,逻辑性强,有说服力,还有你的表情和体态语言,每一样都在主考官的眼里,个人素质的瑕疵之处无所遁形。人们在赏析这一段的时候称赞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从哪里看出来?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讨论,从诸葛亮身上得出这样的面试成功经验:一、要有对目前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妥当对策。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诸葛亮准确地为刘备找到主要对手并精准分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二、要为公司找到拓宽未来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占领荆州的必要性:“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占领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准确分析本公司的优胜之处,增强自信心。“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四、制定出公司切实可行的中长远目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五、描绘出公司的宏伟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以前学生在背诵这一段时,总是背了前句忘了后句,为何?理解不到位。这次在和学生分析完这一段后,我又怂恿善于表演的学生即兴演了一场诸葛亮的面试场景。学生理解了这一段的内容,对这一段的顺序自然记得很清楚,加上排演面试场景,印象深刻,不用多长时间,就会背诵了。
课文快结束的时候,我抛出了自己考虑很久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在下面思考:“按理说,曹操也重用人才,爱惜人才,并且当时声势如日中天。孙权占据江东半壁江山,势力也不小,也重用人才,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就在孙权手下办事。诸葛亮投奔曹操和孙权,待遇都不会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也不去投奔孙权,却愿意跟着一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备打天下?这对你应聘公司有何启示?”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提示学生,可以纵观《三国演义》全书来考虑回答,我给了学生一周的时间。
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势必要翻开《三国演义》浏览一遍。这样一来,有兴趣的同学就会继续看下去,没兴趣的同学多少也会有一个了解。一周以后,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引导着学生思考:假如诸葛亮投奔了曹操或者孙权,结果会怎么样?有没有跟着刘备的结果好?两下一比较,很容易得出,投奔了曹操或孙权,最初的待遇一定会比在刘备那里强,但做事情会受到限制和同事的嫉妒,最多也只能是个中层干部。在刘备这里,更容易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最终登堂拜相,名垂青史。再领着同学回顾了一下那些当初跟着马云、任正非创业的人现在的收获,让学生们明白:投资一支“潜力股”,收益远大于投资一支“绩优股”。当然,要有像诸葛亮那样惊人才能和的预见才行。看准了一家有潜力的公司,自信自己有才华,跟着这家公司,你就会有惊人的收获!并且,目前国际上有很多投资公司,他们不缺钱,缺的是创意,只要你有好的创意,能够说服他们相信你是一支“潜力股”,那么,你就不愁自己的创意得不到实现!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