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志松:探索世界的精神维度

2016-12-27

缤纷家居 2016年5期
关键词:故国浮云玫瑰

蔡志松的作品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艺术家对多种技艺的掌握,又表现出不墨守成规的特点,用一种内在和含蓄的感染力来结合传统与现代。

艺术家蔡志松29岁便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上获得享誉世界的最高奖——“泰勒大奖”,成为该奖项103年历史中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2012年入选全球100位艺术领袖,2013年获评华人时尚领袖。

蔡志松《故国》《玫瑰》《浮云》三个系列的作品在重视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历史与人性进行不断探讨,巧妙地运用现代材料语言与科技手段,将作品融入当代艺术语境之中并独树一帜。

《故国》:历史的深度

《故国》是蔡志松的第一个系列作品,也是他得到多方赞誉的成名之作。在这个系列中,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故国本身具有民族自豪之意,但其作品主题却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本质上具有普遍意义。蔡志松在《故国》这个系列作品中,语言的表达极为流畅,不过其中蕴育的深意却让人思考良久。

《风》系列作品是他在国际艺术圈中取得话语权的作品。这件作品使他获得了艺术界的泰勒大奖。浓厚的中国语言特征,提出了新的关于精神、材料以及形体表达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蔡志松关注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个例,更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共有问题。《风》中的人物以秦汉造型为主,结合了兵马俑、古代佛像以及西方众神的细节形式,用了较多传统技巧,使人物体现出一种卑微的庄严。下跪或是顺从,叩头或是昂首,这些服从的姿势表现的并不是软弱或者压抑,而是对历史的崇敬以及对个体抵抗不了现实苦难的同情。

《颂》系列中,蔡志松在人物作品的制作上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技巧,首先制作出粘土模型,然后浇灌玻璃纤维,再在外壳贴上铜质的小方片,打造出丰富的纹理和年代久远的效果。

而《雅》系列作品中,人物的表达已经不足以体现艺术家的精神诉求,典型的中国符号“屏风”、“竹筒”、“中国化立轴”、“档案袋”等形象粉墨登场,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元素被提取出来,精神的印记感被启动。这绝不是简单地对西方后殖民主义的谄媚,他不是在诉说中国人在历史中的沉重与卑微,而是上升到了历史高度,记录了历史的沉重和富于变化的历程,同时用写实的手法,把这些事物加以纪念,向我们展示了生存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遭遇时的通常结果。

《玫瑰》:深入生命的本质

“爱情像大自然中的花朵,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着盛开与凋零,永不停息。就像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开始奔向死亡,犹如这铅玫瑰,总有一天会因保存不善而损毁,变成沉重的垃圾。维护的成本远远大于自身的价值。”这是蔡志松自己对《玫瑰》的一段阐读。

《玫瑰》系列作品是蔡志松作品的第二个系列,应该说以玫瑰来刻画爱情并不偏离人们的预期,这对于艺术家来说,背负了常态创作的质疑,很容易被受众或者学者理解为缺乏想象力。可这也正是蔡志松勇敢之所在,若能把常态事物做得打动人心,相比较非常态艺术来说更为不易。在《玫瑰》作品中,爱情只是艺术家所展示的虚无的幸福感,生命本质的深入才是蔡志松力现的部分。

《浮云》:未来的长度

《浮云》系列作品又把蔡志松带入了另一个领域,这是一种超自然的展示作品。一团团不锈钢喷上白漆后,用磁悬浮的技术使之飘荡在空中,这种人造的禅意似乎在向科学致敬,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科技对自然的破坏,而两者的对错终究没有结局。

猜你喜欢

故国浮云玫瑰
玫瑰飘香
《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玫瑰(外一幅)
浮云
伤心人别有怀抱
故国·青铜
奔驰CLA45 AMG
月光如水
玫瑰金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