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颠倒了教育的顺序
2016-12-27代安荣
代安荣,青年学者,独立思考者,先后发表500多篇文章,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有《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做个有修养的学生》《小草根的教育视界》《批判教育与教师成长》等10多本书。
有个成功学专家给一群商学院的学生讲课。专家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子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石块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子口再也放不下。他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都回答道:“满了。”专家从桌下取出一桶沙子,把沙子倒入瓶中,并敲击玻璃壁使沙子填满石块间的间隙。专家再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回答:“这下满了。”专家又拿过来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专家问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学生们几乎都明白例子的道理,大家都说:“它告诉我们,无论时间多么紧凑,如果真的再加把劲,还可以做更多的事。”专家意味深长地说:“这个例子的真正寓意是,你必须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然后放沙子,然后倒水,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大石块就是你对自己职业的坚贞的信仰,其他技巧和方法只是第二位的。”
装东西要讲究先后顺序,你得先装大的东西,才能装更多的东西进去,如果先装一些小东西,则以后就很难装那些大东西进去。这个故事非常简单,寓意却非常深刻,物品放置的顺序不一样,其结果就会不一样,甚至是一个巨大的差异。但是,如果我们把专家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教育里,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就像萧伯纳曾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一样伟大与奇妙。如果变成一个人接受的教育,那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人的成长也是一样,其教育也需要讲究一个顺序,即先传授核心素养、人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等根本的东西,然后才是知识传授。一旦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颠倒了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顺序,甚至忽视“道”的教育,就会造成一生的遗憾。
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哪些才是人们眼里的“大”东西,哪些才是“小”东西呢?只有先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矫正我们装东西的顺序,或者说才能摆正当前教育的顺序。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教育要践行“立德树人”和核心价值观,即必须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方面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和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从大的层面在谈教育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说的“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不足的缺憾”。因此,人一生中所谓的“大”东西是什么?我想这些大东西不外乎就是道德、人格、理想、信念、方向、习惯、观念等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一旦这个人具有这样的品质和素养,就能不断地激发自己体内的潜能,不断地奔跑、不断地超越自己。故而在此前提下,再去装那些细小的东西,诸如技能、步骤、方法等东西,则很容易装进去,让两者有机地融合,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如果教育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技能、步骤、方法这些细小的东西,再去灌输那些价值观、核心素养、道德、理想等大的东西,则很难装进去,很难再去改变或者塑造一个人。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有很明确的论述,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需要讲究顺序,一旦教育的顺序颠倒,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1975年,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有记者问其中一位资深科学家:“您在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科学家摆摆手,说:“我在幼儿园学到了毕生最宝贵的东西。”科学家解释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科学家谈到的这些“东西”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原来,良好的习惯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难怪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习惯”这种品质就是人生成长的一种“大”东西。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习惯、品质、理想、自信、诚信等品质和文化素养装进孩子大脑,熔铸进孩子的血脉,然后才装那些知识性的东西。但是,一旦教育从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知识这些“小”东西,而忽视那些关于品质和素养方面的“大”东西,必然适得其反,等到孩子在几岁或者10来岁的时候再去装那些“大”东西的时候,也许“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理想信念、人生追求是人发展的核心的东西,这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高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表面看,人一生中的这些“大”东西在日常的教育中毫无用处。学校平时考试时不考,也无法量化,这些东西也无法与那些“赤裸裸”的分数相提并论。因此,在这些分数和功利眼光面前,这些所谓的有价值的决定生命个体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和程度的“大”东西反而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如果你在课堂上讲这些东西,很多教师都会嗤之以鼻。于是,在学校不考核和无法量化考核的前提下,人们纷纷摒弃这些“大”东西,纷纷追求分数,因为这些才是实在的教育成绩。大家都只顾眼前,谁管生命个体后面的发展,把那些“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等口号抛到九霄云外,完全不顾教育的顺序,违背教育规律。
前不久,笔者读到《中科院震惊调查: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多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这样一篇文章。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换言之,这些状元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不仅如此,中央教科院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于是,文章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综合结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很多人都在“奔走相告”,甚至纷纷在微博、微信上传阅这个文章。尽管这样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笔者对于这样一篇文章的结论持批判或者中立态度。为什么呢?请大家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教育”。 程红兵先生则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一阶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阶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为基本症状的,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部由教师负责填满,学生在家时间,比如双休日,则基本由家长负责填满,这个原因不仅是教育,更主要的是社会造成的。”
面对这样一个结论,很多教育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会自然联系到前些年的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自然把板子打到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身上。笔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持不同的观点,导致这些状元们没有达到社会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前些年的教育更多地注重知识性传授,忽视甚至忘记了对学生“道”的传授,即那些关于理想、道德、信念等东西的传授。毕竟,前些年教育界对素质教育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口号上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背后却在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在批判应试教育,而是说教育者在素质教育面前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毕竟应试教育也有其很大程度上的合理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素质教育的含义,就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症结在什么地方。当时的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但是,很多教育者都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素质的教育。很多教育者对“素质”的理解简单地变为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教育,认为这些才是素质;也有的教育者会进一步理解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等。但是,这些都是不够的。导致这些状元们“众人矣”的根源在于,教育者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换言之,很多学生的理想仅仅就限于毕业后能够找一份满意的、轻松的、待遇高的工作,能够在一个比较好的城市或环境里生活,能够找一个漂亮的妻子或者帅气的老公,而不再有更大的追求。正因为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最“大”的东西的教育和引导,让那些工作、生活、结婚生子和一些知识教育先装进这些孩子们的大脑,以致于当这些孩子想装进那些大东西的时候却装不进去。正是这样一些东西,让学生没有高远的精神追求,才导致其人生发展后劲不足。当然,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艺术家,这些人才在任何一个国家几乎都不是依靠“教育”的力量培养出来的,而是这些人在生活的过程中或者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一种追求人生的大格局精神后,在自我人生旅程中不断奋斗而铸成的。这些人源源不断的动力是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而这恰好又是那些所谓的“大”东西。
不论在任何时代,不论国家是否提倡“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教育,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这样清醒的认识,都要秉持这样的职业底线,为孩子的发展,也为国家富强,更为社会进步做真正的教育,让教育变得像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充分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教育,需要讲究顺序。不论是现代的父母,还是教育者,都要把握好教育的顺序,千万不能颠倒教育顺序。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