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12-27叶贤江
叶贤江
当前,高度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不断增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再局限于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应更多地定位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正如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许憬所言:“未来的世界不属于那种拥有更多知识信息、技能技巧的人,而是属于那些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和高质信息素养的人。”[1]
但现实中,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简单化、重复性实用技能训练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我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进行了改革。
细分筛选,着重培养典型高阶思维
我们所说的高阶思维,是与布鲁姆认识目标分类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相对应的。考虑到高阶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领域,笼统地去谈,会使其难以在教学中落地。因此,我们将高阶思维进一步细化,并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其具体化为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三种典型的高阶思维能力。
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确定并揭示某个项目相同点或不同点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较能力。事实上,比较几乎无时不在。拥有了比较能力,学生就能够以不同视角去看待事物,获得深刻的见解并改变观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让学生仅仅获取信息,还要对获取来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获得对信息的深度理解。
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学生应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抽象能力。特别是,通过抽象,我们能从具体的信息中识别出不太明显的一般模式,然后利用这个模式来发现原本看似不同的信息块之间的相同之处。因为抽象的过程是一种比字面解释更深入的分析过程,所以运用抽象,可以提高我们对信息的理解水平。同时,抽象过程中的化简对于重构事务处理的流程,利用自动化的高效率大大提高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效率至关重要。
在今天,谁的抽象能力强,谁就可以表现出创造性。所以,我们不妨将抽象看作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设法贯穿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具备“抽象”的意识和能力,为发展其数字化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多关注的是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却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不难发现,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
经历过程,深度理解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不能够简单地通过讲授和概念解释,更多地是应该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之中习得。通过经历高阶思维过程,学生会体验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性、有效性,掌握高阶思维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经历过程,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的内容。教学中,可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其中,指导学生以高阶思维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工作任务(即待解决的问题),形成具体的工作流程。
例如,在信息技术发展史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对不同的信息技术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分析。教师如果只是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得出信息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有何不同的结论。所以,教师一定要创设让学生参与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发明与应用的信息技术”“提高人类信息能力上的意义”“发生年代”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见表1)。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信息技术发展史知识,还经历了比较的过程,提升了比较能力。
学以致用,应用中内化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培养不能浅尝辄止,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就是把高阶思维的学习和实际的应用联合起来,由浅入深,逐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要求学生真正理解高阶思维的含义(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然后按照理论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用高阶思维,再应用高阶思维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逐步加深自己对高阶思维的理解与实践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现实世界中相对应的事物或情境所决定的,当知识脱离了现实情境时,就会变得没有活力。反观我们现实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往往只包含从情境中抽取出来的抽象知识,没有给学生实践体会的机会与环境。学生虽然学习了新的概念和原理,却没有实际使用的真实体验。学生所建构的知识体系与概念,无法用来解决真实问题,是不巩固的,是难以继续发展的。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去内化高阶思维能力,比如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等。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这是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时,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形成作品。
例如,程序设计教学中会涉及算法,而算法是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有效途径。程序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带有一般性的计算问题。比如,公司有 1000 人,打印了 1000 张有序号的表格发出去让大家填写。如果收回来后次序乱了,怎么能快速整理好?很简单,把小于 500 的放左边,大于 500 的放右边,先分开两叠。然后再把左右两叠对半分。一直到每一叠都只剩下 10~20 张的时候,稍微排一下序就好了。最后全部按顺序叠在一起即可。这种做法抽象出来,就类似经典的快速排序算法。
再如,教师在讲授网络信息搜索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制订一个旅游计划,将传统的网络技术融入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这既让学生使用了技术,又让学生掌握了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将学生4人一组,按旅游目的地组成一个个旅游团,为其制定旅游计划,并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确定旅游线路。组内4位学生做好分工,利用网络搜集汇总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填表(见表2),最后通过演示文稿展示小组旅游计划。
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学生必须要超越传统的简单记忆、背诵能力,需要拥有更多创新和创造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摒弃技术至上的观念,努力变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经历高阶思维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掌握高阶思维的一般性模式与方法,提升自身的高阶思维。因为只有融入了高阶思维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才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课程。
参考文献
许憬.基于高阶思维的信息技术学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王帅.国外高阶思维及其教学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作者单位:福建南平市浦城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