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素养探析

2016-12-27季爱民高歌

中国德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理论课背景思政

季爱民+高歌

生成性思维下的教学过程以生成、成长为核心,而这种生成、成长不仅指向学生,更指向教师。只有教师拥有不断拓展的知识面和不断发展的设计能力及教学能力,新理念、新技术下的教学成效才有切实保障。

慕课(MOOC)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12年起凭借包罗万象而又短小精悍的课程内容,在发达的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迅速在全球普及开来,触发了一场关于教育教学的“慕课革命”。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其中着重强调“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组织大学生开展‘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活动,建设一批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思维模式。[1]在生成性思维的视域下,个体是在发展中的个体,事物是具有过程性的事物。它重视具体的、特殊的真实情景,关注人与情景的及时互动,在关照人全面发展的规律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多种方法论,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让一切在过程中生成。以生成性思维为指导,把慕课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形成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混合教学模式,是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尝试。

早在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就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感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2]因此,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素养转变与提高在整个教育教学模式革新中变得举足轻重,它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全新转化,从而使教师素养与思政课教学发展体系相融合,这也是生成性思维指导下教师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的复杂性。在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所需要的综合素养日益多元化。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用一定的政治高度来引领思政慕课设计及课堂教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具备建构生成课堂的能力,既要在一定的高度宏观把握,更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普及化、大众化的重任,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具备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信仰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要真懂才能真信,只有真信才能真正育人和化人,真懂真信才能在思政理论SPOC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和各类国外慕课中辨别是非,确立信仰。”[3]同时,国家的政策方针都是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需要实时进行调整的,思政课的内容也会随之做相应的变化。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者或传播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把国家的发展动态从学科专业化的角度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用与慕课设计及课程发展相匹配的知识宽度来渗入教学。生成性思维下的教学过程以生成、成长为核心,而这种生成、成长不仅指向学生,更指向教师。只有教师拥有不断拓展的知识面和不断发展的设计能力及教学能力,新理念、新技术下的教学成效才有切实保障。在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与学科发展所匹配的媒介素养,能够采用将慕课知识内容的宽度和传统课堂讲授相统一的混合教学模式,这样也对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在课前根据课程目标和本学校甚至其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搜集并设计制作慕课视频,更要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慕课内容进行改进,使其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利用媒介手段进行资源搜索、筛选、加工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慕课内容的精准性和趣味性,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必须纳入思政课教师的终身学习目标之中。

第三,思政课教师要用一定的理论厚度来夯实思政慕课设计及教学的学科基础。生成性思维反对死板僵化的预设性思路,但并非要放弃追求有质量的教学,相反它更加提倡有深度的知识对人的涵养作用。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厚度”显得尤其重要。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慕课内容时既要强化政治的引领作用,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深挖思政学科的理论内涵,精细学科知识,做到讲解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政治素养。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发扬慕课内容多元丰富的优势,也要注重学理性的内容,避免慕课开发流于形式上的多变和花哨。

第四,思政课教师要以深切的责任意识和教育热情向学生传递教学温度,促进完善个体的发展。生成性思维重视主体的重要作用,指出生成是对主体生命价值的生成,关注人的生命的丰富和延展,而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慕课背景下,尤其是在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冷机器”部分代替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更要深化责任意识,增加教学的“温度”,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的社会性或关系性是其本质属性,如果说“道德教育应是具有强烈关系意向性的活动”[4],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适用。更何况,思政课本身就兼具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各方面健全发展的新生代,这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所在。慕课背景下,对师生能力的要求、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众多变化,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伦理关照不仅不能缺位,反而应倾注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或弥补慕课在教学应用中可能造成的对学生情感的忽视。

第五,思政课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以良好的个人风度感染学生,以增强思政课堂的魅力。生成性思维关切关系胜过实体,认为教育教学在更大意义上是一种师生间的交往对话活动,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实际的教学课程。在这样的理论视域下,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风度本身就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资源,对于增强思政课堂的魅力意义重大。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良好个人风度的展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追求、对完善自我本性的向往、对自觉自愿成为价值观正确和行为取向合乎规范的个体的渴望。这与我国自古以来就推崇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理念不谋而合。此外,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风度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会对大学生形成持续的人文精神滋养,而其创设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也成为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使得学生对教师身份产生极大的认同,从而超越原有的关系,引领对话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当然,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风度不应该止于内在的丰富性,外表的修饰也十分重要。由于思政课内容的严肃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教师也产生了固执、古板的印象。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更加注重美感形象,通过肢体话语的运用,带给学生亲切的感觉,使思政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课教师个人风度的养成在慕课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慕课视频多强调内容的表达,弱化了教师的角色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更需要具有人格魅力、举止得体的教师帮助自己化解现实境遇中的困惑,获得心灵的成长,这同时也是思政课的重要旨归。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行十余年后的今天,全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卓有成效。尽管当今的大学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是有信念、有梦想的一代,他们经过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学习,普遍愿意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识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5]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仍任重而道远,但是以生成性思维为基础,采用线上慕课与线下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的新模式,并借助教师素养的提升,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这一模式的未来可期。我们相信,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生态将引领青年大学生发展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8-33.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3]孙叶飞,马建青.后慕课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型和素养养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2):45-47.

[4]季爱民.关系德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52.

[5]陈占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5(9):4-9.

【季爱民,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歌,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理论课背景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跟踪导练(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