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碳汇林经营风险的识别研究

2016-12-27张静娉

关键词:经营风险林农造林

张静娉,高 岚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我国碳汇林经营风险的识别研究

张静娉,高 岚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随着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采取了越来越多相关措施,我国碳汇事业也在不断推进中。碳汇市场的发展逐步完善,国内经营碳汇林的积极性再次提高,但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却存在普遍被忽视的现象。通过借鉴风险识别的方法,结合对浙江、云南、四川、广东等地的调研情况,对我国碳汇林经营风险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碳汇林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有政策风险、自然风险、人为干扰风险和市场风险四个方面。

经营风险;风险识别;碳汇林

一、引言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加强森林经营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林业经济的必要行动方向,同时,加强森林经营在提高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碳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碳汇,是用于市场交易的森林碳汇,是按照一定标准生产商品的经济行为[1]。方小林,高岚(2015)对广东碳汇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也说明,碳汇林经营发展有碳汇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2]。碳汇林价值的实现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

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碳汇林,强化其经营管理能有效的增加碳汇量,从而增加其经营效益。尤其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发展,2017年预计可全面推开国内碳汇交易市场,这为碳汇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5年底巴黎气候会议上通过的《巴黎协议》,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碳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关于森林经营风险的研究已经出现,夏邵平、邓龙光等(1985)分析了当时森林经营面临的两类主要风险,政策风险和自然风险。他们认为,政策风险实际不存在,是一种虚拟风险,森林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自然风险,并以福建省邵武市为例,证实林业经营活动在一年内发生自然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一个生产周期(20年)来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2.8%),损害较为严重[3]。于学文、陈珂等(2006)通过认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是我国林业最主要的风险,同时林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落后成为制约我国林业长远发展的两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林业还面临着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考验[4]。许晓丽(2009)结合福建省的实际状况,提出当时我国林业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人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5]。秦涛、何钥等(2010)认为,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包括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并且日趋增长,呈多元化发展趋势[6]。秦静、高岚等(2014)以广东省为例,分析认为碳汇林经营风险主要有环境风险、过程风险和市场风险三大类,并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7]。

从已有的研究看,国内针对碳汇林经营风险的研究十分少,学者们普遍认为森林经营风险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人为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对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对风险的具体识别和成因分析则很少。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我国碳汇林经营现状中普遍存在着经营主体对风险认识不足的情况,缺乏对风险的清晰认识则无法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从而给碳汇林的经营效益带来损失。通过对我国碳汇林经营过程的详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我国主要碳汇林试点省份的实地调研情况,科学地识别出我国碳汇林经营风险及其来源,是强化碳汇林经营的第一步。

二、我国碳汇林经营现状

自2001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开始,我国也逐步开始推进碳市场的发展,同时,为了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也加强了森林的建设。2014年底,已初步完成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城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建设,预计2017年将在我国全面推开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造林面积也逐渐增加,截止2014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554.96万公顷(832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5.29万公顷,飞播造林10.81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38.86万公顷。

根据浙江、云南、四川、广东等主要碳汇试点省份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碳汇林经营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第三机构,其中政府是推动碳汇林经营与发展最主要的参与者。经营方向主要有CDM项目、CCER项目和VERs项目三大类,其中CDM项目和CCER项目为主要部分。截至2015年5月5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CDM项目共5073个,其中,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数有5个(仅国家批准项目总数的0.1%),预计年碳汇清除量总计为157,610tCO2e,详见表1。

表1 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CDM林业碳汇项目一览 (截至2015年5月5日)†

四川省碳汇林事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前列,2006年,四川省启动了全国第一个森林多重效益森林碳汇试验示范项目“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该项目2009年11月16日成功注册,是全球第一个成功注册的基于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CCB)标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并于同年11月26日,与香港低碳亚洲有限公司达成购销协议,实现全国第一笔森林碳汇减排量自由贸易。该项目实现人工建设碳汇林2251.8公顷, 20年期内预计可实现减排量46万吨CO2当量。项目通过国际碳汇贸易,为当地社区3000余户农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额外经济效益,人均年增收达到10%以上。现下四川最重要的碳汇项目是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发的“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该项目已获得国际碳汇造林金牌认证,是四川省最大的碳汇项目。诺华碳汇项目覆盖面广,预计完成造林4328公顷,规划植树约1000万株,30年内可吸收二氧化碳105万吨。调研情况反映,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CDM碳汇项目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直接影响国内项目开展情况;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交易面临着成交价格低、交易过程繁琐、代理交易风险等问题。

浙江省在CDM项目方面也有探索,尤其是毛竹林碳汇。竹林碳汇的发展还对浙江林业、竹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作为我国竹林大省,浙江省竹林资源十分丰富,竹产业也是十分发达,因而在试点发展森林碳汇的同时,浙江省有效地结合其自身资源优势。2008年,由中石油出资在浙江省临安市藻溪镇实施了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共营造毛竹碳汇林750亩。2009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温州碳汇基金在苍南县观美镇开展首期碳汇造林项目,营造速生桉树林3700亩;2010年,该基金又在文成县玉壶镇实施了全国第1个“碳汇森林经营项目”,项目主要采取补植、抚育采伐等措施,经营面积20000亩。截止2012年底,全省已开展碳汇造林49606.8亩,碳汇森林经营61339.05亩,共建成110945.85亩碳汇林。毛竹林碳汇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浙江省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浙江省竹产业的优化升级有着作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竹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近两年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这对竹林碳汇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原竹收购价格的降低,大大降低了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的积极性。此外,碳汇造林资金一直未能有一个持续性的保证,加之可用作碳汇造林的林地愈来愈少,使碳汇林经营难度大大增加。

CCER项目类型尤以广东省为代表,2015年,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首期减排量获得签发,并通过广东翠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与广东粤电环保有限公司签订了交易协议,实现国内购买林业CCER的第一笔交易,交易碳排放是5208吨。为推进国内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广东省碳汇林的发展和经营情况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广东省碳汇林经营发展过程中,政府是主要的参与者,涉及到项目设计与注册、造林抚育、市场交易等诸个阶段。自2010年碳汇试点开始,广东省全省已完成1100万亩碳汇工程造林,并于2015年实现国内第一笔林业CCER交易。广东省的经营模式延长了碳汇林的经营线,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企业、第三机构和林农的参与,但也因此增加了经营管理的难度。尤其在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之后,林地归林农所有,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碳汇林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而国内碳汇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也对广东省碳汇项目的发展有明显的制约性影响。交易价格过低不仅降低了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整体碳汇市场的发展。此外,广东省碳汇林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明显的收益主体不清问题,这又将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

三、碳汇林经营风险的识别

(一)风险识别方法选择

经营风险,一般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当我们研究碳汇林经营过程时,也将碳汇林的营造管理过程视为经营管理过程中,因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碳汇林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即为碳汇林的经营风险。为有效地管理风险,风险识别是其首要环节,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经营者才能主动选取适当且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用于风险识别的方法可划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具体的方法如下表2所示:

表2 风险识别常用方法

根据我国碳汇林的发展现状,选择表2中的生产流程分析法来识别碳汇林经营风险更加科学和可靠。基于生产流程分析法的一般内容,可将我国碳汇经营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详见图1。

(二)碳汇林经营风险识别

结合浙江、云南、四川和广东等典型试点的座谈调研,及图1中的碳汇经营流程图,分阶段对我国碳汇林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如表3所示:

为更具体地识别出我国碳汇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运用流程分析法,对表3中各阶段所存在的风险做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和探讨。

表3 我国碳汇林经营过程不同阶段对应的风险

1.阶段一:国际谈判与决议。国际协商环节作为外部市场因素,国际协议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碳汇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制定,受各国协商意见左右,政治利益的影响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从现有国际碳汇市场的地位来看,我国以供给方主导,但也相对被动,一旦领导人的决策变化往不利方向发展,形成的新的协定必定会对我国碳汇事业造成冲击。

图1 我国碳汇林经营流程

2.阶段二:国内决策与举措,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的颁发与实施,是建立和完善碳汇市场的关键,国内政策的走向直接影响碳汇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国际市场的推进,我国政府也开始推动我国碳汇市场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专管部门、碳基金会等,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碳汇交易市场试点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预计于2017年全面开放碳交易市场。为促进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相关节能减排政策也在陆续推进。国内减排政策的推进,增加企业减排指标,进而增加企业对碳排放量的需求,形成较强的国内碳市场交易需求;而随着碳汇市场建设完善政策的出台和推进,市场规则得以完善,市场信息得以公开和对外发布,这不仅降低了市场交易风险,同时又利于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分析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政策对碳市场影响

3.阶段三:碳汇项目设立与实施,其中碳汇的造林实施过程是主要的风险发源地。碳汇造林过程的环节多,经营技术要求多,且周期长,涉及的参与者也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碳汇林经营技术要求详见表4。结合调研情况发现,这一环节面临的风险最多。其一,造林前期投入大,资金不足或不持续。林业经营前期投入大,而生产周期又较长,资金投入的持续性直接影响到碳汇林的营造和管护,进而影响碳汇量。其二,自然灾害。林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碳汇林的经营同样如此。森林火灾是碳汇林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自然风险,且发生的频率较高。其三,人员管理风险。在碳汇林的经营推动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参与者,如政府、企业、林农等,参与人员对碳汇林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参与积极性和落实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造林成效。以广东省为例,自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地划归林农,而林农普遍对碳汇林认知程度低,因此直接增加了造林选地的难处和协商成本;林农普遍对碳汇林的综合价值认知不足,因而导致了较多林农对碳汇林的破坏行为,如砍伐、移除等。

表4 碳汇林经营技术要求

4.阶段四:碳汇交易,正式进入碳交易市场后,碳汇林经营还将受到碳市场价格波动和交易制度方面的连带风险。通过核证并获得减排签发之后,碳汇项目便可正式在交易所挂牌交易了,项目将直接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其一,市场价格波动性。现有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普遍存在成交价格低的问题,价格自身的波动也会对碳汇项目带来损失或收益。其二,交易市场制度不够完善。国内目前正在试点发展碳汇交易市场,虽取得一定成绩,由于我国国内市场刚起步,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碳汇林经营过程中现存在的风险可归类划分分为以下四类:(1)政策风险;(2)自然风险;(3)人为干扰风险;(4)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可具体再分为国际政策风险和国内政策风险,国内外政策变动直接影响碳汇行业发展。自然风险主要发生在造林和管护抚育过程,其偶然性和破坏力最大。人为干扰风险主要指林农在碳汇林经营过程中带来的影响。碳汇项目的发展对促进林业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同样有重要作用,因而林农对碳汇林经营的参与形式和参与程度也会对碳汇林经营带来影响。市场风险包括碳汇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和市场价格的波动。碳汇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碳排放交易,对碳汇项目收益有重要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国碳汇林经营现状的分析,并运用风险识别方法对碳汇林经营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发现主要的经营风险可分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人为干扰风险和自然风险。政策风险包括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两个方面,国际对碳汇工作的政策方向,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发展,国内政策则更加直接的对碳汇林经营造成影响。自然风险的偶然性和破坏力都是最强的,损害程度大且修复所需周期长,自然风险是目前碳汇林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人为干扰风险主要表现为参与度低、破坏碳汇林等。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对林地的使用必须经过林农,由于林农对碳汇林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因而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摩擦,又因为对碳汇林认知程度低,因而主动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弱,从而造成对碳汇林的破坏。市场风险同样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CDM项目直接通过国际市场交易,必然受国际碳汇交易的影响;国内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国内碳汇交易市场,从而削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促进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

经过系统的探究和分析,我国碳汇林经营风险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结合碳汇林的经营流程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但是,风险识别对碳汇林的整体经营目标来说还只是第一步,如何判断风险程度、具体采取哪种手段来规避风险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刘 豪.广东省森林碳汇市场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2] 方小林,高 岚.广东碳汇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48-55

[3] 夏邵平,邓龙光.林业经营风险问题的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1985,(6):40-42

[4] 于学文,陈 珂,张 喜,等. 我国林业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 辽宁林业科技,2006,(4):32-34

[5] 许晓丽.我国林业风险管理及林业保险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6] 秦 涛,何 钥,叶资英,等.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林业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研究[C].吉林:ATLANTIS出版社,2010.

[7] 秦 静,高 岚,周 伟,等.广东省碳汇林经营风险因素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2(1):200-205

Research on Identi fi cation of the Forest Carbon Sinks Business Risk in China

ZHANG Jing-ping, GAO L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Guangdong, China)

With the world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enthusiasm continues to improve, to take more and more relevant measures, China’s carbon sink forest development is also constantly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sink market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carbon sink forest business initiative to improve again. However, the risk of business process is generally ignored.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risk identi fi 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Zhejiang,Yunnan, Sichuan, Guangdong and other places, it identi fi es the risk of carbon sink forest management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our main aspects: policy risk, natural risk, human disturbance risk and market risk in the proces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 management.

business risk; risk identi fi c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

F316.23;S750

A

1673-9272(2016)02-0014-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2.004

2016-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碳汇林经营风险的治理机制研究”(71473088);广东省林业厅科技发展专项基金项目“广东省碳汇林经营风险的管理研究与示范”(2013KJCX018-02);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碳汇林经营风险的生成与防控机制研究”(2014WZDXM009)。

张静娉,硕士研究生。

高 岚,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gaolan@scau.edu.cn。

张静娉,高 岚.我国碳汇林经营风险的识别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2):14-18.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林农造林
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管理探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