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2016-12-27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景点资源

白 祥

(新疆农业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白 祥

(新疆农业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宗教旅游需求强烈,对现有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满意度较低,宗教旅游偏好差异较大,宗教旅游纪念品开发严重不足;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景点管理不善、营销力度不够、神职人员匮乏、资源保护缺失等问题。加强法制法规建设、提升景点品牌效应、加强专业化管理、增强保护力度等措施,可促使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乌鲁木齐市

宗教旅游是以宗教景观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内容,为旅游者提供的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1]。宗教旅游作为一种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体验活动,是当今国内旅游学术界重要的研究内容[2-10]。国外的宗教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70 年代,始于对旅游者行为的分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宗教旅游研究逐渐向多学科领域延伸。研究主题包括四个层面:宗教与旅游的关系研究,宗教旅游者研究,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宗教旅游影响研究。研究方法大量借鉴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描述与批判等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两方面。在宗教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张桥贵(2008)就如何引导宗教旅游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如何使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理论探讨;明世法(2008)提出建立宗教旅游“场域”间的主体自觉参与和协调机制;孙浩然(2012)提出“宗教旅游转型论、宗教旅游运行论、宗教旅游互构论”有机结合的理论整体,对宗教旅游时空关系梯级以及身份关系梯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建立“宗教旅游社会学”这一“微支学科”,推动优秀宗教文化与健康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高科(2010)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初步构建了我国宗教旅游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理想模型。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孙浩然(2012)在社会学视野下,对当前我国宗教旅游游客的来源、需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明世法(2008)提出了宗教旅游开发的共赢理路;袁书琪等(1997)认为福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不够、宣传水平偏低、规模小而分散、开发深度不够。

通过上述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宗教旅游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方面,还具有较大差距。国内宗教旅游实证研究多集中在东部地区,针对西北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研究成果鲜见,亟需加强此类研究。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宗教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级别、分布区域及区位条件等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对该区域宗教旅游资源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归纳总结该区域宗教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定性视角,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2015年4-6月,对乌鲁木齐市四种典型的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新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就调查区域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达93%。此次共调查40处宗教旅游景点(图1)。其中伊斯兰教寺院景点27处,基督教教堂景点6处,道教寺庙景点4处,佛教寺庙景点3处。

(二)样本基本情况及特征

图1 调查样点分布图

表1是279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43.7:56.3;调查对象的民族构成主要以汉族为主(56%),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均有涉及;在样本中,不同年龄层次均有所分布,主要集中在青年(18-30岁)段;就教育背景而言,初中和“中专/高中”占整体的48.8%,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占整体的51.2%,说明调查对象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高;在职业背景方面,以个体经营者为主,占28.6%,其次是学生和“农民/工人”,分别占18%和16.5%;在月收入方面,多集中在1500-3000 元和3000-5000 元;居住地空间分布方面,乌鲁木齐市各区县均有分布,主要以沙依巴克区和天山区为主,分别占28.7%和21.1%;调查对象宗教信仰和宗教旅游活动方面,其中有信仰的占43%,参加宗教活动的占45.2%。

由表1可见,调查对象从男女比例相当、年龄、族别、受教育程度等涵盖了各个层次,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又因是随机调查,数据获取渠道与分析结果均真实可信,所以该调查能真实反映研究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本情况。

二、结果分析

(一)城市居民宗教旅游需求现状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单位:%

旅游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核心旅游产品的各种可能价格和在之相对应的潜在旅游者有意愿并能够支付的数量关系就是旅游需求,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称为旅游需求量[11]。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对佛教和伊斯兰教比较感兴趣,占比达到29%和22.2%。在参加宗教旅游活动次数方面,由于大部分汉族多为无神论者,对于宗教信仰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是不会去求神拜佛,故人们没有去参观过宗教场所的占43%,而去过1-3次的人则是对宗教场所的好奇心使然,也因对宗教的半信半疑所致。而参加3次以上的人可能是信教徒的宗教旅游行为。在宗教旅游活动偏好调查中,调查对象主要喜欢参与以烧香拜佛、朝拜性活动和参观宗教礼仪活动,分别占26.7%和24.4%;就参与宗教旅游活动的目的而言,以观赏宗教建筑景观为主要目的的占比为19.8%、以放松身心的占比为18.5%、以了解宗教历史文化和实现宗教信仰的占比均为15.5%。上述数据说明,调查对象对宗教旅游需求较大。

(二)城市居民宗教旅游满意度现状

本文从宗教旅游地知名度、历史背景、宗教节庆活动、宗教思想和文化、个人信仰的影响程度、景点的宣传及保护、体验后的整体满意度等八方面衡量城市居民对宗教旅游的满意度,每项指标约有一半调查对象选择“一般关心/满意”,说明游客对上述八个方面基本呈现满意状态;10%~15%的游客对所调查的宗教旅游景点表示“非常关心/非常满意”;“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占到13%左右。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调查对象对宗教旅游景点建设情况处于满意偏上状态,但对宗教旅游景点的宣传和保护处于满意之下,其中西山红庙子道观因上山道路崎岖及道观面积狭小,且道观所在的山头是私人地盘,政府对此道观每年的支持力度不大,调查对象对其保护力度持有不满意的态度。实地调研发现,除上述问题,道观的管理不到位,教徒来道观祈祷时在道观周围乱烧纸,对道观的环境污染严重。

(三)城市居民宗教旅游偏好现状

同一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者,由于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个性等方面存在具体差别,因而在宗教旅游消费活动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12]。因为调查对象对宗教旅游偏好不同,所以对出游的方式、出游的半径及所选的资源类型也各不相同。数据显示,在出游方式方面,最主要是以自助游为主,占51.3%;在出游半径方面,整体上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所选的出游半径大致相同;在所择游览的资源类型方面,以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及宗教活动选择的较多,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4.9%、19%、19.3%。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在宗教旅游出游时,大多数游客基于自助游较其他出游方式自由度较高的特点,多采取自助游的出游形式。其次,乌鲁木齐市旅行社尚未开发出较好的宗教旅游产品,调查对象出游形式受到较大限制。出游空间范围方面,游客主要依据个人闲暇时间和所处地理方位选择出游半径,依据游客个人的宗教旅游偏好选择具体的宗教旅游活动。以红光山大佛寺为例,因其宏伟壮观大气蓬勃的建筑、精湛的宗教艺术、多样化的佛教法事活动、便利的交通,选择其为宗教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较多。

(四)宗教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在宗教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调查中发现,基于四类宗教的派别不同,有信仰的教徒及游客根据自己不同信仰,在购买宗教旅游纪念品上具有较大差别:1.伊斯兰教教徒和游客对宗教相关的书籍及做礼拜用的挂饰比较感兴趣,购买人数较多;2.佛教的教徒和游客对有纪念价值的挂饰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及平安符等购买人数较多;3.基督教的教徒和游客对宗教书籍、平安符、十字架挂饰及建筑微模型较为感兴趣,相对而言购买人数较多;4.道教的教徒和游客对有纪念价值的挂饰、平安符及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等购买人数较多。通过对四类宗教旅游纪念品的实地调研发现,宗教信徒和游客购买宗教旅游纪念品多集中在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和挂饰及平安符等,其比例分别为21.6%、26.5%、20.4%。通过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分析发现,一方面,乌鲁木齐市的宗教旅游纪念品市场需求量大,但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和产品数量供给较少,满足不了教徒和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宗教旅游景区缺乏宗教旅游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意识,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够重视。

三、基于游客视角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游客在对待宗教商业化开发的态度,持支持态度的占53%,持反对态度的占30%,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7%。实地调研发现,四类不同宗教在旅游经营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差异。

1.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景点开发存在的问题

住院药房药品调剂的原有流程为:医师开具医嘱→护士审核后生成药品请领单→药师审核确认后打印摆药单、摆药、复核→护士清点药品,将药品转运至病区。该流程中各临床科室领药时间未固定,而同时由护士完成到药房领取、清点、转运药品的全部工作,耗时较长。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3-5]并结合对其他大型“三甲”医院进行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经验,我院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了以下全新的药品调剂流程:

在伊斯兰教景点方面,伊斯兰教宗教场所数量最多,较为集中,符合新疆群众实际信仰现状。建造年代久远、保存完整的回族清真寺以陕西老坊寺(1808年)、陕西大寺(1883年)、凤翔寺(1884年)、北坊寺(1886年)、邠州寺(1909年)等这五个清真寺是陕西籍坊民寺院统称“连五坊”及西大寺(1880年),其中陕西老坊寺清真寺现如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乌鲁木齐建造年代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回族清真寺,也是乌鲁木齐现存为数不多的建筑文物之一。虽然伊斯兰教寺院数量最多,但在寺院的维护上缺乏力度。部分伊斯兰教寺院对外不开放,禁止游客参观。

在佛教景点方面,佛教景点主要有红光山大佛寺、水磨沟清泉寺、红山大佛寺等。红光山大佛寺发展比较好,景区规划面积大、建筑宏伟、佛教艺术品及纪念品众多、旅游接待设施齐全,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宗教氛围。水磨沟清泉寺依托水磨沟公园其环境优美,宗教建筑历史久远,宗教氛围比较浓厚,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宣传力度较弱。红山大佛寺依托红山公园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大量游客,但寺院面积狭小,且寺院旅游活动商业化严重,游客在大佛面前祈祷必须要捐钱,从而致使门庭相对冷落。

在基督教景点方面,基督教场所相对于佛教寺院和道观数量相对较多,宗教氛围浓厚,宗教场所管理很好,但面积狭小,政府支持力度较小。在道教景点方面,以西山红庙子、西山老君庙等建筑景观为主。两个道观历史久远,其影响深远。但其与其他三类宗教建筑景观相比,开发与保护力度最为弱小,如宗教建筑破坏严重、场地狭小、周围环境差、宗教教职人员缺乏、宗教活动少、政府支持力度小、交通不便捷。

2.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调查区域的宗教旅游景区的推广力度不够,而宗教旅游景点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宣传促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旅游宣传促销的受益者不仅是旅游行业本身,景点所在区域的旅游关联产业均会从其中获益。虽然乌鲁木齐市拥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但大多数还处在“养在深闺无人知”的状态。与此同时,鉴于新疆当前局势,游客从心底对以伊斯兰宗教文化持有心理恐慌感和排斥感。

3.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景点神职人员缺乏、管理混乱

在对40处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有近一半的宗教旅游景点由于缺少寺院神职人员,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出现秩序混乱,甚至有的游客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在寺院景点周围随意烧香焚纸,严重污染环境。在所调查的四类宗教旅游资源中,道教旅游景点出现以上的问题最多,其原因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少,在配备宗教教职人员方面常常出现人员不到位的情况。另外,道教旅游景点的寺院主持在管理上很松散,甚至为了赚取一些外快,有欺骗游客的行为。

4.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乌鲁木齐市对宗教旅游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力度不够。在宗教旅游资源中,宗教历史挖掘和整理的不够,宗教建筑景点需要进一步修缮。在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宗教建筑的修缮多由宗教团体或者个人通过投资、募捐等形式筹集资金。乌鲁木齐市缺乏维护和整理这些资源必要的资金和人力,从而导致许多寺庙不能修缮,许多美丽的传说湮没,如伊斯兰教的西大寺、宽巷寺;基督教的河南庄基督教堂;道教的西山老君庙、西山红庙子及文昌阁等这些宗教景点的文物由于宗教人员及政府没有及时的修缮和保护,被破坏的非常严重。

(二)对策建议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促使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与保护,应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理顺体制,加强政府对宗教旅游资源景点的有效管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目前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开发现状而言,要使宗教旅游活动规范化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宗教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制度、法律制度、政府导向等规范化制度体系,促使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2.策划重大宗教活动,提升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宗教活动不仅是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和促销活动。乌鲁木齐市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客源市场优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宗教节日,在有影响力的宗教寺院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提高宗教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形成“教商交融、寺市互动”的宗教旅游模式[13]和“西域宗教”这一独特的旅游品牌。例如,利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大型节日就可以发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功能,开展一些综合性的特色活动和项目,向信徒和游客展示乌鲁木齐市厚重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氛围。

3.强化管理,配备专业人才

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将投身于新疆旅游事业。基于当前乌鲁木齐市导游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的现状,政府要加强导游宗教知识方面的培训力度,依靠导游提升乌鲁木齐宗教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与此同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也可增强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宗教旅游的重游率。

4.加强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政府每年有计划地拨款对破坏严重的宗教旅游景点进行修缮,在旅游资源周围开辟一定范围的保护区域。在保护区域内,禁止开办工厂,限制机动车辆进入,防止各类污染。此外,还应控制周围建筑物的高度,以免影响宗教文物古迹的风采。对于游客焚纸烧香等行为产生的烟尘污染,可通过对宗教文物隔离的方式使其避免污染。

[1] 黄细嘉,陈志军.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J].宗教学研究,2008(4):143-147.

[2] 张桥贵,孙浩然.宗教旅游的类型、特点和开发[J].世界宗教研究,2008(4):128-139.

[3] 明世法,张桥贵.宗教旅游“场域”:冲突与共赢策略——基于我国宗教旅游景点开发问题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8, 28(5):120-125.

[4] 孙浩然.论宗教旅游研究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视野[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5):73-77.

[5] 高 科.我国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及其协调机制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2010(3):184-190.

[6] 孙浩然.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宗教旅游开发研究——现实表现、社会成因与基本思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00-103.

[7] 明世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宗教旅游开发与共赢理路——以中国佛教旅游开发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08(6):88-92.

[8] 袁书琪,郑耀星.试论福建宗教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1997,(6): 53.

[9] 昌晶亮.南岳宗教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5):18-21.

[10] 庞媛媛.宗教文化旅游信息化的意义和发展策略[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9-11.

[11]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12] 仲红梅.上海白领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 曹 洪,黄善明.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05(1):43-45.

Investigation of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in Urumqi

BAI X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in Urumqi. 40 religious tourism attractions (mainly i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e selected as a representative style and the area which the attractions located is the research area. Combin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Urumqi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 the demand of religious tourism, the religious tourism satisfaction and the religious tourism preference of the city dweller are analyzed. The present developing of religious tourism tourist souvenirs is described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Urumqi city, the demand of religious tourism is strong, the satisfaction of existing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is low, the difference of religious tourism preference is huge,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tourism souvenirs is a serious shortage; (2)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ing of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in Urumqi ,such as management of attractions is not good enough, the attention of marketing do not pay enough, the clergy is lack , the protection of religious resources is weak. 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irs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and law should be strengthen. Second, the brand effects of the attraction should be enhance. Thir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Fourth,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reinforce. The purpose of the fi nal is to embark Urumqi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n a trac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Urumq

F205;F590.3

A

1673-9272(2016)02-0065-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2.013

2016-01-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项目“新疆会展旅游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响应”(201523121)。

白 祥,副教授,博士;E-mail:1103896561@qq.com。

白 祥.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2):65-69.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景点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病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拳击队发展研究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