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启发学生自学
2016-12-26张娟
张娟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逐渐加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自主学习,利用学生爱好和兴趣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并且进行自我探索、学习,得到进步。任务驱动下的学习就是主张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数学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本文从任务驱动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展开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任务驱动 重要性 教学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模式。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占据最主导地位,如果没有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做铺垫,那么数学问题就无从下手了,因此构建思维模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前提。通过任务驱动,对数学问题,小学生可以进行更有效及更有意义的探讨,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就更高,对解题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学习的时候,教师总要求我们做到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线段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题目的了解,将“数”和“形”巧妙结合起来,并利用几何和代数等基本数学理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题能力慢慢得到提高。
2.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参与度。
任务驱动的目的不只是纯粹地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实际中的意义,它的更近一步的要求是让小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全部参与到数学活动课堂中,让小学生逐渐寻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从中找到之间的联系,体验到比较成功的数学学习乐趣。当小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学会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加工,并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情感上得到肯定,并大大增强自信心。
二、任务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直接呈现任务。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不引入任何的教学情境,将任务传达给学生。虽然是将任务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但要注意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勾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这些任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学生全方位地思考,而不只是局限在一个方面。如一道简单巧算的题目,纯数字题目只要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就好了:1+2+3+4+5+6+7+8+9+10,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最简单的是逐项相加得出结论;一些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找到规律,可以选择头尾相加的方式,这种更加简便;还有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学习了奥数知识,那么就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方式求和。虽然只是一道简单的题,但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就掌握了不同求和方法。
2.巧设问题的情境。
以往教学课堂大都是无趣的,小学生的天性难以得到解放,甚至会压制,沉闷课堂并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将学生带入课堂中,放弃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巧妙地在问题中创设小情境,适当增加问题难度,有效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相关情境,小学生会更认真地看待问题,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那么他们就会提出更有价值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解决问题。如讲述“平均数”这一概念和解法的时候,相比于只是拿出一组干巴巴的数据令人觉得乏味无趣,巧妙地创设一些情境则更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又要开始了,我们要推荐两位同学参加短跑,从体育老师那里得到了几位同学的测试成绩(每位同学的测试次数不同),那么根据这些数据,我们推荐哪两个同学参加比赛比较好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劲头儿就来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力自然随之提高。当然,情境创设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教学任务可以创设一个或者多个情境,但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教学任务,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造出不符合实际的境况,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小学生学习的时候注重自我学习过程,将自己刻苦钻研得到的结论主动与同伴分享,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探索和合作能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在讲述几何图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自行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并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提出相关问题,在自己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交流和协作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在任务驱动下,小学生体验的机会增多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自身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4.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必要资源。
为了加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统计学的知识及现实生活中与统计有关的事物,让学生对统计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既能有效地将教学任务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又能补充必要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任务驱动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快速、准确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任务驱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对日后学生经历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全面,除了直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外,我们还必须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加快推广任务驱动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倩.利用驱动法培养数学自主探究能力[J].关爱明天,2015(1).
[2]池剑华.浅谈任务驱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