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2016-12-26张彦芳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实效性课堂教学

张彦芳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内容、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情趣处理,要因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对象不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传“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灵性和欲求”之 “道”;授 “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之“业” ;解“学生不会”之 “共惑”,解学生最紧迫之“共惑”。最终导引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根本。如何上好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每一位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积极思考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追求是从课堂开始的,从课堂的自我诊断和评价开始,从听自己的课、磨自己的课开始。找一个录音机或者录像机,经常把自己的课录制下来,回家一个人看自己的上课情况,你会发现你当时是那么的愚蠢,说了那么多的蠢话,几乎没干有用的事情;如果自己看自己的课堂还有那么一点小得意或者很得意的时候,那才真的是了不得,那就是特级教师的水平了。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会自我诊断:

一、是否是“亲其师,信其道”的课堂

语文教师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民主与权威的交融。语文教师因感性而可爱,因民主而可亲,因理性与权威而可敬。感性,使教师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学生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声情并茂。民主,让学生主动参与、集思广益,让教师面向全体。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舞台。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理性,让课堂收放自如合理。权威,是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是指老师对文本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教师以渊博的知识、人格的魅力、尊重爱护学生。让学生“亲其师,敬其师,信其师从而学其师”。

二、是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

钱理群说过:“语文课程改革,千改万改就是为了把语文改得更像语文课。”这就是语文的“业”。 即“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具体说来,一是语言的方法,重积累、重体验、重感悟;二是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读诗有诗心,读文有文心。读寓言,其中的动物植物就是会说话;《背影》就没有必要去讨论交通规则,“千里莺啼绿映红”就不是“百里莺啼”。三是让学生用语文的思维思考语文问题。我们有的语文教师忙得要死,好多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地里种别人的庄稼;就好像在生孩子,不是在为自己生孩子,而是为别人生孩子,白忙活。这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状态。《送你一朵基因花》,老师展示了许多花,上成了植物课;还有老师讲了许多基因是什么、基因的作用等,上成了生物课。《胡同文化》一文,学生小组展示了很多图片,从北京的胡同、天津的胡同、上海的胡同,直到苏州小巷,这是语文活动吗。还有的用“文化”糊弄人,语文是文化,但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语文。我们要让学生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语文有用的、有意义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考好语文。

“教学生不会的”这就是“解惑”。课堂上一问学生就能答,一答就对;课堂上动不动就是学生讨论,老师既不教学生也不学。这是解惑吗?还有,一篇课文我们老师总是提了很多问题,从头到尾给他们讲解,四五节课都讲不完。耗费的时间长不说,有学生都听得不耐烦了。先学后教,让学生先把问题摆出来。有些问题让学生去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时间要用到刀刃上。不教是为了教,该教才教。这堂课不教,下堂课教。教得经典,教得恰到好处。课堂上要解学生的“共惑”,解学生最紧迫的“共惑”。

三、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要因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对象不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发现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SQ3R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等。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

当代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使用适应于该环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教学方法的交织使用,优化组合。

现代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之相应的如导学式教学法、启发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与学生的作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双边性,教法与学法的互补性。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实效性课堂教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