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

2016-12-26梁汉金

未来英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梁汉金

摘要: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来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之规定, 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收益;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单纯地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还必须让学生到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去自由驰骋。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应该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学生的第一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身保持下去。

课外阅读究竟能使学生有哪些收益呢?我想应该有以下三点。

一、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阅读对知识起着扩展作用。通过阅读,阅读者个人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会进一步扩大。阅读还对智力起着开发的作用。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者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开发读者的智力。

阅读是一种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读者以阅读作品的方式与作者交流思想,与社会进行交往。在阅读中,读者通过认知、记忆、专注、欣赏、共鸣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使读物这种密码式的符号系列受到解读和诠释,从而转变为一种充满意义的信息储备系列保留在读者脑海深处。

一个死抠教科书,什么课外书都不看的学生必然是孤陋寡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在广博的知识背景下进行。这个背景越是广阔、丰富,学习起来就越能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形成要靠广博的阅读,即要博览群书。这样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就如补充精神营养,增加信息储量。

二、陶冶情操,热爱生活

阅读对读者的思想起着教育作用。每一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读者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许多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的成长道路都表明,书籍是陶冶人的情感和气质的熔炉,是带领人们从狭隘的个人天地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的帆船。

优秀的文艺作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它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它们所蕴含的生活美、情感美、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等会使阅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情趣,使人精神充实,获得向上的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激励成千上万的青年找到人生的真谛,《红岩》、《狼牙山五壮士》、《林海雪原》等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广大读者心里,使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获得与困难作斗争的智慧与勇气。这种无形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三、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学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写文章首先是要准备材料,只有获得了材料,写起来才感到有话可写,才不会出现临时抓借,搜索无获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的情况。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写作顺如“清渠”的话,那是由于上游有了阅读这一“活水”的沉淀。因此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才能使其在写作时言之有物,妙笔如花。

课外阅读有如此之功效,那如何把课外阅读转换为学生的读写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三种方法:

1、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①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②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2、应用阅读中的积累,搭建“读”与“写”的桥梁。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资金”。要使阅读得于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①写自己的体会。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借助学生的阅读热情,我引导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在课外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等等。学生们的心被童话占据了,他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课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自己喜欢的情节,讨厌或喜欢的人物高谈阔论,谈论得津津乐道。正当学生意犹未尽时,上课铃响了。于是,我便因势利导,适时地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地进入了老师创设的写作“圈套”,一篇篇布满生气的读书体会跃然纸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在老师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下,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②应用积累,发挥想象,串词成文。中学生还富于想象,他们经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相信学生会做得更好。如一次在交流“日积月累”本时,我发现在《丑小鸭》摘录中,“绿油油、清澈、毛绒绒、高兴、呼唤、赶紧、又大又丑、又踢又啄、悲哀、急急忙忙、自以为是、又丑又笨、痛苦、躲来躲去、心甘情愿”这些词的摘录率最高。心想:假如学生能把这些词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会有多么兴奋。于是我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写作题目:用以上摘录频率最多的词语,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结果,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跃然纸上。想象让学生的思绪飞扬,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又使情节变得具体、生动,像给文章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增添了许多生趣。

3、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相对于写作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