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研究
2016-12-26于明涛杨静
于明涛 杨静
摘要:在深入剖析传统案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将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模式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整合优化财务分析理论框架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通过案例教学的评价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93-02
财务分析具有典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与案例教学模式较为契合,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及专业技能提升等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学者们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案例的具体类型及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等进行了大量探讨,但目前将案例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同时存在财务分析理论框架不统一、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财务素养的关注不够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本文在系统分析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优化思路和实施策略。
一、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案例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二者关系的关注不够。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课程设置的战略方向,财务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现有文献较少把案例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从而无法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初衷。2.财务分析思路的不统一影响着知识传授目标。由于财务分析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时间不长,不同学者对其理论框架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这突出体现在财务分析教材名称及其框架结构上。财务分析理论框架的不统一,对财务分析课程的知识传授目标产生了不利影响。3.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其职业技能提升。以往研究主要强调教师要准备讨论案例,学生据其进行分析整理及讨论。由于学生对于不同产业及不同类型公司的兴趣点和熟悉度存在异质性,教师提供的案例可能并不适合于所有学生,进而影响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既使得案例教学效果及职业能力培养受到很大制约。4.案例教学对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不高。以往文献对案例教学考评机制的关注不够,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案例教学特点的考核标准,也没有把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培养指标纳入考评标准中,导致案例教学对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二、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机理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方案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为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采用提供了改革方向;而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支撑,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对“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具有内在的支撑作用。基于此,构建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关联性,以及案例教学对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模块的支持体系和具体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优化财务分析总体思路及理论框架,实现知识传授目标。在对三种主要财务分析流派进行比较和借鉴的基础上,整合提出财务案例分析的总体思路,并通过教学范例介绍财务案例分析思路的基本应用,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其次,实施案例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主动完成案例的搜集整理、案例分析及报告撰写,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最后,完善案例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评价和提升环节,通过刘姝威、郎咸平等知名学者的模范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优良品质和财务素养。
三、财务分析思路及理论框架构建
目前我国财务分析的总体思路主要可分为三类: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新民教授的质量财务分析流派,主要从资产负债表质量、利润表质量和现金流量表质量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2.北京工商大学谢志华教授构建的财务管理分析流派,主张从财务管理的过程即从筹资、投资、日常运营、利润分配四个方面,针对财务报告展开分析。3.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构建的传统财务分析流派认为,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等内容。
下面对三种流派进行简要评价。首先,质量分析流派主要借鉴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思路,概念设置和分析框架较为先进,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衡量指标,还可以开展实证检验。但该思路要求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财务分析知识和财务实践经验,对本科生而言难度较大。其次,财务管理流派从表面来看实现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有效对接,但从其实质内容来看仍然是针对三大传统报表的解读。比如筹资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再次,传统财务分析思路比较适合本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践经验缺乏的现状,因此主要参考张先治先生的框架思路。最后,三种流派主要关注资产、负债等财务资源,忽视了对高管团队和创新能力等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
整合前述三种思路,构建财务分析总体思路和理论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专题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评价。其中财务专题分析主要是针对公司高管团队、创新能力等展开讨论。
四、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针对以往案例教学实施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典型问题,本文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三维动态贯穿式案例教学组织模式[3]。该模式以教师、学生和小组(团队)构成三维课堂主体,以案例资料搜集、课堂共同讨论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融合为三维教学实施过程,以知识点案例、章节案例和综合案例形成三维教学案例库。同时在三维主体的动态实施运作过程中不断实现对案例库的更新和调整,以及对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动态优化。下面从案例搜集、课堂讨论及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第一,学生主动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案例,并完成资料搜集。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三维动态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介绍典型案例的搜集整理和设计程序与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分为小组团队,人数以3-5人为宜。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在教学科研基地或其他感兴趣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完成资料搜集和案例设计[2]。为了实现对案例的跟踪调研,案例一经选择,在本学期内一直要对该案例进行纵贯式讨论。第二,典型案例的小组内部讨论和分组讨论。在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小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和角色定位相互交流看法并开展小组内的分析讨论,并最终达成对案例资料的内部一致意见。此外,在小组间的讨论环节,可以借鉴咖啡屋式的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典型案例;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运营。案例讨论中,既要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第三,总结案例分析及讨论内容,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应重点指明案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为财务管理及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报告撰写,不仅是对案例分析成果的总结,而且提升了学生对重大财务问题的敏感性及写作能力。
五、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评价与提升
一方面,完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以往期末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建立平时案例教学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模式。加大平时案例教学成绩所占比重,并构建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4]。评价指标既包括案例资料整理分析的内容,也包括小组讨论过程及对小组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指标体系还应体现学生的学术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以刘姝威教授、郎咸平教授等为榜样,坚守学者的独立性、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等,培养其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等建立财务分析框架模版,并利用柱状图、饼图等图形工具实现输出结果的形象化和可视化。同时利用SPSS、STATE等软件建立分析预测模型,分析高管团队薪酬、人口统计特征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本文将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案例教学体系。其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深层教学理念的升华和革新。该模式的实施既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授课效果,也有利于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1.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淄博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理工大学教研课题“《财务分析》课程负责人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52-58.
[2]彭艳梅.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5,09:124-126.
[3]尹蘅.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中贯穿式案例教学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6,12:127-128.
[4]张莉芳.《财务分析》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4,0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