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2016-12-26张琦
张琦
摘 要: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商务英语的翻译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基础,应该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知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成功有着重要的现实操作意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宗教、风俗、环境和历史四个主要方面对语言造成影响,因此提示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活动时必须认真仔细地辨别这些差异,使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处理,使得国际性的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 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商务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大交际语言,其在经济、文化、教育、投资及其他领域内的交流和合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可以说,商务英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工具,甚至已经控制大多数领域的国际交流。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人员与外国商人进行业务磋商就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虽然在现代国际商务活动中,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可以自主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商务交往,但相对更加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仍然必不可少。
何谓商务英语翻译?就其特性而言,我们可以总结为: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以社会功能变体的英语为媒介、以国际商务交际为目的、涉及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文化、为国际商务社团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的英语原文,翻译成另外一种符合国际商务准则和商务文化,有着较强商务交际目的性、蕴涵较强商务专业内涵的语言转换活动。
二、商务英语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特点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翻译理解为这样一种过程:它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又是靠语际间的转换进行的,所以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务翻译工作者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精通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一)作为典型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具有商务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所以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人员要特别注意异国文化差异,并设法使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将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合适地再现。
(二)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商务交流的主体,其在全世界范围日益加速的发展和扩张引起了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管理问题,即如何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实现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一旦管理者或者说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忽视各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机械地试图将某一种管理经验运用于所有国家,必定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商务英语翻译具有明显的领域特定性与专业性。随着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加,国际商务的运作方式也更多样化和专业化,商务语言的复杂性大大增强。因此,为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商务英语翻译者必须掌握广泛的翻译资源和现代化的翻译技术,才可能有效解决应对挑战。
三、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同的民族因为各自独特的历史进程,呈现出极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文化渊源、地域特色和宗教信仰。
(一)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指的是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如佛教徒习惯素食、不沾荤腥,印度教禁忌牛肉及相关产品,伊斯兰教禁止抽烟喝酒、食用猪肉等。这些都是商务活动从业人员所必须认真考虑的,否则因触犯禁忌而阻碍商务沟通,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外交、政治纠纷。
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人们不同的生活价值观和礼仪规范,同时造成词汇上的空缺或不对等现象。如汉语中的“玉帝”“风水”“土地庙”等均带有浓厚道教文化色彩,对于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听起来可谓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同样的,当汉语读者看到英语中的low Sunday,good Friday,lady day时,往往因为缺乏对对方宗教的基本认识而一头雾水。
(二)风俗文化。风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语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表达系统。由于人们的认知、审美习惯不同,对客观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也就不同,那么某些指称事物的词语就有了特定的意义。
比如山羊在中国被看做是一种老实的动物,所以中文里就有“替罪羊”、“羊入虎口”这样的说法,而英文里的goat却意为色鬼、好色之徒。又如汉语中经常将喜鹊与喜事、吉利、运气相联系,而magpie在英文中的喻义却是唠叨、饶舌的人。中国人一直用孔雀来比喻一些美丽、高贵、风姿卓绝的女性,而在英文中peacock却是骄傲、自满的代言词。因此在处理这些有着深刻民族文化烙印的语言时,译者一定不可随意简单地以表面上的counterpart代之。
在汉语和英语中,有些词汇是没有对应词的。例如汉语中的“炕”、“二胡”、“旗袍”等在英语中属词汇空缺;而英语中的tank,jacket,nicotine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地道的对应词汇,只有将它们音译为“坦克”、“夹克”、“尼古丁”。又如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一逗成名的傅园慧的经典之词“洪荒之力”就有着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它的本质意思其实就是“try ones best”,但如何将其内涵和外延都翻译出来,就值得推敲。外媒将其翻译成“prehistorical powers”,意为“远古力量”或“神秘的精神力量”,则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用词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误译、错译。Pants在美式英语中指“裤子”,相当于英式英语中的trousers,而英式英语的pants却是“内裤”,相当于underpants。英国人往往习惯用crazy表示疯狂、神经,美国人却用它表示对某事物的极度喜爱之情。另外,汉语中的同一概念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有时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例如“经理”一词,英式英语用Manager,美式英语则多用Director;“总经理”在英式英语中是Manager Director,而在美式英语中用Chief-Executive Officer来表达。外贸英语中经常涉及的“货物”,在英式英语中用goods,美式英语更多使用freight,而这个词在英式英语中却是指的“运费”。由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语言和词汇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订单、信用证、提单等重要单据时,一定要注意辨别,以免因误译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环境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表明,特定的生长环境使人们形成了特定的思维定式,多数人类学者和社会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西方国家地理位置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为大陆国家,地大物博,自古以农耕生产为主;而英国作为岛国的代表,地域狭窄,土地稀少,历史上以航海、渔业为主。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与农耕生产有关的词汇,如拔苗助长、顺藤摸瓜、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而英语中则有很多与航海、渔业相关的表达,如know the ropes, drink like a fish,all at sea,clear the deck等。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中文中用“雨后春笋”来比喻新生事物大量产生和迅速发展,英文中则相对应地使用了mushroom这一与他们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事物。
(四)历史文化。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因此,一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典故,只有掌握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贴切地传达作者的意图。莎士比亚的作品就如同璀璨的英国文学宝库,许多台词与典故流传至今,甚至已成为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如:“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发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也流传着诸多的经典,如代表着智慧的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近乎神一般的存在,但西方人却未必了解。因此在翻译“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这个谚语时,就要灵活地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四、结语
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成为成败的关键。在商务活动中,如若交易双方能对跨文化差异有一个比较正确和充分的认识,将十分有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让我们意识到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必须要注重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才能够使跨文化的沟通顺畅而成功。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陈柳悦.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11(11):73-75.
[3]吴智慧.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6):54-5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9):32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