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神经内科护理的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2016-12-26张秋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精细化管理护理

张秋菊

【摘要】 目的 了解和分析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96例神经内科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 而对照组出现4例(8.3%)并发症, 5例(10.4%)意外事件,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整体满意度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结合精细化管理, 护理满意度高, 临床疗效好,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精细化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205

神经内科有关病症通常存在发病急、病情易加重、医疗周期相对较长、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等特点, 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量大, 且护理质量要求较高[1]。精细化护理以科技为背景,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注重细节操作, 密切协作, 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为主要目标[2]。本研究对48例神经内科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发现, 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的满意度高,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96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结果为:28例脑梗死, 23例脑出血, 眩晕综合征、头痛与晕厥各1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8例。实验组男26例, 女22例, 年龄41~84岁, 平均年龄(63.2±6.9)岁。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年龄40~84岁, 平均年龄(62.9±7.0)岁。所有参与本研究

的患者均没有精神病史、未见神志不清、智力和沟通障碍等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利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管理、护理工作、风险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精细化等4个方面[2, 3]。①护理人员管理方面, 对不同护理岗位制定人性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分层负责制进行职能设置。护士长主要通过立体化操作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责任组长主要对患者的身心护理进行合理评估并督促护士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的实际操作并注意观察期间患者的病情状况等。助理护士进行生活护理。合理设置班次, 保证护理的质量。②护理工作方面, 调整血压监测时间, 避免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制定恰当的流程对患者进行宣教, 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观, 避免和消除有关威胁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保证患者在护理期间有较好的心理状态, 进而缩短康复时间。主要由责任组长进行监督。③风险管理方面, 通过进行风险教育, 使护理人员对患者常见的风险因素, 如自杀、烫伤、压疮、坠床、跌倒等有较好程度的了解。并通过讨论的方式, 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及时识别和有效评估能力,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④绩效管理方面, 护士长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量化考评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每周通过工作总结情况, 对文书书写质量、宣教覆盖率、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措施落实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每2周通过专业技能、护患沟通水平、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项评价采取百分制制度。得分>90分为优, 80~89 分为良、60~79 分及格、<60 分则不及格。对于考评分数得分较高的护理人员可进行适当的奖励, 不及格的护理人员则进行恰当的惩罚。以保证护理的有效进行。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士长以书面检查以及技能考核等方式, 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的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并设计调查问卷, 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以及满意度4个方面, 通过百分制进行评分。得分高低直接反映临床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和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并没有出现并发症或发生意外事件, 而对照组中出现4例患者并发症, 占8.3%;5例患者意外事件, 占10.4%。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健康教育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4.3±5.4)分, 对照组为(81.6±9.3)分;服务态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1.0±5.9)分, 对照组为(75.2±8.7)分;操作技术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3.1±6.7)分, 对照组为(84.9±5.1)分;满意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6.1±5.0)分,

对照组为(85.9±8.5)分。两组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情志和意识有细致认真的观察, 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病机, 及时制备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精细化管理护理措施。此外, 护理人员须严格遵医师医嘱, 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情志护理, 对患者身心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并与患者维持积极和谐的沟通, 向患者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降低和避免患者内心出现疑虑, 使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

精细化管理对工作细节化的处理有较高重视度, 可简述为精、准、细、严[4]。“精”指示有关工作需精益求精, 对于服务工作以及护理管理追求完美。“准”指示对于信息、数据有精准的判断与计量, 时间的衔接以及工作方法保证科学性。“细”指示护理的执行与操作需细节化。“严”指示严格执行护理的制度与准则, 对治疗偏差进行控制。临床护理中, 对于患者的关注逐渐增加, 精细化管理护理不仅可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的出现, 对患者的病症也有有效的控制, 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综合素质, 进而达到降低出现无责任差错以及技术缺陷事件可能性的目的。

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实验组患者未出现意外事件以及并发症, 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4%, 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各项得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患者在健康和服务方面的相关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医药前沿, 2016, 6(2):314.

[2] 周惠芳, 黄彩芬, 赵华殿, 等.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右江医学, 2013, 41(5):739-742.

[3] 达瑛, 张滨.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 2015, 44(6):114-115.

[4] 李金惠, 张露莹, 姚晚侠, 等.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13, 27(29):3281-3282.

[收稿日期:2016-04-14]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精细化管理护理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