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

2016-12-26杜敏建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杜敏建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有序的进行,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新课堂也凸显出全新的课程理念。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课堂乐意向不确定性开放;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中的问题;目标不明确;资源没合理利用;反思及评价

一、新课程教育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下,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甚至是名师,课堂形式也多种多样,在公开课或教学研讨会上,他们在演绎着娴熟的教学技巧,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推进。课后,我们都为教师的精彩表演喝彩,却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一节课要耗费一位老师、甚至是许多老师的精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起来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1、在上课前教师没有预设,教学设计形同虚设,有效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课堂预设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预设的有效性,它是一堂理想课堂诞生的前提,要预设有效,教师就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以生为本,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能水平出发进行预设,在研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树立功在课前,利在课上,只有精心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上出精品课的观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效益。其次要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预设,教师不仅要设计“教什么,怎样教”,而且更要设计学生怎样学,把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设计的重点。

2、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与要求,又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要让一堂课承担太多的任务与要求;再次要从教师自身的教艺特长和课的基本类型出发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和个性化。坚决克服忽视学生,目中无教材,心中无主体的倾向;克服照搬教参,不表现集体研究和个人创造成果的倾向;克服设计与教案脱节,设计与上课脱节的倾向。

3、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好用、实用、有新意。而要构建此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预设要全面,设计要合理,其中包括导入、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板书设计、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和教学评价级课堂结尾等方法。

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明显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和谐自主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如果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学要求都有那么一点体现,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不知道,本堂课着重要解决的或提高的是什么不够明确。那就等于没有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

三、教师对语文教学资源不会合理有效的利用

现在许多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不能整合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间的有关知识,只是依据教科书上显性内容照本宣读,上课变成了教材内容的解读。其实,我们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我们要会合理的运用,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至少要经过这样几方面的处理: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教材的隐性内容通常包含在图示中、实验中、习题中、思考题中,但往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对教材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三是根据学生的知能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四、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进行及时的反思及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评价就没有提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现行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发生了”质”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教育工作者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实验。无论是借鉴模仿,还是带有乡土气息的创造,都展示了中国课堂教学实践的丰富生动。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不断的进行反思,让课堂焕发教学的生命活力。

所以教师要时常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风向标。学校和教研部门在运用评价时,要防止二个倾向:一是用优质课、比赛的标准、要求来评价教师常态课的质量;二是评价标准程式化,不分学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素质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以评促建”,通过评价,促使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以评促学”,通过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不断凸现,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要“以评促优”,通过评价,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范式、课堂常规达成共识,为广大教师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标准,从而使多数课堂的教学改革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