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应用对照研究

2016-12-26胡瑞刘明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

胡瑞 刘明胜

【摘要】 目的 研究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应用对照。方法 70例阑尾炎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5例。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 对照组实施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试验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21±0.13)min, 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17±0.18)min,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诱导后、插管前、气腹后平均动脉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平均动脉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恢复时间为(23.5±1.6)min, 对照组麻醉恢复时间为(38.6±3.1)min, 试验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中, 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患者麻醉起效更快, 减少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的波动,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阑尾炎;腹腔镜;麻醉方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49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而且术后患者疼痛较轻, 恢复更快, 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适宜临床推广应用。可是, 腹腔镜手术对麻醉有着很高的要求, 需要保持充分的麻醉深度和完善的镇痛, 才能完全满足手术的需要。不同麻醉方式对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有着很大差异。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阑尾炎患者, 试验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 麻醉效果更为理想,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研究对象近期均未服用阿片类或安定类药物,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器官疾病者, 排除有药物过敏史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27.8±7.2)岁;试验组男19例, 女16例;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28.5±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 进入手术室后均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开放上肢静脉。试验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诱导浓度为5 ng/ml, 丙泊酚诱导浓度为3 mg/ml, 术中要保持丙泊酚浓度在3 μg/ml, 按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 其中芬太尼诱导浓度在3.0 μg/ml, 而丙泊酚诱导浓度在2 mg/ml, 术中保持丙泊酚浓度在3 μg/ml, 按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芬太尼浓度进行调整。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应用顺阿曲库铵, 用药量为0.2 mg/kg, 实施气管插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给药, 术毕停止用药, 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拔管[1]。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术后恢复情况[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21±0.13)min, 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17±0.18)min,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比较 试验组诱导后、插管前、气腹后平均动脉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平均动脉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麻醉恢复时间为(23.5±1.6)min, 对照组麻醉恢复时间为(38.6±3.1)min, 试验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而且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较小, 易于为患者和家属接受, 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阑尾炎手术效果与患者满意度都与麻醉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个体差异影响, 麻醉药不同麻醉给药方式也会影响麻醉效果。阑尾炎腹腔镜手术需要应用简单的操作能够控制麻醉深度, 预防发生麻醉并发症, 缩短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 所以, 要选择麻醉作用时间短, 麻醉起效快, 术后麻醉恢复快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4, 5]。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21±0.13)min, 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17±0.18)min,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诱导后、插管前、气腹后平均动脉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平均动脉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恢复时间为(23.5±1.6)min, 对照组麻醉恢复时间为(38.6±3.1)min, 试验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对患者麻醉起效快, 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而且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均比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式短, 所以,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 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中, 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患者麻醉起效更快, 减少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的波动, 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星, 赵咏梅, 雷友亮.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16):2473-2474.

[2] 孟令仁.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应用. 现代养生b, 2014(18):3.

[3] 施丽娟, 罗慧君, 沈逸飞.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18):44-47.

[4] 王雪云. 不同麻醉方式下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8):1494.

[5] 赵桂林, 冯梅, 蒋宗滨, 等.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附6例报告). 微创医学, 2013, 8(1):92-93.

[收稿日期:2016-05-03]

猜你喜欢

阑尾炎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心情不好会引发心因性阑尾炎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阑尾炎有哪些分类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
你对阑尾炎知多少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