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相依
2016-12-26林巍
英语学习 2016年10期
林巍
[1]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福与祸是人们始终关注但又最难把握的,所以说“人有旦夕祸福”。这可能和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个农业社会有关,因为要用农历计时,便很容易把命运想象成捉摸不定的自然现象。
[2]中国古代的哲人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并且,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故事。最典型的,很久以前,在西北部有个叫塞翁的老人,丢失了一匹马,怎么也找不回来了。邻居们知道了,都来劝他不要沮丧,可他却平静地说:“没关系,这未必是件坏事。”
[3]几个月之后,那匹马果然回来了,还带了一匹母马。邻居们知道了,都很高兴,又来向他祝贺,可他又说:“不用祝贺,白捡一匹马,也未必是好事,等等看吧。”
[4]之后这匹母马生了许多健壮的赛马,令塞翁的儿子非常喜欢,经常骑马去玩耍。不料,一天他从马上跌落,摔断了脚骨,成了伤残。邻居们又来安慰父子俩。可是,塞翁的回答又让人们吃惊了:“跌断了脚骨,也未必就不是好事。”
[5]一年以后,北边部落入侵,朝廷征兵,当地年轻力壮的都去了战场,大部分战死了,而塞翁的儿子却因脚跛未去当兵,保住了性命。
[6]在哲学上,如前所述,中国人对于福祸相依的理解主要源自道家的阴阳之道。人生的起伏永远伴随着福祸的更迭,在汉语里有许多这样的表述,如“乐极生悲”、“苦尽甜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诫人们:极乐之时,便是忧伤之处;悲切所至,劫难余生。
[7]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世纪40年代曾来过中国,这种福祸的“东方哲学智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