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社工专业人才实务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6-12-26高丽
高丽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省属高校自身实力较弱,而社工专业又是这些弱势高校的弱势专业,省属院校社工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培养也十分受制约。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结合我国社工需求现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该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培养的主要着力点,并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人才培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03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8-0008-03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职业,它涉及到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社区建设、老年社会工作、妇女与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等多个方面。社会工作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只有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素养的人才能更好地从事这项崇高的事业。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急需大批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的社会工作人才。
一、社工发展的社会背景
社会工作作为解决我国当下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新方法,引起了国家领导和各级部门的重视。自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通过并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把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巨大而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加快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人才,加快社会工作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进程,通过他们从事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才能有效增进社会和谐,保证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河南省近亿人口,对社会工作队伍需求迫切,尤其缺乏中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根据《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河南省需求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3500人左右,到2020年,需求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2万人左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一方面国家的社工人才缺口很大,而另一方面,社工服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实务能力,社工专业发展时间又很短,学生甚至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都比较薄弱。这种背景对于社工专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我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河南科技大学社工专业开设于2007年,在河南省内还算开设社工专业比较早的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已经修改过一次,新确定的培养方案较第一版而言,更具科学性,更注重社工的实务性,毕业生也已经有五届,在2016年2月23日公布的2016-2017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社工专业排名中,河南科技大学在全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268所高校中,位居16名。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低。经过这几年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社工专业的报考率偏低,在2007年我校社工专业第一年招生中,40几个学生只有2个学生是自己报考的社工专业,到2015年82个学生中,有24名学生是自己报考的社工专业,报考率虽在上升,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较其他专业来说还是偏低的,这主要源于社工的发展历史短,将来就业面太广,就业前景不十分清晰导致学生对专业将来的就业定位不明确,另外,就业后薪酬偏低也是学生们专业认同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高校的社工专业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专业认同度低的问题。
(二)教师实务教学能力弱。目前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没有博士点,我校社工专业的教师大都为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毕业的博士,导致我校乃至全国大部分院校缺少社会工作专业的博士(除非从香港或国外的社工专业博士毕业)。这就涉及教师的专业转换。有的专业与社工专业尤其是强调社工的实务实践时,部分教师就显得实践经验不足,缺少实践的经验,讲课时缺少实务教学素材,讲课比较干瘪。
(三)学生的社工实务能力差。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前面提到的,教师的实务教学能力不够高,这直接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不能得到十分到位的示例和指导。第二,洛阳的社工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与郑州相比,洛阳的政府购买项目整整晚了4年多,且购买力度不够大,郑州市金水区的政府购买社工项目,仅拿出其中的一个项目的经费就等于近几年来洛阳政府购买社工项目的经费总和。因此,学生在社工专业实践中,在洛阳本地很少能接触到专业的社工服务项目,大部分还局限于传统的社区服务和行政事务的实践。
(四)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由于我校地处洛阳,社工专业又是学校的弱势学科,在师资力量的引进方面,明显不占优势,师资力量较弱,部分老师第一学历专业与社工专业离得比较远,目前,有三位教师在外继续深造,在岗教师的讲课任务重,且存在专业不十分对口的问题。对新教师来说,面临专业间转换的同时,还要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三、社工专业人才实务能力培养的改革尝试
(一)培养方案方面。结合国内社工专业发展较好的高校,如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社工专业培养方案,对我校社工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微调,并为将来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基础。学生在选课时,学业导师主要引导学生选择社工实务课程,这对学生实务能力的提升很重要,减少了原有培养方案中偏重社会学理论的课程。目前由于心理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太少,还有很多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尚未开设,比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普通心理学等课程。培养方案越来越合理才能越来越有利于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对外交流方面。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教授、博士生导师到我校做讲座,让同学们了解了现阶段我国政府治理与社工专业发展间的关系。同时,在徐永祥教授的引荐下,香港循道卫理亚斯理社工服务处王玉慈主席一行三人先后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4月两次到我校做了社工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们了解了香港社工的发展以及大陆社工发展的未来趋势,香港社区工作的现状以及如何做好一名青少年社工,学生们收获很大。
(三)专业实习方面。在该项目进行期间,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先后与香港主流梦工厂基金会、香港循道卫理亚斯理社工服务处、洛阳市博爱社工服务中心、河南荣康医院签订了实习协议,今年九月份已有两名学生到香港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另外,对学生最重要的社工专业机构实习,采用了老师安排与学生申请联系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让学生了解福利院、救助站、精神病康复医院等机构的社工服务需求,也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社工机构的发展状况,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实习的质量。学生们在荣康医院的实习得到了医院科室上下的一致好评,认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好于其他兄弟院校。每次实习结束后,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习交流会,由于学生一次实习只能接触一个社工岗位和社工服务的内容,通过自己同学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间接获得来自一线社工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从而让学生们的实务实践经验变得更立体、更丰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务实践能力。
(四)社工机构发展。史柏年老师于2013年提出高校教师领办社工机构的优势,提出在我国现阶段社工专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种理性选择。在此背景下,同时为了提升我校社工专业学生在洛阳市的实习质量,我校社工专业教师于2014年7月发起并成立了洛阳市博爱社工服务中心,并于2015年6月承接了我市第一项政府购买社工项目——“助力青春”社区青少年关爱项目,为我校社工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与专业更为贴近、更广阔的实习平台。该项目立足于社区,开设“青少年成长乐园”、“青春生活成长营”,“We Are Family”及“MySchool”四个子项目,针对青少年个人给予情绪处理、课业、社会交往以及心理的辅导;针对青少年家庭则注重亲子关系的融合、家庭间关系的促进;针对社区则着重培养青少年社区主人翁意识、个人接纳社区特色文化、个人影响社区文化,从而达到个人能力、和睦家庭、和谐邻里及和谐社区的建设。
(五)师资力量发展。这两年来,社工专业引进了两名博士教师,一名本硕博均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社会学博士,另一名教师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人口学博士,人口学与社工专业的发展关系很紧密,但近几年来一直都没有引进相关方面的博士。
四、省属院校社工专业人才实务能力培养模式的反思
(一)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了能提升学生对社工的专业认同感,在大一的专业导论课上,就给他们请来了资深社工以及社工机构的负责人,通过社工的讲解,让学生很快了解从事社工专业不仅仅只是打一份工。通过推荐各种与社工相关的书籍、微博、网站、影视资源等,让学生们对社工有直观的感受。同时,加强社工系各年级间学生的联系,比如建立科大社工群和科大社工研究生群,让学生们在社工的就业和深造方面均能做到有资源可用。这些形式的开展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归属感与认同感。
此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还取决于高校、政府、社工机构对社工的大力宣传,加大社工专业的社会影响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理论与实务并重。
社工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学生因此不够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灌输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把理论记住,化有形于无形。在平时实务课程设计服务方案时,让学生搞清楚设计服务方案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强调社工理论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社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能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对社工的实务技巧和技能要求还是很高的,而这些就需要学生在实务课程学习、专业实习、社工协会活动等环节上注重去锻炼自己的社工实务能力。
(三)拓宽学生的实习渠道。除了跟本地、周边城市的社工机构联系外,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工机构,每年的实习交流总结后,逐步筛选出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的社工机构,培育优秀实习基地。积极参加社工年会时,通过一些知名院校教授的帮扶,接触到香港等地先进的社工机构,让学生能接触社工实务的前沿。在拓宽实习渠道的同时,注重学生实习后的总结与交流,让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机会和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实习经验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