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纽约亚洲艺术周:理性中的惊喜
2016-12-26余颖MicheueYu
余颖 Micheue+Yu
每年9月,纽约亚洲艺术周都会呈现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起初纽约亚洲艺术周是因为拍卖行把诸多美国藏家的亚洲艺术作品集中在这一周进行拍卖,让世界各地的买家有一个系统和简单的购买行程。随着知名度上涨和拍品增多,博物馆和画廊也趁机搬出了作品展览。纽约亚洲艺术周成为一场亚洲文化和古董的盛会。
拍卖巨头苏富比、佳士得都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相继举行了秋季大拍,众多明星拍品亮相。纽约佳士得因推出大都会馆藏和临宇山人珍藏而格外受到关注,而结果是前者受到冷遇,而后者成交价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170万美元。一直以来,纽约亚洲艺术周都被誉为市场的风向标,和之后亚洲古董的交易情况紧密相连。经过这一轮试水后,市场会有哪些新的走向?
赵无极回顾展首先登场
亚洲艺术周的第一天,是亚洲艺术协会的《无极:赵无极》展览。这是赵无极在美国的第一个回顾展,意在向美国观赏者重新介绍这位法籍中国艺术家的个人成就。赵无极把东方和西方的美学感官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油画作品中,是二战后重要的抽象主义艺术家。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开始大量购入其油画,他的个展也从60年代起频繁在美国发生。
在此次展览中,一共有赵无极的49幅作品,从他著名的大型油画,到形似塞尚的早年草稿,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六十年的艺术人生。展览共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书法”是40年代中到50年代中,也是所谓的起始点。这些早年的作品多与中国笔墨技巧有关,也反映出他转型到油画艺术家的一些困难。在巴黎生活几年后,当赵无极再回看最早时期的自己时,曾说道:“似是而非地,巴黎让我找到了自己中国人的根。”
第二部分“创作就是学习”是他上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中的作品,在这段时期,赵无极尝试各种不同的绘画元素和技巧。从模仿巴黎印象派大师塞尚到创作中国传统铭刻、从运用汉代棺木装饰到模仿唐宋时期风景水墨画,对于赵无极这是个摸索自我和寻找自我价值和风格的时期。
第三部分,“漫步的地方”,展出的则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1965-2007年),作品除了油画外,还融合了水墨等元素。在极力表现抽象主义的同时,赵无极还在对山水、自然和景象做着长久的探索和观察。
佳士得趁热打铁,在旁边的一个展厅内也展出了几幅赵无极的作品。众所周知,一幅艺术作品的价格与多方因素相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博物馆展览。佳士得聪明地在赵无极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推出几幅作品拍卖,也是对赵无极的市场价格抱有积极和肯定的表现。藏家们也可以多多考虑和观察这位艺术家接下来的表现。佳士得的失望与惊喜
每年亚洲艺术周,佳士得的拍品数量都比不上苏富比,尤其是在中国书画方面。虽然从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佳士得每年都会带来一些“小惊喜”,让藏家不可错过。今年,佳士得一共八场亚洲艺术拍卖,带来超过900件纵横各个亚洲艺术分支的拍品。这其中有世界上最好的中国家具收藏之一的藏品、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瓷器收藏、南印度雕塑、尼泊尔青铜、南亚现代艺术。
中国画作专场共有93幅北美收藏中的古代和现代中国艺术。此场中的明星拍品是袁耀1755年的以道家仙境为题材的作品(估价45万
65万美元,漏拍)。其次是张大干作品《枝头鸟》(估价7万10万美元,成交197万美元)、溥儒的《长臂猿嬉戏》(估价7万-10万美元,漏拍)、方召麟的《银朱山水》(估价1.5万-2万美元,成交33万美元)和黄君实的书法作品(1500-3000美元,成交2750美元)。
从印度、喜马拉雅和南亚艺术作品专场可以看出,佛像和唐卡还是藏家收藏的一个大项,和其他拍卖专场不同的是,此场拍卖聚集了来自印度和中国双方的买家。在其他拍卖高低起伏的状态下,此场拍卖大多数作品成功交易并且达到或者超过预估值,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这还是会成为一部分藏家的心头爱。近几年,随着博物馆对于这方面艺术的重点宣传,越来越多的买家开始学习和购买佛像和唐卡,而这也是考虑藏家耐心和专业知识的一个购买类别。
南亚现当代艺术场情况略显惨淡,明星拍品《无题》(Vasude oGaitonde)和一些其他藏品并未被成功出售,大部分其他拍品也并未达到预估值。从买家数量上来看,此次前来的印度买家从数量上有大幅度减少,导致拍场气氛无法火热进行。除了这个因素,南亚艺术教育的缺少使得其客户群只限制在印度和一些其他小南亚国家中,此次前来的大批中国买家没有一人参加这场拍卖,原本具有社会价值的拍品们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无法达到预估市场价值。
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小拍则是露芙及卡尔·巴伦珍藏的中国鼻烟壶收藏。此次拍卖是他们的第三轮出售,由于鼻烟壶藏品数量巨多,佳士得决定把整个系列分为多次拍卖进行。鼻烟壶在近几年古董市场中的出现率越来越高,露芙及卡尔·巴伦珍藏可以说是鼻烟壶收藏中的佼佼者。此次拍卖从整体上来说达到了预想目标。鼻烟壶收藏本来就是一个小众的收藏,很多这个小圈子里的藏家都慕名而来。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鼻烟壶的价格比起其他古董较低,很多前来购买中国书画和瓷器的买家也是抱着“好玩”和“新奇”的态度参加了此次的拍卖。
临宇山人的私人中国瓷器拍卖第二场得到大幅度的关注。这位著名的日本藏家以他的宋瓷收藏著名,而且这些瓷器质量在全世界也算数一数二。此场拍卖共有28件拍品,横跨五代至明初,以出自名窑受到高度保护的宋代瓷器为主,质量极高且相当罕见。其中件就是一个油滴建盏(估价150万-250万美元,成交价1170万美元)。拍卖中的每件拍品均为罕见珍品并来源有绪,当中包括出自定窑、钧窑、龙泉窑及吉州窑等名窑的珍品。很多买家都说,这是佳士得此次最有拍头的一场。
此次大都会博物馆与佳士得合作,出售其众多馆藏中小部分重复的瓷器。拥有着140年的中国瓷器购买、展示和研究历史的大都会博物馆是目前学习亚洲瓷器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此场有超过400件宋代到清代瓷器拍品,从几百美元到百万美元不等。拍品展示了从19世纪开始在美国的中国瓷器的种类和历史,包括明清青花瓷、钧窑瓷、康熙年间当地和出口瓷器、雍正和乾隆年间瓷器。大都会收藏的瓷器大都出自美国最早、最富、最有地位的诸多家庭,比如洛克菲勒家族,这无疑也给拍品戴上了某种光环。其中备受关注的明星拍品是组其最早收入的康熙桃红片釉瓷瓶。
然而很多专业人士表示来此一探究竟后却“小有失望”,因为拍品质量和想象并不相符合。佳土得方面解释,大都会藏品过多,此次拍卖的都是博物馆中的“次品”,所以不如想象中好。但还是有很多买家把这些“并非天价”的大都会瓷瓶收入囊中。
另外个纽约亚洲艺术周的亮点就是中国家具。弗拉克丝家族这次带来了诸多稀有木质家具,共计46件拍品。自1995年起,这对夫妇通过自己的画廊进口了大量中国高级艺术品和家具。他们这次带来的明星拍品是一对极其罕见的黄花梨嵌湘妃竹圆角柜。这应该是现存的唯一一对此类家具。每个柜子都由114条湘妃竹制成,其斑点数量之多市面上极为罕见。这对木柜的估价为280万-320万美元,有专家预计会拍到500万美元的成交价,但最终漏拍。
苏富比成交额倍增
中国古典书画一直都是苏富比亚洲艺术周的重头戏,今年也不例外。短短的一周,考虑到中国经济、政策等种种原因,苏富比的1000多件拍品达到了总计5500万美元的成交额,超出预估值4760万美元700多万,是去年成交额的两倍。
苏富比的中国书画为其带来了最多的效益,总计1337万美元,超过最高估价641万美元。这其中的明星拍品是董其昌的《淳化阁帖》,虽然最高估价只有12万美元,最后却以47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也是由一位亚洲艺商收入囊中。另一则是张瑞图的《十八罗汉》册(估价50万-70万,成交223万美元),一书一画,罗汉或低目沉思,或传法布道。王守仁草书《飞白书势铭》(漏拍)虽是录他人文章,但是笔尖无不透露其对书法的领悟。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拍卖是罗伊与玛丽莲·派普夫妇珍藏中国书画拍卖,得到3225万美元的总成交价。整批藏品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康熙南巡图》第六卷最后一段,本卷描述的是康熙从瓜州渡江登金山然后途径常州府的盛况,而这原藏于凤凰城博物馆的最后一段就是描述了康熙南巡时常州府的风貌人情。这幅预计400万-600万美元的罕见书画最后成交价为955万美元。除此之外,沈周的《有竹庄中秋赏月》拍到2170万美元,王原祁的《虞山胜景》拍至211万美元。
总体而言,此次亚洲艺术周从人流量、拍品质量上都可以算是“不如期望”,但是最后的成交数字却也让人很满意,应该说这是个理性中的惊喜。中国艺术市场在近几年大幅下跌,中国的经济、艺术品政策还处于一个非稳定期。但对真心喜爱收藏和颇有财力的藏家来说,这些看似都不是致命的问题。只要是有好东西,再贵的价格藏家都愿意支付。从今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来看,最主要的问题并非来自买家,而是卖家。亚洲周一般都是中国客人来纽约“淘货”的最佳时期,而卖家大多数都是美国藏家,所以中国藏家可以看到很多国内没有、比国内便宜的珍藏品。在近几年全球艺术市场动荡的时期,卖家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出售藏品。但是经过这轮的试水后,可以推测明年春天的纽约亚洲艺术闫会有比今年更多更好的拍品出现。
(编辑/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