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制 便民高效

2016-12-26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中心交易中心职能

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常州市于2015年10月正式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工作,整合了原本分散在国土、房管等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交易经办资源,建立了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的“四统一”。常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于2015年12月1日揭牌,正式全面施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中心另设两个分支机构:常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武进分中心和金坛分中心。武进分中心于2016年1月30日揭牌,2月1日正式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金坛分中心于6月12日揭牌并正式颁发不动产权证。目前,常州地区已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业务全覆盖。

一、精心谋划,科学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框架

常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设计主要以“管办分离、创新机制、便民利民”为导向,提倡“登记+交易”一体化模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动产登记运行机制体现合理化

常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筹备时间仅25天,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打破了行政区划权限,涉改人员数量多、结构复杂。为了保证各项整合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迅速建立了市、区土地、房产、农林、水域等涉改职能机构以及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现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高效互动,确保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

为了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的组建工作,中心成立后勤保障、组织人事、资产财务、信息建设、业务整合、测绘管理、档案资料、宣传培训8个工作小组,建立每周工作推进会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推进速度,力保在改革整合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确保做到了各类登记业务与不动产登记过渡的无缝对接。

(二)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体现最大化

登记职能整合是本次制度改革的核心。我市对涉改单位职能、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内设机构设置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摸底,制定了科学、高效、规范的业务职能整合方案,力争最大程度整合职能,最大程度实现简政的目的。一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要求,整合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二是全国首创“登记+交易”一体化模式,除按照国家部署,将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外,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无缝衔接,将房产交易、测绘的职能也一并整合到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还邀请地税、房屋安全鉴定、物业管理等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大大简化了办证环节、方便群众办事。土地二级市场的交易职能于9月初归入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进一步推进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一体化。三是将房产测绘职责纳入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范围,凡涉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测绘事务做到一次进场、一次测绘、一次收费。

(三)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体现便利化

按照改革方向、依法依规、便民利民、节支高效的要求,整合归并分散机构,再造优化工作流程,方便企业群众办理,构建市、区同城通办的“一站式”登记交易服务机构。一是撤销市级土地登记、房产登记“两个中心”,重新组建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二是鉴于财政体制相对独立,金坛、武进两区撤并现有涉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机构,分别组建分中心,作为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的分支机构;三是新北、天宁、钟楼三个城区统一由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统一派驻若干个固定和流动的办理点,并推进偏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点。

(四)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体现统一化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交易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房产、土地数据库合二为一,建立以宗地加丘幢的楼盘表为表达方式的全市统一的不动产图文数据库。主要采取“一申请、一提取”的方式,重点完成房产信息与土地信息的图文关联和融合。截至今年8月底,完成钟楼、天宁、新北三个区房屋、土地登记信息数据的对接、分析和整理工作,同步接受240万余卷实物档案资料,实现了全市房产电子信息和实物档案统一管理,基本完成房产信息与土地信息图文关联和融合。第二步,国土、房管、农林等部门指导不动产登记交易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与本行业业务系统相互兼容、数据互通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

(五)不动产登记人员划转突出平稳化

干部和职工思想稳定,是确保改革有序推进的重中之重。我市对涉改人员职务情况、年龄结构、岗位技能等进行了摸底调研,并依此确定如下的人员划转方式:市房产登记中心和市土地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统一划转,其他涉及职能的相关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和本人自愿的原则进行划转。通过分期分批接收和先谈话再上岗的方式,确保所有涉改人员全部平稳到岗。整合到位后,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开展了全员业务培训和实务操作培训。目前,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共有职工282人,其中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55人;武进分中心共有员工70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30人;金坛分中心共有员工80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40人。

二、便民高效,全力打造不动产统一登记“常州模式”

(一)整合职能,交易登记“一体化”

我市从便民高效的角度考虑,不仅将原来分别由国土、房管、农委、农工办等部门承担的土地、房屋、林地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职责统一交由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承担,而且立足“保障交易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无缝衔接,将房产交易、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测绘的职能也一并整合到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大大简化了办证环节、方便群众办事,真正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与不动产交易的“一体化”。

(二)积极探索,农房抵押“先试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常州市武进区列入首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2015年12月28日,我们为武进区嘉泽镇满墩村农民吕某办理农房(宅基地)抵押登记,并发出全国第一份农房(宅基地)抵押不动产登记证明。这是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后,全国第一笔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落实“四全”模式,服务举措再升级

(一)加强信息共享

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应用方面,我们积极与市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在满足信息需求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信息共享应用水平。基于我市已经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同一平台操作,同一数据库管理,有较好的基础,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接入国家级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工作。

(二)统一服务标准

中心通过出台业务办理操作规范,统一各办理点和代办点的收件要求、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并将所有业务的审核工作全部移至后台由中心本部统一办理,实现接办分离,消除区域限制和业务壁垒,确保业务办理标准化、统一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中心非常重视服务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在所有窗口配置统一的标识、服务指南和硬件配置,所有工作人员实现亮牌上岗、统一服装、仪容仪表和服务规范。

(三)拓展服务品牌

在特色服务方面,中心延续了涉改单位运行较为成熟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午间值班服务、大宗业务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十大特色服务品牌。今年5月,又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周六业务咨询”义务服务,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带头值班,现场解答不动产登记交易咨询问题,为群众办事提供前瞻性指导,提升办事效率。

同时,中心还积极邀请土地勘测、公证处、银行等进驻市场办公,进一步拓展了不动产登记相关的服务部门范围,形成了一站式登记交易服务链,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又提高了百姓的满意度。

(四)升级服务措施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我市业务量激增,电话咨询也增长迅速。5月份,中心对968897服务热线进行全面升级,推行“席位工作制”,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时间专人接听、专人处理,人工接听并设定服务满意度评分机制。升级后每月可接通咨询电话2400个,极大提升了接通率。

自3月份起,因受税收政策调整、商品房住宅小区集中交付和办理入学手续等影响,中心受理的不动产转移登记、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业务、不动产登记查询证明申请量激增,房地产市场每天接待的人流量达3000-5000人次,成为公共安全方面新的重点区域。中心积极与公安部门联动合作,在市场内以共建的方式设立警卫站,加强巡逻,进一步保护市场内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延伸服务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传统纸质媒体,在常州日报上开设专栏,定期发布不动产登记交易政策解读和常见问题解答,同时以新技术和新传媒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拓宽交流互动的渠道,通过构建和统筹运用微信平台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让市民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中心的办事指南、查找最近办件窗口、在线咨询,享受中心最贴心的服务。

猜你喜欢

分中心交易中心职能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分中心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分中心
职能与功能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高速公路监控分中心网络配置探析
江蘇省蘇中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各地分中心 海选现场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