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等待”变“伤害”

2016-12-26韩彩虹

数位时尚(幼儿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等待韩老师萱萱

文 韩彩虹

教育案例

别让“等待”变“伤害”

文 韩彩虹

案例回顾

萱萱是个快乐可爱的小女生,伶俐的小嘴总是喜欢跟我们分享她的快乐,闪亮的小眼睛告诉我她的期待:“韩老师,我妈妈要给我生小妹妹啦!”“老师,我妹妹跟我长得可像啦!”话语里充满着骄傲。游戏时,也总能听到她与小伙伴快乐地聊天:“你们知道吗?我有个妹妹,跟我长得一样,我现在可是姐姐了……”时间一天天过去,萱萱的妹妹一天天长大,快乐的萱萱渐渐却变得不那么快乐了,也不那么爱与我们分享她的小秘密了,她的这一转变引起了我的担忧……

午餐时,教室里飘着饭菜香,孩子们吃得格外香甜,可是萱萱闷闷不乐地坐在那看着饭菜发呆,我走过去轻轻地说:“萱萱,今天的大鸡腿可是你最喜欢吃的哦,怎么不吃啊?”萱萱抬头看着我:“韩老师,我不想吃。”“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我连忙摸摸萱萱的头,萱萱问:“韩老师,不吃饭会生病吗?”我连忙告诉她:“不吃饭,身体就吸收不到营养,没有足够的抵抗力,这样很容易生病的。”萱萱若有所思地说:“那我不吃饭了,我想生病。”“为什么?”我诧异地问她。“我生病了,我爸爸妈妈就会抱我了,就不会一直抱妹妹,我要把妹妹扔了。”说完伤心地哭了……见此情景,我忙将萱萱抱在怀里安慰她:“你一直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他们非常地爱你,老师也很爱你。”萱萱边哭边说:“爸爸妈妈肯定不爱我了,他们只爱妹妹,不然为什么不抱我,一直抱着妹妹?”我轻轻擦净萱萱的眼泪,看着伤心的萱萱,心里又心疼又着急,告诉她:“妹妹小,需要大人抱,爸爸妈妈太忙了,可能没注意到你,但是他们一定是爱你的。”“真的吗?”萱萱不自信地问,“真的,今天放学回家,爸爸妈妈肯定会抱着你,还会跟你一起玩哦!”我给了萱萱肯定的回答。听完我的话,萱萱破涕为笑,小眼睛里满是期待。

案例分析

原本爱笑、自信的萱萱变得这样不快乐,我迫切地需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萱萱这样伤心,于是我利用中午时间与萱萱妈进行电话沟通。通过与萱萱妈的交谈得知,萱萱最近一直在闹情绪,见到妈妈亲近妹妹就生气。昨天晚上,趁着大人没注意用铁丝划破妹妹的脸。平时也是经常打妹妹。还不足两个月的妹妹经常被萱萱打得哇哇大哭,父母对此也十分头疼。萱萱妈说,之前萱萱一直吵着要妈妈再给她生个小妹妹,看到别人家的小宝宝也格外喜欢,又亲又抱。就这样,萱萱妈才决定要二孩的。但事与愿违,妹妹的到来,没赢得萱萱的爱,却是满满的“嫉妒”和“伤害”。萱萱妈对此也很痛苦,当萱萱在家时,她已经减少抱妹妹的次数了,但萱萱并没有太大的转变。

在交流中,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我将我的想法告知萱萱妈:5-6岁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逐渐加强,他们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父母的重视,更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为何萱萱会有这一系列的反常行为?萱萱想生病,因为只有生病了,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才能从妹妹那“抢回”本该属于她的那份爱,那份拥抱。萱萱是个占有欲非常强的孩子,同时她也是个非常敏感的孩子,妹妹的出生必然会分走父母对她的关爱,所以萱萱形成了潜在的敌对心理,这样的心理特点给萱萱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但这样的压力远比父母感受到的强得多。当萱萱心理上的压力无法疏通时,她找到了可以释放心理压力的出口,那就是用伤害妹妹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也是现在大部分二孩家庭的普遍现象。

案例解决

为了让萱萱重获快乐、自信,我与萱萱妈协商出以下解决方法:父母要努力将家庭情感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能忙于照顾妹妹而忽视萱萱。萱萱的心灵非常敏感,她需要父母的拥抱与爱的承诺。在平时生活中,不要与她产生差距感,进而有被抛弃或者父母偏心的想法。例如在抱着妹妹时,也可以把萱萱搂过来,让她感觉父母的爱是平衡的。

当萱萱产生排斥情绪时,父母也要理性面对。寻找萱萱最易接受的方式去解决;父母要做到公平,实事求是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在平时生活中,食物、玩具、衣服等等都应该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对于只有一样东西可以适当引导萱萱如何解决,让她逐渐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培养孩子相亲相爱的品质,适时地谦让也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爱;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保持愉快的亲子交流,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与萱萱进行互动游戏,让她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感受父母的爱,形成一定的安全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互助能力。可引导萱萱与父母一起照顾妹妹,让她感受妹妹的点滴成长,培养她的责任心,在妹妹稍大点时,可以培养她们的互助能力,给她们单独相处的机会,培养她们共同完成一件事等等;在平时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会多表扬、多鼓励萱萱,可以适当邀请她与同伴一起分享妹妹的趣事,或怎样与父母一起照顾妹妹等,让萱萱产生自豪感,形成一定的自信心。

案例反思

通过家园共同的努力,萱萱渐渐又爱笑了,在游戏时主动承担“妈妈”的角色,还会教“爸爸”怎样照顾小宝宝。每天放学时,萱萱妈都会带着妹妹来接萱萱,萱萱看到妹妹也会开心地跑过去,跟妹妹又抱又亲,还会得意地将妹妹介绍给她的好朋友,看到小伙伴羡慕的眼神,萱萱别提有多得意了……萱萱妈对于萱萱的这一转变也是格外地欣慰,对于老师的帮助给予诚挚地感谢。

在欣慰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反思:幼儿园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就像这个家庭里的父母,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孩子,用心呵护孩子,让每位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充分发挥家园合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每位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等待韩老师萱萱
我的老师
我家的多肉
你的脸像水蜜桃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