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6-12-26王永弟
王永弟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江苏 南京210044)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王永弟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江苏 南京210044)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测绘要求的现代测绘创新人才,是测绘专业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测绘专业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将培养目标与测绘科技的进步相结合,对测绘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为此,参照“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重点分析了目前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测绘专业新型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举措,提出了适应“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思路。
卓越计划; 测绘工程; 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改革创新
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后,我国测绘已进入信息化阶段,对测绘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更高[1]。测绘高等学校作为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阵地,理应与时俱进地把教学体系改革、综合性技能教学作为测绘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2]。因此,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型测绘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测绘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实践和创新为核心目标,将测绘专业的教学目标与测绘科技的发展进步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3]。
1 目前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未能意识到教学改革的紧迫性。目前高校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如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学校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4]。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继续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新形势下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出现了新的需求,新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需要重新构建,学校对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变。
2)课程设置复杂,教学内容无针对性。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课程内容重复较多、缺少工程管理必备的技术知识、与学生日后就业有关的新知识非常缺乏等。另一方面,学生对培养方案的制定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如课程的设置缺乏针对性,一些课程与研究方向脱节,专业学位或职业生涯的实际需求未得到满足。“教学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5]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滞后于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
3)重理论轻实践,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缺乏。工科教育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实行的是科学教育,以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侧重于课程的知识传授体系,其培养模式基本上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就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低与企业缺乏大量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并存的尴尬局面。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错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在社会需求和人才反馈的不断修正下得到解决。
2 测绘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卓越计划”中强调“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测绘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应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往侧重于理论教学的做法应得到根本改变,纯理论的教学内容应适当削减,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大幅增加,如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等内容,并创造大量实际的工程实践机会,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缩小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6]。测绘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考虑3个方面:①教学内容要密切跟踪学科的发展;②课程设置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③课程体系应有动态调整的机制,及时吸收最新的前沿技术。
1)根据就业市场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特色。以往教学体系侧重于科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未根据当前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或者最新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来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针对这一不足,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或设立新的专业方向,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就业市场的信息有选择地深入学习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强化学生在某一职业技术岗位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经常性地开设一系列的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7],快速适应就业岗位的激烈竞争。
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领域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在走上就业岗位时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因此,要求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必须对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有所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也要不断地随之调整,课程内容要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补充,课程结构体系要不断优化。同时需要及时增加的专业新课程要扩充进来,即在减少教学内容重复的同时,不断地扩充新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在优化调整后更加符合当前测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
3)以“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为指导,在实践教学中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8],而以往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教学和应用练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卓越计划”指导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应把教学重点从理论教学转移到实践教学中来,大幅增加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时和学分可适度增加。以往测绘本科专业的理论课程学分占到全部学分的80%左右,而实践类课程仅有20%左右的比例,这样小的学分比例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必须首先保证充足的学时。在进行学时和学分的调整中,必须特别注意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可从原来的20%提高至40%左右。
形式和方法可灵活多样。为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需要设计一些有特色的设计型或案例型的实验或实习,培养学生综合的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9]。同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将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与实验、实践、调查、实习等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设一系列的学术讲座,经常开展一些学科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创造能力。
注重能力的考核。一方面,教学考核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教学考核还能起到引领教学改革方向的作用。因此,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学考核应打破以往的局限,在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上均可有所创新,如在考核内容上应重视能力考核,而不再以知识考核作为唯一标准。此外,在考核形式上,开卷考试或开放型考题的比例可适当调高。
3 结 语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测绘专业教学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探讨和分析了目前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主要结论如下:
1)测绘人才的培养需要紧密围绕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反馈信息及时修订教学大纲、修改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更多的、多样化的综合实践课程,使其能够反映当前测绘技术专业的新特点,并积极与职业资格认证部门和相关行业学会紧密合作,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之间的顺利衔接。
3)“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新型课程体系应不断调整和优化,使之能够满足本专业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在具体工程问题上的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花向红,向东,邹进贵,等.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86-189
[2] 何立恒,史玉峰,郑加柱.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测绘通报,2010(8):74-76
[3] 孔维华,曹俊茹,王殷行.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73-75
[4] 任海龙.从实践教学中反思课程体系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22-125
[5] 王光义,孙玲玲.动态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272-274
[6] 徐巍华.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87-289
[7] 柯福阳,赵显富,孙景领,等.测绘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J].测绘工程,2012,21(5):93-96
[8] 朱秀民.“卓越计划”模式下本科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5):131-132
[9] 王永弟.数字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3):168-170
P20
B
1672-4623(2016)02-0102-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6.02.034
王永弟,讲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GPS测量与数据处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14-09-15。
项目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资助项目(13JY064);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