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APP运用研究

2016-12-26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李昭霞于桂芹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网民社交大学生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李昭霞 于桂芹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杨 波

大学生手机APP运用研究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李昭霞 于桂芹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杨 波

本文以大学生手机APP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根据大量详实的数据通过大学生上网行为研究阐述了大学生选择手机APP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手机APP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影响,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APP等社交媒体、促进大学生成才提供了参考依据。

大学生;手机 App运用;网络行为;社交媒体

一、背景

我们经常看到大学生课堂上、排队时、开班会和寝室里玩手机,到底手机APP的运用是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有何影响,目前还值得研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将依赖手机开展商业活动和交流的群体称为"手机一代","手机一代"不愿使用电脑,手机所能提供的内容就是他们的全部兴趣所在,最后导致"手机一代"形成比任何一代人都狭隘的世界观。虽然言论有些悲观,但是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超过任何时期一种物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二、大学生上网行为研究

APP的英语全称为Application,特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总网民数的92.5%。从年龄结构来说,我国网民以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高于其他年龄段;从职业结构来说,学生群体占比高达25.1%,高于所有其他职业;并且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所占比重远远超过PC电脑,网民对APP的需求增大,开发程序越来越成熟,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②,报告中指出2015年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87亿。从年龄分布来看,青少年网民中 19-24 岁占比最大,占青少年总网民数的 48.1%。

表1 不同在学状态青少年网民周上网时长②

大学生网络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大学生进行网络参与的指标全部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说明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了深度参与,是网络运用的前沿者和主力军。

其次,大学生与网民总体之间最大的差异来自于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率,其中旅行预定差值高达31.9%,网上支付、网络购物的使用率差也分别为29.20%、29.10%。说明大学生更喜欢运用网络提前预定,更信赖网络支付功能。

再次,交流沟通类应用在大学生网民群体中的使用情况良好。电子邮件仍然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使用,包括即时通信、微博、论坛等交流沟通类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

最后,大学生网民对网络娱乐类应用存在明显偏好,促使大学生群体各类网络娱乐类应用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的大学生网民使用率分别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16.20%和16.10%(见表2)。

三、大学生选择APP的影响因素

接触、使用、信任、依赖是大学生对APP从了解到手不离机的四个阶段③。

第一,接触。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手机系统安装的社交APP不同。

接触与安装是任何一个网民选择APP前提,作为人际交往的衍生工具,手机社交类APP一直是网民,更是青少年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的首选。调查结果显示,即时通讯类应用如QQ、微信、陌陌、阿里旺旺、QT 语音等,目前大学生安装数量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社交类APP是微信。这主要由于微信是熟人社交,朋友圈能即时发布,并且微信自带了许多生活服务类功能。综合类社交应用中QQ 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等也是社交APP榜上靠前的运用,其中新浪微博作为陌生人社交,本身拥有较高的PC端用户黏度,又有良好的APP推广,还是用户参与度最高的社交媒体,也是大学生们最喜欢下载和安装的前十名APP。

在新浪微博、阿里旺旺、街旁、唱吧、啪啪的安装上,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有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爱安装这5个社交应用,这与男女生之间平时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有一定关系,阿里旺旺对应购物,街旁对应签到,唱吧对应唱歌,啪啪对应拍照,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这些娱乐活动③。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新浪微博、街旁、阿里旺旺、微信、唱吧和啪啪的安装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在街旁、唱吧和啪啪的安装方面比例明显高于工科和理科学生,而工科学生则比文科生更倾向安装微信,工科和文科学生相比理科学生更爱安装阿里旺旺③。

第二,使用。性别、专业、手机系统及朋友数量因素影响显著③。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周花费在网络中的时间为31.7,平均每天高达4.5小时,但是在每天使用手机社交APP的时间上,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集中在3小时以下(81.8%)。相对男生而言,女生每天使用手机社交应用的时间较长③。

表2 大学生网络应用的普及率②

在应用上,朋友数量的多少也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应用的时间产生影响。即朋友数量越多,大学生每天使用这些应用的时间也会相对越长。

而在朋友邀请的态度问题上,多数学生会采取根据内容看情况的态度(49.8%)。根据相关调查,该问题与在社交应用上朋友数量的多少没有显著相关性。

第三,信任。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隐私性、贴身性、网络化及用户的海量性,从而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越来越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传播与互动中的新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④。在与大众传播结合后,会使信息传播过程变得复杂。手机社交APP正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的突出代表,如微博、微信等应用除了在个人之间进行交互沟通的基本功能之外,正逐步成为一种自媒体发布和传统媒体融入的综合平台。调查结果表明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由于手机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海量性,使得使用者在浏览信息时,还可以转发推动信息蔓延,从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这样就导致了众多使用者来不及筛选分辨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而盲目接受传播。

调查表明,文科生、女生更易认可这些信息的及时性,而真实性没有显著的差异。针对在手机社交类APP上是否会转发信息,或者推荐应用程序给其他人的问题,39.8%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会在手机社交类APP上转发信息,而有32.6%的大学生会推荐应用程序给其他人③。

因此,若手机社交类APP的信息真实、及时或有用,用户则会转发这些信息或者推荐应用程序给其他人,对社交类APP的认知和信任可以促成使用者的推荐和传播分享。

第四是依赖。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的使用处于理性状态。

美国学者洛基奇与德福勒早在1976年指出,受众有工具性依赖和内容性依赖两种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社交类APP增加了与朋友的亲密程度(69.4%),有24.9%的调查对象认为他们在现实交往中出现了焦虑和障碍现象,而有40.4%的调查对象因为手机社交APP而减少了其他媒介的使用,同时有46.8%的调查对象已将手机作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这表明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持正面意见,认为它能增进朋友之间的交流。同时,因为目前手机社交APP的媒体化趋向,以及手机的易接触度,使得大多数接触使用手机社交APP的大学生减少了对其他媒介的使用③。

根据分析,选项"因为手机社交应用而减少现实中朋友交流"与"增加现实交往障碍"之间,"减少其他媒介"与"增加现实交往障碍"之间均显著相关,说明有些大学生确实因为手机社交APP的应用增加了现实社会交往的焦虑和障碍,减少了其他媒介的使用。但是,大学生对手机社交APP没有明显的依赖倾向,手机社交APP的依赖者和非依赖者约各占一半,近半数的大学生已将手机社交APP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四、APP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一)学习方面

最初教育类APP产生的目的,是便于使用者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自我学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育类APP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至2014年11月,我国教育 App总数量已超过 7万个,约占我国APP市场份额的10%,在苹果APP store中仅次于游戏APP而位居第二。

新浪教育频道发布的《2014中国教育APP测评报告》显示,外语类APP的使用意愿最强、黏性及满意度均为最高。例如,有约30.9%的外语类APP用户每天使用平均时长约为30分钟。但由于外语类APP用户以收入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及职场新鲜人为主,因此用户所愿支付的金额最低。

在考试类APP用户中,其中约有28.1%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且每天使用约40分钟,远超过其它教育类APP的使用时长,考试类APP因此成为最吸引学霸的教育类APP。考试类APP推荐前10名(排名不分先后)每日一题、天天模考、91up公务员考试、粉笔题库(系列)、会计移动课堂、考试导航、志愿报考指南、高考资源网、考试100、考研帮。

其他类APP,课程格子、超级课程表、 慕课网、新浪公开课、沪江网校也是排名靠前的教育类APP。

2014年9月16日腾讯应用宝发布的《大学生暑假APP使用情况不完全报告》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使用教育类APP。教育类APP男生、女生下载比例为6:4,"英语流利说"、"金山词霸"、"有道词典"等英语学习类APP普遍受到欢迎。

但是,从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有46.1%的学生会在上课的时间频繁使用手机,几乎99%的学生使用的并不是与学习相关的教育类APP大多是些社交类APP和游戏。由此可见,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和学习效果⑤。

(二)社交方面

当前,社交网络发展迅猛,社交媒体让参与者以"我"为品牌进行信息发布,话题参与,展示了个体的话语权,让个人在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手机社交类APP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多个自媒体账号,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中进行发布信息,在社交上,大学生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社交网络上畅谈、分享趣事。不再需要一台笨重的电脑,社交就在的口袋中。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就像小时候写日记,当然这些日记是精心编辑过的,把一些生活琐事放大成闪耀靓丽的人生,也使得观众们产生一种错觉,生活中到处都是苟且,诗和远方等美好的生活,都在社交媒体中。心灵鸡汤、养生、点赞、红包、谣言等等,在海量信息的朋友圈中,消磨使用者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超过5分钟的等待时间中,会不自觉掏出手机,翻一翻"朋友圈",看看朋友们都发了什么,生怕遗漏了什么。出门四样物中(手机、钱包、钥匙、纸巾),手机占到了第一位,一个新的依赖症"手机焦虑症"正在散播。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深度参与者,更是社交类APP的深度参与者,这也使得大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心理。调查显示有87.8%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会用到1到2个社交类APP,感觉一天不用,就好像少点什么一样,其中女生最为明显。同时,各类社交类APP频繁使用,导致了实际人际交往活动缺乏,交际能力不足,这些影响也是十分明显⑤。

(三)生活方面

在生活方面,大学生的商务交易深度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像"淘宝"、"京东商城"等APP拓宽了大学生的购物的选择面,再加上各种活动,使得空余时间宽裕大学生更喜欢上网进行比较后购买,而不是到实体店购买。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大学生可以支配的金额不多,所以如何有效利用成了大学生日常开支的主要考虑因素,而网络巧好提供了更优惠的购买环境。

再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APP代替了传统的地图,结合手机GPS的功能,给大学生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各种打车软件,例如"人民优步"、"滴滴打车"等极大的调动了社会闲散力量,并且由于大规模的补贴措施,为大学生出行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方案。

外卖APP的兴起使得大学生们足不出门就能享受一个人的美味时光,也能进行团购,方面了聚会。"美团"、"大众点评网"、"百度糯米"等也是大学生们最喜爱的APP。

生活服务类APP中,各种购票APP也是下载较多的,比如铁路12306也是大学生们安装较多的软件。

在大学生闲暇之时,各类手机游戏APP又提供了消遣的活动。通过调查显示,89.6%的学生手机里至少有一个游戏,会在空闲的时候用此类APP打发时间。如在课间、排队等候的时候玩一玩小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⑤。

总之,生活服务类APP真实直接的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服务,少花钱多办事;另外一方面也形成了人在寝室坐,钱从网上流的局面,加重了宅男、宅女的产生。

五、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网络移动终端使用的深度用户,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娱乐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走向,以及手机上网的推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网民具有非常高的网络使用普及率和活跃的网络娱乐应用水平,也是最可能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影响的群体。因此,对大学生群体上网行为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在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不过近10年时间, APP产业的繁荣也不过5年的时间。不难看出手机APP已经给今天的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模式,手机焦虑症也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自觉性,坐下来就想翻一翻手机。上课禁用手机的要求,已经成为各个大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何让手机APP帮助大学生成材有待研发者们考虑。

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在APP使用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准,但是我们在研发和创新APP上还缺乏大学生们的参与。教育类APP何时才能深入每位大学生的手机,做到随时随地终身学习,还有待于今天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

本文仅对现状做了一些分析和归纳,如何正确利用手机APP,如何规避手机依赖症,如何促进大学生成才等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意义。

注释:

①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 net。cn/hlwfzyj/hlwxzbg/。

②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http://www。cnnic。net。 cn/hlwfzyj/hlwxzbg/。

③张敏,孙洋。大学生手机社交APP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新兴传媒,2013年11期。

④赵小东,熊安慧,张庆功。手机媒体的传播现状及特点,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206896/236804/16617042.html。

⑤肖元涛,张磊磊,黄炜。手机APP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电子世界,2014(19)。

李昭霞(1981-),女,四川苍溪人,工作单位: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网民社交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大学生之歌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