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分析
2016-12-26程森华王俊陈安陶晓剑杨晓翠
程森华 王俊 陈安 陶晓剑 杨晓翠
●诊治分析
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分析
程森华 王俊 陈安 陶晓剑 杨晓翠
动态血压(ABP)监测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其在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较多,而在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非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性糖尿病患者ABP变化及血压变异性(BPV)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的ABP及BPV特点,为2型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及预后判定提供一定思路,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7至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0~68(49.55±7.12)岁。另选择同期无亚临床血管病变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33~69(51.60±5.58)岁。所选病例均未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糖尿病诊断采用1999年WHO诊断标准[1];亚临床血管病变诊断符合以下标准[2]:(1)颈总动脉、股动脉、髂总动脉经彩色超声检查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或颈总动脉、股动脉、髂总动脉经彩色超声检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无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病变的相应临床表现,静息12导联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GEVolusonE8彩色超声诊断仪,使用K8-18i-D超高频探头,频率为5~12MHz,在双侧颈总动脉近心段近分叉处1cm处于心室舒张末期各测量3次IMT,取平均值,由专业人员操作。动态血压检测:受检者8:00在右上臂配带全自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血压监测;监测频率为日间(8:00~22:00)1次/30min,夜间(22:00~次日8:00)1次/60min;受检期间不限制活动。检测指标: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平均舒张压(24h-mDBP),24h平均脉压差(24h-mPP);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日间平均脉压差(dmP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夜间平均脉压差(nmPP);血压变异系数(CV)(血压平均值的标准差/平均血压×100%)[3]。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各项参数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各项参数的比较(mmHg)
由表1可见,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mSBP、dmSBP、24h-mPP及dmP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4h-mDBP、dmDBP及nmDBP虽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患者BPV各项参数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PV各项参数的比较(mmHg)
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mSBPCV、dSBPCV及nSBPCV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4h-mDBPCV、dDBPCV及nDBPC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本身具有血管病变的特征,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病变逐渐加重,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病理过程。糖尿病早期的血管病变即亚临床血管病变是指尚无心、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的血管损害和结构改变,表现为血管IMT增加,内膜粗糙,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也是大多数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必然阶段[4]。了解其病变规律对于评价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弥漫性的病理状态,主要累及体循环的大中型动脉,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颈总动脉位置表浅,形态直,测量的重复性好,是超声观察动脉IMT的理想窗口,这也是本研究超声检查选择颈动脉的原因。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颈动脉血管壁情况,显示管壁的结构,准确测量颈动脉IMT,发现早期斑块,能及早、准确、无创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近年来通过应用超声检测技术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IMT增加早于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已经出现了广泛的“亚临床”状态的动脉粥样硬化[5]。其颈动脉IMT增厚、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mSBP、dmSBP、24h-mPP、dmPP明显升高,24h-mDBP、dmDBP、nmDBP、nmPP升高不明显,表明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开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差增大,以日间更加明显。提示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病变即已累及体循环大、中动脉,使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因而对血压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收缩压,尤其是日间收缩压的增加,而对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反映出日间脉压增大。由此证明,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阶段即有大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
BPV是指一段时间内血压变化的程度,一般以特定时间段测量的血压读数的SD或变异系数CV(SD/平均血压)来表示BPV[7]。研究发现,健康人的血压变异最小,而高血压患者变异最大,且SBP变异常大于DBP变异。国内外研究已证实BPV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BPV能够预测心脑血管事件[8]。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的日间平均SBP明显增加,预示着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升高。通过BPV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mSBPCV、dSBPCV及nSBPCV增大,24h-mDBPCV、dDBPCV及nDBPCV无明显增大。即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各时段收缩压血压CV增大,舒张压血压CV增大不明显。表明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平均各时段收缩压变异性高于对照组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以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升高明显。可以推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血管压力顺应性降低,引起BPV增大,而BPV增高直接导致血管内壁承受的剪切力波动增加,更容易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血管壁炎症反应,这些机制的并联与串联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尽早进行动态血压和BPV监测,对患者病情判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9-907.
[2] 顾丽萍.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7-8.
[3] Dolan E,Obrien E.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larity for clinicalpractice[J].Hypertension,2010,56(2):179-181.
[4] 吴军,施育平,何显森,等.颈动脉斑块中脂质比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2,34(20):1654-1656.
[5] 胡瑛,陈剑,高欢欢,等.超声动态评价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浙江医学,2014,36(13):1129-1132.
[6] Auzky O,Pagacova L,Ssjda T,et al.Pre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nd other dererminant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philias[J].Physiol Res,2010,59:721-728.
[7] 陈杰,孙立勤,于春艳.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或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2,34(20):1670-1673.
[8] Muntner P,Shimbo D,Tonelli M,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t-to-visit variability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findings from NHANES III,1988 to 1994[J].Hypertension,2011,57(2):160-166.
2015-03-17)
(本文编辑:马雯娜)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2014ZA117)
312300 上虞中医医院心血管内分泌科
王俊,E-mail:wangjunaaa09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