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

2016-12-24吴玲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阳阳独生子女小伙伴

吴玲

讨论情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尽宠爱,很多孩子不懂得分享,为此我们每周三开展分享日,小朋友都要带自己的玩具来班级分享。一开始我们班的阳阳兴趣很高,但是拿来几次后,就再也不愿意带玩具来班级了,就算带来了也不会拿出来,还会告诉老师忘带了。他在幼儿园还总是喜欢霸占玩具,比如他自己拿着两把玩具手枪,老师告诉他只能一人拿一把,他还是不听。对此您有类似的困惑吗?遇到这些问题,您会如何解决呢?(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陈婷婷)

专家视点:

一、原因探析

1.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然。

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尤其是“四二一”的抚养模式,使得孩子在家中感受到的永远是成人的给予,且无需他们有任何付出。长此以往,孩子便视为理所当然,自然不知何为“分享”。

2.孩子的思维特点使然。

据观察,该案例描述的现象较多发生在小班,即幼儿考虑问题多从自我出发,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在面对自己心爱的玩具时,往往喜欢独占,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常给人“自私”的感觉。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私”,而是孩子的心理特点使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现象会慢慢减少,他们也会慢慢改变的。

3.家长的“无意教唆”使然。

与阳阳的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此事的态度及教育措施,看看问题是否出在家长身上?家长有时会因心疼玩具、担心玩具带到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弄坏而怂恿孩子不要带玩具去幼儿园,或者即便是带去了,也让孩子不要拿出来,自己玩就好。若果真如此,阳阳有此行为则不足为怪。

二、若干建议

1.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要认识到分享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过于心急,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宽容心,允许孩子有反复,甚至有倒退.因为这对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当然,更不要轻易地给孩子套上“自私”的帽子。

2.坚持不懈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每周三为分享日,是老师的有意安排,意为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但分享作为一种品质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培养,寄希望于每周一次的分享活动达到目的是不现实的。教师需要将分享的意识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学会分享,并最终使分享习惯化,变成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当然,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

3.运用移情训练的方式。

教师需注意观察一下,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只是发生在阳阳身上,其他孩子有无此问题?若此行为不是个案,则教师需作出合适的应对。可开展一次谈话活动:“分享玩具的快乐”。让小朋友谈谈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小伙伴时的心理感受:欣慰、满足;也让大家谈谈当你拿到小伙伴带来的玩具时的心理感受:幸福、感激;再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无法得到他人玩具时的心理感受:失望、难受……让孩子们在交流中体会自己及同伴的不同情感。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将自己的玩具给他人玩耍并不意味着玩具的失去,小伙伴玩玩具时的快乐是我带给他的,他也因此更愿意与我一起玩,并乐意将他自己的玩具给我玩,所以分享玩具会让我有所得,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也可以通过分享相关故事、绘本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分享的乐趣;或通过续编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认识分享的意义,并慢慢学会分享。为加深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游戏,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与同伴分享玩具、拒绝分享玩具的感受。相信采用上述移情训练的方法,可以逐步达到教师期望的结果。

4.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为顺利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教师还需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主动联系家长,让家长认识到教师此举的用意,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并积极行动起来,在家中实施分享教育。要慢慢地让孩子意识到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不能只是接受他人的给予,不能只是一味地独占,应该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跟自己一样也有需求。因此,自己应该学会与家人分享,好东西大家一起享用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对家庭也应该有所付出,有所贡献。需要提醒家长注意:不要凡事只想着孩子,同时还要习惯接受孩子的分享,并表现出对孩子分享行为的赞美与感激。如此,慢慢地引导孩子乐于分享。另外,家长要注意做好乐于分享的榜样,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乐于分享。如此身教一定会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慢慢地让孩子习惯于与家人分享,并进而习惯于与他人分享,最终使分享成为一种习惯,真正体会分享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一线分析:

猜你喜欢

阳阳独生子女小伙伴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水上乐园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