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有道
2016-12-24一凡
同学少年·作文 2016年3期
一凡
民以食为天。千百年的人类历史,说到底也是一个吃的历史。
又会吃、又会写的人,古往今来并不鲜见。远有袁枚、曹雪芹、吴敬梓,近有梁实秋、陆文夫、汪曾祺,今有蔡澜、沈宏非,殳俏,而以“扫街嘴”著称于世的本书作者陈晓卿,对美食的那种爱与选择,正如沈宏非所言,“酝酿于丹田,厚积于舌根,薄发于舌尖,逆向地深入泥土,深入地表,深入人心”。
夸张地说,这是史上最接地气的一本美食地图。书中的至味,不是星级饭店里那些离我们太远太缥缈的珍馐佳肴,而多近在咫尺、性价比奇高、出于饭庄食肆或巷陌锅灶的人间美味。
北京最家常的湘菜,也许藏匿在一家旅店中,一对小夫妻,一个买菜一个做菜,只为熟人开伙;最正宗的重庆小面,可能藏匿在重庆人开遍全国的足浴连锁店里,“清一色都是重庆师傅”;还有十分像阅览室的饭馆,等菜时每人都会拿一本书看,跑堂的师傅刚刚才从话剧舞台上下来……
美食似乎也是人情冷暖和味觉智商的象征,能吃、会吃也变成了一门“手艺”,需要领路人的指引,不止吃在嘴上,而是吃到心里,在大饱口福之余给肠胃和心灵添加一个独特的密码。
吃,其实很简单,因为美食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道理,道理都是爱它的人赋予它的。也只有深爱美食的人,才能“知其美而美”,不仅用心吃,还会用心一样样写下来,鼓励和号召更多的人,用心去吃。
当你遍尝人间美味,总有一天会同意:真正的至味,不是对食物过分挑剔的结果,也不在于你在哪里吃、吃什么,最重要的是,和谁吃,因为,“最好吃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