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期待“互联网+”护航
2016-12-24黄俐
黄俐
2016年8月11日,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高压蒸汽管道发生爆管,爆炸后的车间温度接近600℃,玻璃碎片和扭曲的金属条四处可见,散架的桌椅东倒西歪。重伤员、23岁的罗某最终没能熬到天亮。8月13日凌晨3点,全身90%皮肤烧伤的他,医治无效去世。其是家中独子,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与他相依为命。这起事故一共造成22条生命猝然消逝,4人受伤。
当前,国家各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极为重视,但类似以生命为代价的安全生产事故依然在不断发生。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信息显示,今年1~8月全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3472起、死亡和下落不明19762人。每一条生命背后,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和巨大的伤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还特别提示,近期煤炭、钢铁、建材等原材料价格时有反弹,一些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一些停产企业纷纷复产,甚至已经关闭的小煤矿、小矿山、小钢厂死灰复燃,烟花爆竹进入生产旺季,各类工矿商贸企业赶工期超进度的意愿强烈。各地要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防发生重特大事故。
一位多年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尤其是在高危行业,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但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依然严峻,除了自上而下的监管,行业更需要自下而上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他特别呼吁,当前,“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如能将相关技术推广到一线操作层面,将有效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90%事故来自基层
据媒体报道,当阳事故发生前日,这家公司的蒸汽管道就已经出现蒸汽泄漏,并烫伤了一名工人的脚。事发当日上午,工人发现“管道穿了”,维修过程中,工人提出停止烧锅炉,但是有关负责人不让,理由是“才运行几天,停了会有损失”。该发电公司所在的集团公司2016年7月18日、25日曾召开调度会,提及此前7月的年度大修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和不正常现象”,其中包括7月1日脱碳塔发生火灾事故;矸石电厂B25发电机组在“开车”前,被发现定子线圈绑扎多处断线。此前,设备厂家技术员在调试阶段对励磁变压器的相序接错,造成短路。
一年前,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住院治疗。事故调查结果显示,瑞海公司无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管理混乱,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装卸工都不知道运抵区储存的危险货物种类、数量及理化性质,冒险蛮干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违规大量储存硝酸铵等易爆危险品,直接造成此次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015年7月16日,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液化烃球罐在倒罐作业时发生泄漏着火,引起爆炸,救援中造成2名消防队员受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812万元。该公司违规采取注水倒罐置换的方法,且在切水过程中无人现场值守,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近90%的安全生产事故都发生在基层班组。”该业内人士表示,“有的企业采用的是‘瞎子和聋子模式,人在办公室坐着,只有出了事才知道有事故。很多基础性工作都没有扎实完成,比如日常的巡检,常规的检查等,可能工作人员半夜这一到两次巡检都是早上一起签到,根本没有执行到位。”
对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焕宁也公开表示,一些高危行业企业经过多年粗放式增长,聚集了许多安全风险和隐患。面对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还有明显的差距,部分企业员工特别是新员工没有得到良好的安全培训。
当下,在国家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行业大环境下,除了积极提升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更需一个易于切入的突破口。
现场管理模式老化
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基层班组,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应对安全事故最直接的方式。而之所以基层班组事故多发,除了安全意识淡薄、操作失误等诸多原因之外,与生产现场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存在问题亦相关。
杨焕宁表示:“安全生产监管的体制、机制、法制上还存在不完善、不配套、不落实的问题。比如在许多工业园区、开发区、港区、景区等功能区,或者是没有安全监管部门,或者多龙治水,出现了空档和薄弱点。”
这些问题延续到现场管理,就体现为无人监守或者由于多个部门下达各类监管要求,企业的安全部门把部分精力放在收发文件上,但是具体落实上依然多采取传统的方式,即靠人去巡逻、观察等。“最后很多安全工作仅仅是落在了纸上。”这位业内人士有点无奈,“现场有没有按章办事?企业还是不知道。”
某工厂工人小鞠反馈,传统现场管理模式下,生产出现异常,上报要层层递进,由工人到班长到车间主任,再报调度协调,数据需要反复填写,工人、调度、维修至少三遍,缺乏统一管理的系统。此外,采用传统的现场作业方式,工人把数据抄回来,还存在不会电脑录入等问题,数据最后还是停留在纸上,没有发挥作用。
“传统的现场管理模式,在新工艺、新业态背景下,显然存在老化、落后的问题。”该业内人士表示。
“互联网+”新课题
在宁夏石化(简称宁化)生产现场,安全巡检人员手里拿着一部手机,每到一个节点就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宁化是中国石油的地区分公司,炼化一体,年原油加工能力为500万吨,这家企业连续20年无亡人事故,装置长周期运行屡创同行业新纪录。
2012年以来,宁化把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1331”安全风险管控体系——1本管理手册,业务、工艺和作业3个流程,管理规章、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3个管理制度,1个信息平台。
其中,为实现安全风险管控的精细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该公司依托互联网建立了信息平台,实现大部分业务网上办公。化肥一厂尿素装置现场配备了安全受控手持终端(防爆手机),防爆手机可以采集数据、巡检岗位、定位人员、网上办理作业票等,一步一许可,一步一确认。“我们将逐步开发基于防爆手机的日常操作监控等功能,推广到全公司各操作岗位。”该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吴庆善说。
在这里,工作人员只需要拿着手机,就能实现数据直接上传,并且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人员巡视路线、时间,同步实现数据采集,巡视到位等。“采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精准掌握安全运行相关数据并上传,还能有效避免夜间巡查补签字等行为,为把隐患拦在基层班组这道防线增加技术保障。”该业内人士表示。
据悉,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还将带来效益提升。从有关应用案例来看,数据显示,相关应用可帮助企业实现提升总产量3%~10%,提高设备利用率3%~5%;提高维修维护效率5%~10%,降低维修维护成本10%~20%,降低采购成本15%~25%;减少原材料库存2%~5%,降低MRO库存5%~10%,延长设备全生命周期/寿命15%~20%。
“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大的方向,对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积极的改善作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协调部副主任洪宇表示,“目前,数据的积累、基础性的工作还需要时间去夯实。当前,石油化工类大型企业的基础较好,基本都完善了相应的管理系统,但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自动化控制程度非常低。”
而中小企业恰恰是安全事故爆发的重灾区,如何在这类企业导入安全管理技术,成为一个亟须攻克的难点。“针对行业现状,可以通过云平台,让企业只需租用服务,把诸多安全监管功能集成到手机终端。巡检的工作人员带着手机走一圈,就能实时了解设备生产运行状态,发现有可疑数据,工人拍照后数据就直接上传,系统马上可作出示警等应对,提示安全隐患。”这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成本,一家中小型企业大概只要付出十几万元的费用,就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珍视,除了自上而下的安全监管,行业亟待探索更接地气的方式,让安全管理技术守护生产安全,保障人员安危。“我真的希望,能救一个是一个。”该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