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的风范
2016-12-24李树喜
李树喜
岁末年初某日,88岁高龄的诗界前辈蔡厚示先生打电话给我,要我为他的诗集《二八吟稿》
作序。以后生晚辈为泰斗级前辈作序,吾不胜仓皇。正欲推脱,厚示先生连声喊我“学弟”,
说他和我先后就读北大,还都是邓广铭先生的弟子,同出燕园,气息相通。前辈提携后学,情
真意笃,推脱无计,自当应命。
我自幼习史学诗,深慕古今诗词大贤。屈宋陶谢李杜苏辛之辈无缘与之游,幸与当今诗界众
多元老巨匠为师为友,其中最为仰慕者之一就是蔡厚示先生。古贤年代久远,其形象皆如画
像,千人一面;当代名家却各具风采,历历在目。而人们心目中最具文人风雅、最具诗人风
采、足以为范的就是蔡厚示先生。你看他,八尺男儿,伟岸如山,沉厚若谷,和煦如风,柔情
似水。“佛生”之禅,“艾特”之特,“雪轩”之雅,浑然一体(按,蔡厚示,字佛生,笔名
艾特,室名玉雪轩)。于天然中展显出诗人的本真与气格。
诗者言诗。蔡老诗词创作越过半个多世纪,题材广阔,收获极丰。时代风云,社会变迁,曲
折磨难,咏物怀古,哲思感悟,朋友酬答,心路历程,相思爱情,都纷然人诗,各著光彩。
《题林锴、刘征、陈萍合作<三友图)》写道:“怪石拿云竹几竿,红梅一树色斑斑。青松更
踞山头立,始信人间重岁寒。”此间,云、石、梅、松,傲然山巅,岁寒未凋。这,既是一位
老诗人的曲折奋斗史,又可视作一部当代社会史与诗词史;史有所阙,诗以补之,谓之诗史。
如此成就,蔡老并不满足,他“不贪人后尊诗老,但冀身前远俗氛。朗朗乾坤宁畏鬼?胸中海岳
走千军”。确实,诗人胸中有乾坤海岳、大漠雄风、晚霞朝露、万马千军。携来清气,运诸笔
端,当然便得好诗。
诗如其人。大凡诗人都是性情中人,诗贵真情。蔡老被公认是诗界最真情、最多情的一
位。朋友情,师生情,诗友情,襟怀坦荡,真挚无瑕。尤其是亲情、爱情,至诚至笃,刻骨
铭心。我们所见集中几十首幽婉缠绵的爱情篇章,当是蔡诗中最光彩动人的部分。“四月芳
踪竟未归,鹃声彷佛是耶非?从来天意与人违!五十一年伤逝水,无穷余恨对斜晖。春寒侧
恻渐侵衣。”(浣溪沙·悼亡妻)诗人对“十年两隔意茫茫”的“梅娘”,未能忘,每思
量,可谓曲曲深婉,句句沾巾。又一次走近梅娘墓,诗人已老,步履蹒跚;但痴心未泯的还
是那位才郎:“步履盘跚卿莫笑,来前确是旧中郎。”泫然哀婉,细微凄美,令人心动者
三,以致不忍卒读。
诗如其论。蔡老作为诗坛前辈、青年导师,对诗界动态和诗词理论颇多关注,多有阐发。
他与时代同行,笔墨跟随时代,旗帜鲜明地主张诗词应当“持正求变”,即求正须守其本,
容变必出其新;并身体力行,颇多拓展。赏读这位耄耋老人半个世纪的诗作,总觉春风扑
面,生机盎然。
蔡老的诗词主张,还集中表现在一组七绝“论诗”中。强调真情与诗性,突出创意与出新。
蔡老指出:“屈陶李杜名千古,首贵真情非假情。”又说:“天然好语足怡神,春草池塘见性
真。雕绘徒增庸俗相,陈言力去味弥新。”告诫为诗要不拘一格,各展性情。“一似林花春又
秋,诗词风格任神游。雄豪婉约皆珍品,不袭他人自一流。”尤其“不袭他人自一流”句,当
是前人“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的诗化升级版,可谓一语破的、至理名言。
蔡老性情洒脱无羁,充满灵性、幽默和魅力。他与人友善,不拘细节,爱才惜才知才,是青
年的知心朋友。他喜欢童言无忌;我们热爱白发童心。无论和他一起旅行、开会,还是谈诗或
聊天,他都口若悬河,不知疲倦,吞吐珠玉,妙趣横生;无论大小场合,只要蔡老在,就如沐
春雨,如坐春风。欢声一片,乐何如哉!与之相处相交,真是一种享受。
蔡老以智慧幽默人诗,更于诗集中每每见之,如《荔湖泛舟》:“荔枝湖上荡清波,俊友骚
朋笑语和。叶底红妆三两女,轻声唤我老哥哥。”看啊,诗心永在,则诗人不老。这位八秩诗
人真是人见人爱的老哥哥。又如妻子酣声作响;诗人一时难眠,他不生烦恼却生趣。小诗《闻
鼾》是这样写的:“之子鼾声美,贪听损夜眠。韶音出天汉,雪水下祁连。风动隋园柳,波摇
太液莲。千金难买得,不费一文钱。”活脱精湛,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说是古今最美妙
的《听鼾》诗绝不过分。
今年是蔡老的米寿之年。他说,人生88岁,可称之为“二八佳人”;他这部诗集就命名《二
八吟稿》。童心永驻,堪比二八;老而弥坚,不堕青云。学者诗者长者,诗品人品文品,其人
其诗其事,蔡老之声名誉满诗界,远播海外。诗人蔡厚示的风范和形象,就是中华诗词和中华
诗人的代表形象。故我有一句诗云:“南国烟花塞上风,骚坛难与古今同。诗人本色觅何处,
二八高标看蔡翁。”人未老,雄心在,诗还新。蔡老的心迹,在致友人的《八声甘州》中可
见,他唱道:“莫谓刘晨已老,尚能餐擅饮,不改前容。愿唐骚宋韵,簪笔伴高踪。觅桃源,
广开花径,便来人,长此醉春风。功成日,许吾侪去,另上层峰。”好个“功成日,许吾侪
去,另上层峰”!愿蔡老更攀高峰,吾辈愿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