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恺:一路顺遂是什么样的体验?
2016-12-24闫坤沐
闫坤沐
在郑恺眼中,自己是个十足的行动派,从来不会规划未来要干什么,有机会找来就去尝试,中了固然好,错过了也没什么
12月6日清晨,郑恺搭乘早班飞机从上海飞到北京,走出机场,他和随行工作人员没有做任何停顿,直接赶到北京万达酒店。当天下午,由他参演的电影《长城》将在那里举办全球发布会。
《长城》由张艺谋执导,投资10亿人民币,汇集了马特·达蒙、刘德华、张涵予、彭于晏、鹿晗、郑恺等一众明星,是今年贺岁档中最受关注的大片。
下午两点,在酒店房间化完妆后,郑恺和他的团队来到了发布会候场区。此时的候场区,各路明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加上他们的随行人员和主办方的安保人员,大家密密麻麻挤满了一屋子,快门声甚至盖过说话声。郑恺突破包围圈挤进座位区,和在场的人逐个寒暄完毕,就坐在一排椅子的最边上,拿出手机,安静地看着屏幕。
此时,彭于晏正在热络地主动和每一位演员自拍,与安静的郑恺形成鲜明对比。突然,刘德华走了进来,在场的人一拥而上,纷纷和天王合影。
郑恺的经纪人隔着两排椅子着急地冲他喊话:“恺哥,加入进去!加入进去!”一边说一边往明星堆里指,但郑恺并未起身。经纪人似乎并不意外,突然改变策略,自己对刘德华喊了一句:“华哥一起合照吧!”刘德华招呼大家都过来,郑恺这才起身,凑了过去。
这样的场景从团队接手郑恺开始就一直在发生。第一次和郑恺见面时,他的安静就给经纪人程倩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郑恺刚和华谊签约后的同事饭局,郑恺几乎全程无话,只是在桌子一角安静地听。“他不像其他艺人那样特别渴望火,见到新的经纪人时就会迫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很多要求。”在程倩看来,这样无欲无求的艺人实在少见。
随遇而安
《长城》是郑恺参演的第一部古装大制作电影。影片讲述了欧洲雇佣兵威廉和中国的精英勇士们一同在长城抗击怪兽“饕餮”的故事,大部分演员的角色都是上阵杀敌的武将,郑恺在其中饰演唯一的文官沈大人,受皇帝指派到前线押解饕餮进京,没想到却自作聪明把怪兽引进了皇宫。
沈大人这个角色心里装着如何建功的盘算,也和他以往纨绔公子的银幕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发布会进行了将近1个小时,走下台来,郑恺又一连接受了七家电视媒体的专访,每家十几分钟,问的问题大同小异,像考验人耐性的车轮战,每结束一个访问,郑恺需要站起来走走,拿出手机用上海话回几条微信,喝口咖啡醒醒神。
几乎每个记者都会问到郑恺如何结识张艺谋导演,如何为自己争取角色。郑恺的回答却出奇地简练——“很简单,张导打电话过来说有个角色找我问我演不演,我一听是张艺谋就马上答应了,连什么角色都没问,张艺谋啊,这还需要犹豫吗?”他边说边配合着做出综艺式的夸张表情,给足效果。
算上这次的《长城》,郑恺讲述以往每次事业转折点的来临,听起来似乎都有些“草率”。
2013年,郑恺首次触电大银幕,碰到的是新人导演赵薇。此时的赵薇正在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选角。原定饰演许开阳一角的演员临近开机时却因为身体原因辞演,剧组临时找到郑恺试镜。去之前他甚至还在怀疑这个导演赵薇是不是那个演员赵薇。试镜过程就是在赵薇面前直接演了两段,郑恺还没搞清楚这个电影是什么背景什么制作,赵薇已经拍板把他定下了。彼时郑恺心里还在惦记着晚上有饭局得赶紧走,赵薇说推了推了,留下来定妆。他就算被“扣下”了,心里想着应该也是个好机会,就演了。
冯小刚的喜剧回归之作《私人订制》也同样如此。导演想找一些没有喜剧标签的人来演,叫了很多人试镜,郑恺是其中一个。“我一共试了六七遍,一开始,冯导不知道我是谁,演完一遍后,导演说,换个方法演,我就夸张一点或者收一点地演。导演可能觉得我还挺有意思,就跟我说,小伙子不错,留一下,我当时乐坏了。”郑恺笑着对记者说。
在郑恺眼中,自己是个十足的行动派,从来不会规划未来要干什么,有机会找来就去尝试,中了固然好,错过了也没什么。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里,郑恺常常表现出这种“不在乎”,问到外貌,他说知道自己长得还行,但个子矮,注定当不了鲜肉;问到介不介意网上流传的黑图,他直接掏出手机来给我展示自己聊天用的就是自己在跑男里各种出丑的表情包,“你看这个是光头的,这个是扮女装的”,饶有兴致的样子仿佛那些图里是个有趣的陌生人。
演员总被津津乐道的成名之路有两种,一种是还在懵懂期甚至没毕业的时候靠一部作品一下家喻户晓,比如赵薇、陈坤。一种是经历多年蛰伏,甚至频频遭遇换角,在低潮里被打磨出光华才终于出头,比如黄轩、王凯。
这两种经历都没在郑恺身上发生,他一毕业就考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之后又签约国内最大的经纪公司华谊,几乎从来没有经历过没戏拍的阶段,一路从小配角慢慢进阶到男主角。他的宣传人员王聪形容郑恺的发展之路是“随遇而安”,即便是以前演不到主演的时候,他身上也没有那种迫切要上位的焦虑感。
“随遇而安”的另一面是角色的重复,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人记住,他又接连演了好多同类型的花花公子角色,不仅形象性格差不多,有时候甚至连台词都重复,由此得了个“富二代专业户”的标签。
特别有规划性的演员会刻意避开集中性地演一种角色,宁肯不接戏也不想被定型,但这样的做法从不会在郑恺身上发生,他曾经在微博上直言:“演员不怕被定型,就怕没型。”记者试探性地问他有没有遇到过无戏可拍的时候,他的回答非常坦然:“怎么会没戏拍呢?除非你瞧不上这个角色那有可能。对我来说,那时候演不到男一号就演男二号,演不到男二号就演男三号,嗨!上海人嘛,算数比较好,讲究性价比,一停下来那不就没收入了。”
歪打正着
入行多年一直活跃在观众的视线里当“熟脸”的郑恺,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红”却是由于《奔跑吧兄弟》这档真人秀节目。对于这样的经历,郑恺也毫不别扭,欣然接受。在他看来,能被观众记住就是幸运,无论用哪种方式。提起《奔跑吧兄弟》,郑恺的说法是“恩重如山”,措辞颇为正式。
回顾演艺经历,郑恺的成名之路上全是这种“歪打正着”的经历。
高三那年,家里已经为他安排好出国读书,手续都办好了,老师为了升学率要求他还是要参加高考,而且必须考个一本。上海戏剧学院既符合条件,分数又相对低一些,他就去考了,从初试到复试都唱同一首临时学的流行歌,三试不好意思再唱了,换了一首《大海啊故乡》,没想到还唱错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被录取了。郑恺一盘算,出国花费又高,也不知道回来是什么样,既然考上这个了不如就去读一下试试看。
还在高中的时候,他有一天骑车回家,小区里正好有个汽车广告在拍,一个副导演叫住他说觉得他走过去的感觉不错,他们正缺个有运动感的临时演员,郑恺就这样完成了他的第一支广告。
这次触电只得到了一瓶矿泉水做报酬,却为郑恺打开了一道门。大学期间,一般表演系老师会要求学生不要出去拍戏,潜心在学校里学习。郑恺却早早出去拍广告,前前后后拍了一百多支,直到试镜的队伍看到他来了就自动散了——“郑恺来了,我们肯定面不上了。”郑恺曾在一次节目中,回忆当年的情景。在同学们都还骑着自行车的年代,郑恺已经开上了汽车,同班同学杜江曾在访谈节目中调侃,说几乎没见过郑恺走路是什么样子。
出道正式做演员之后,郑恺依然没有放下自己的经济头脑,他创办潮牌DUEPLAY、投资香港潮店DAHOOD、注册成立北京石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游戏开发,投资零食电商咸蛋家APP,还开了属于自己的影视公司,俨然在观众熟悉的样子之外,还有另一重身份——郑老板。
记者问他如果不考虑任何因素,他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他大笑两声之后说:“那就太‘荒淫无度了!睡到自然醒,吃到十分饱,周游世界,天上掉馅饼,哈哈。”收起玩笑的语气,他又马上给了我一个正经的答案:“对自己的生活有把控,有时间工作,有时间休闲,但现在还停不下来。”
采访结束,郑恺放松下来,又拿过手机开始刷屏。他在酒店房间里来回走动,不时从桌子上的零食里挑一个吃,工作人员还在调试设备准备晚上的直播,距离早上上飞机从上海飞到北京已经过去12个小时,他确实一整天都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