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见怪不怪的世界
2016-12-24
关于儿童霸凌,我见过更严重的。但毕竟我上的不是名校,而且还是在无人问津的农村,所以还是先来说中关村二小的事吧。这是一所神一样的学校,自然也是业界标杆。最近,他们陷入沸沸扬扬的欺凌事件,一个家长网上发文称,自己孩子成为同学的欺凌对象,最近一次是同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扔下来。孩子因此出现了入睡困难、易怒等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孩子的家长找到学校,“老师把这个事说成是‘过分的玩笑,还让我们大事化小,让我们不能接受”;到教委申诉,却没有得到正面回应。一直等这件充满味道的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学校才终于发声明认为这并不是霸凌。
这种情况在当下社会,已经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不止学校老师觉得家长小题大做,我在朋友圈里也看到有人说,谁小时候没被欺负过呀,不也健康长大了么,关键是成人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世界。说这些话的人没意识到,我们得到的是多么侥幸,那些失去更多的人又会遇到怎样惨烈的人生?我有个小学同学,经常被另一个同学用针扎头。到后来,他神经因此出了问题,我记得他经常走到半路,忽然停下来就不动了,好像忽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我身处的是一所1990年代的农村不知名学校,更没人重视这个问题。好在孩子家里有钱,让孩子退学了,后来听说又送他去城里的学校,也不知道他的情况好没好。孩子确实是天真无邪,但也因为无所顾忌而有着恶魔的一面——这是我和自家孩子玩闹时,在无数次蛋疼中获得的经验(真的很疼)。他们要在漫长的成长中,才能逐渐确定行为的边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成年人要帮他们理解边界在哪里,告诉他们正确的规则是什么。人们之所以愤怒,不是因为孩子欺辱孩子,而是家长、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种行为的漠然。
话又说回来,我们成年人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啊。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有个姓关的男性员工,不断给一个女员工发骚扰微信,以工作为要挟,要她去酒店等自己,说是“喝茶”。和中关村二小的那位家长一样,这个姑娘最先也想内部解决,结果自己先被公司解决掉了。她这才把事情曝光于网上,民生银行在最初的回应中,是这样理解这件事情的:“两人之间的行为只局限在微信上,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关系。”正如孔乙己重新定义了“偷”和“窃”,民生银行也重新定义了性骚扰。在一个崇尚权力的生态里,解释权归权力更大的人所有。
这当然是反话。“重新定义”这个事情,原本有着迷人的一面,比如说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瑞典学院把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重新定义了文学。鲍勃·迪伦最终没能出席领奖,但他写了一篇获奖感言,回应了自己的歌是不是文学的问题——莎士比亚写那些戏剧时,头脑中最不需要考虑的事情是:“这是文学吗?”迪伦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瑞典学院认真讨论并且给出了“一个美妙的答案”。有“朋克教母”之称的美国女歌手、诗人帕蒂·史密斯替他领了奖,并演唱他1963年的那首作品《大雨将至》。那果然是一首诗一样的作品——“我看见成群的野狼包围了一个新生的婴儿\我看见一条人迹罕至铺满宝石的公路\我看见一根黑色的树干鲜血淋漓\我看见满屋拥挤的人群,他们个个手拿流血的斧子\我看见一架白色的梯子上面被水覆盖\我看见无数个饶舌者,他们每个人的舌头都已溃烂\我看见无数少年手握钢枪,恶语相加……”他要把这些意象描绘出来、唱出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对此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