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为中用”的巴松传奇之篇
——刘奇在巴松演奏上的系列突破及其改编的《琼花幻想曲》

2016-12-24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巴松刘奇琼花

“洋为中用”的巴松传奇之篇
——刘奇在巴松演奏上的系列突破及其改编的《琼花幻想曲》

杨 熔

著名巴松管演奏家、教育家刘奇教授在巴松演奏上拓展出的数级高音、双吐、三音吐、循环换气、和弦音等技法为国内同行所瞩目。由他改编的巴松独奏曲《琼花幻想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拓宽了本土艺术的疆域并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可尊为西洋乐器本土性表现“洋为中用”之典范。

巴松;刘奇;演奏技术;循环换气;双吐

西方的巴松音乐艺术引入中国,如同其它异域艺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一样,就有一批坚忍不拔的“拓荒者”,回望中国巴松艺术史,刘奇老师以他不辱使命的卓越表现,无疑成为了西方音乐艺术传播中国并与中国音乐艺术深度交融的“拓荒者”中的佼佼者。从这个意义上,那些音乐界尊称他为“中国大管的开拓者”、“中国大管的宗师”、“中国大管之父”①著名作曲家金湘曾说:“人称刘奇‘中国大管之父’,我看这不是一种客套的吹捧,而是货真价实的客观事实。”参见卢旸:《刘奇:一吹就是半个世纪》,《音乐周报》,2015年3月25日。、“出类拔萃的大管演奏家”……都乃有实据可注、有后学所向②景作人:《他是中国大管乐艺术的一面旗帜——专访中国大管学会会长、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中国管乐网:http:// www.cnbrass.com/knowlege/859。

一、周总理说:“你就是专家!”

巴松(Bassoon,又称大管)作为传统的西洋低音木管乐器,于上世纪初较为系统的传入中国,半个多世纪来并未被广泛熟知。巴松音色低沉醇厚,擅长表现性格色彩鲜明极具张力的音乐形象,在传统的管弦乐和室内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建国后,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包容并蓄的文化氛围更让来自西方的音乐文明在新中国文化沃土上繁荣发展。著名巴松管演奏家、教育家刘奇教授,便是巴松管艺术根植中国结出累累硕果、桃李芬芳的一代宗师。刘奇老师又是一位优秀教育家,几十年来,他为全国各个乐团、院校辛勤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大管演奏人才,他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艺术院校③景作人:《他是中国大管乐艺术的一面旗帜——专访中国大管学会会长、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而他最早在巴松演奏上拓展出更高音域、双吐、三音吐、循环换气、和弦音等技法为世界同行所瞩目;由他改编的巴松独奏曲《琼花幻想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④张卡:《20世纪以来中国巴松艺术研究的研究》,第三章“作品与演奏家研究”,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刊载于《黄河之声》,2010年第5期,第24页,“第三章,作品与演奏家研究”:“在乐曲方面则成果喜人,既有原创乐曲也有由中国乐曲改编而成,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刘奇改编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和《到敌人后方去》等。”,也随着一批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精粹的优秀文艺作品相继诞生,拓宽了本土艺术的疆界而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在中国优秀的音乐艺术瑰宝与世界音乐文明之间开启了一条西洋乐器本土性表现的“洋为中用”之道。

提起著名巴松演奏家、教育家,曾任中央乐团巴松首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巴松管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刘奇教授,笔者与很多同行就会浮现出他一些精彩的画面与情景。譬如,早年,中国文化部请来德国专家团指导中央乐团。专家团里有德国指挥家戈斯林、小号专家柯拉契克、圆号专家霍夫曼、双簧管专家维赤西、黑管专家克列斯多曼,唯独没有巴松专家。10月,为了庆祝德国国庆节,德国驻华大使馆邀请德国专家们举办一台音乐会。缺少大管的专家团请来刘奇补缺。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亲切地会见了每一位演奏人员,当然也包括台上惟一的中国人刘奇。刘奇见到总理,既激动又着急地说,“总理也请个大管专家吧!”总理听后开怀的笑道,“我听你吹得很好嘛,你就是专家何必再请专家。⑤佚名:《其人之“奇”——记我国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载中国文化部“林下苑”网:http://www.whbltzx.com/index. 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89&id=1552”又如,基于刘奇在中国大管艺术上的成就,在“庆祝中国交响乐团建团五十周年”音乐会上,年逾七旬的他,被委任在中国交响乐团协奏下,成功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金湘特为他创作的大管协奏曲《幻》。这部作品富有深度,并有很多高难的现代作曲技法,而独奏大管的演奏技巧更为繁复。面对如此艰深的作品,刘奇教授宝刀不老,娴熟的技艺令人惊叹。其清晰的单吐、双吐、颤音、滚舌音等,华彩乐段及其最高音表现得酣畅淋漓,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不断爆发响彻整个音乐厅。一位来自以色列音乐学院院长称赞道:“实在是太好了,太完美了”。⑥景作人:《他是中国大管乐艺术的一面旗帜——专访中国大管学会会长、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

二、巴松管艺术根植中国的领航人与演奏技术的多项突破

刘奇,1936年生于河南省百泉一个音乐世家。1947年,中国第一部《音乐词典》的编撰者刘诚甫领着11岁的儿子刘奇,报考入国立音乐学院幼年班⑦卢旸:《刘奇:一吹就是半个世纪》。。先后师从潘美、盛雪先生学习钢琴、小提琴,1950年幼年班并入新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刘奇从此开始学习大管,师从刘光亚老师。1951年,刘奇被选入中国青年艺术家使团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开始了世界巡演,先后出访了苏联、德国、匈牙利等9个国家的152个城市,演出437场,历时399天。期间,老师刘光亚因另有任务回国,自此刘奇担任起乐团首席巴松的重任。1952年,刘奇进入中央歌舞团交响乐队(中央乐团的前身)任巴松首席;1956年中央乐团组建,这两个团交响乐队的首席大管都由刘奇担任,自1953年至1996年的40余年中,他—直是木管声部长。他先后随团出访世界各国,并多次在国内外举行独奏音乐会。中国唱片总公司曾多次为他录制唱片及录音带,他的精湛演奏技艺令多少人为之欣赏、感叹和钦佩。⑧卢旸:《刘奇:一吹就是半个世纪》。

刘奇用心学习、刻苦钻研,在巴松演奏史上创下多项卓越突破。他大幅拓展了低音乐器巴松的高音极限音,将国际公认的巴松高音极限音由小字二组的“e”提高到小字二组的“g”,哨片硬度强的还可达到High c。刘奇极为重视向民间学习,1953年,他向优秀的中国民间音乐唢呐演奏家赵春亭学习,在巴松管上演奏出前所未有的“双吐音”、“三吐音”,“是世界上掌握双吐音、三吐音技术最早的大管演奏家”。⑨景作人:《他是中国大管乐艺术的一面旗帜——专访中国大管学会会长、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

随后,又大胆探索,在巴松管上掌握了“循环换气”呼吸技术,使西洋木管乐器此前闻所未闻中国乐器上的呼吸技法在巴松管上得以全新突破。

在一支巴松管上同时发出三个音或者四个音的和弦,并在巴松乐器改良上根本解决了巴松的音准问题,这“标志着巴松演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⑩蒋小风:《能在巴松上演奏和弦的人——记中央乐团巴松演奏家刘奇》,《人民音乐》1985年第1期,第13-15页。

巴松作为双簧低音乐器,自古以来就只是吹奏单音,但刘奇却创造出了奇迹,他竟能在这件乐器上同时吹出三个音或四个音的和弦。1974年,为了改进大管音准问题,刘奇拆开大管,与北京乐器厂一起研究,大胆改革。刘奇作为一位颇为有心的巴松演奏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件乐器在构造上的缺陷,首先是音准,这个问题从巴松诞生起一直延续了三百多年。巴松的管身细长,但他的几个基本音孔却要设置在双手能够得着的地方,故这些音孔必须斜着打洞,而洞打得角度稍有偏差,就会产生不准的音。再有,音孔的大小、高低位置的对比都是影响音准的重要因素。刘奇发现了这些问题,与北京管乐器厂的郝云师傅反复试验,刘奇重新设计孔位的大小、角度及位置,郝云根据刘奇提供的误差数据进行改造,经过长期的磨练和试验,终于改造成功了新型巴松,正是用这改良巴松,刘奇吹出了同时发出多个和声的和弦。1978年,因为此项发明,刘奇获得了“中国科学大会奖”和“文化部科技发明奖”。改良大管投产后,北京百货大楼乐器部销售的每一支大管上都有刘奇的签名,资证质量合格⑪⑪景作人:《他是中国大管乐艺术的一面旗帜——专访中国大管学会会长、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

这些不仅打破了西方管乐理论的极限,同时为完善大管的演奏技巧,丰富大管的表现能力,提供了更加宽阔深远的空间。

三、“洋为中用”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与巴松独奏曲《琼花幻想曲》

刘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大管演奏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大管协奏曲》、交响乐《人民公社》、交响大合唱《富士山风暴》(与瞿希贤、田丰合作),并为歌剧《西施》、交响组曲《神雕侠侣》配器,以及多部电影、电视剧及大管独奏、重奏曲等都受到好评。而改编的巴松独奏曲《琼花幻想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更是广为流传。

四幕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原由作曲家吴祖强为管弦乐配乐。1962年,导演谢晋拍摄为电影《红色娘子军》在全国公映并引起轰动。作品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为题材,围绕农奴吴琼花的成长经历,呈现出解放之前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在历史浪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嫉恶如仇、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1964年,根据该影片改编的我国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登上舞台,塑造出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堪称世界芭蕾舞坛上的一朵奇葩。“文革”期间,《红色娘子军》成为了“八大样板戏”之一,遭到粗暴删改;“文革”之后又一度遭到禁演。1992年,由中央芭蕾舞团再次恢复原作演出了这部舞剧,并走出国门,巡演世界,广受海内外观众喜爱,日本与法国的芭蕾舞团也曾演出了这部作品,是中国现当代音乐、舞蹈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自1964年问世,不断激发艺术家们的激情与灵感,将其作为主题的各种改编作品层出不穷。优秀改编作品如,杜鸣心教授创作改编的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王范地教授改编创作的琵琶曲《红色娘子军随想曲》等。而刘奇老师使用巴松这一在当时并不为国人熟知的西洋乐器,来演绎这样一首深入人心的题材作品,是“洋为中用”的典范之篇。

《琼花幻想曲》巧妙摘取原作琼花在各幕中穿插的经典乐段,以序幕中即出现的琼花主题为基调,运用变奏、展开、对比等发展手法,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掘了主角琼花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内涵;突出了琼花的悲惨命运,革命的决心以及勇敢善良的高贵情操;曲终欢腾而庄严的旋律中昭示着劳动人民获得最终的解放自由。

改编为巴松独奏曲的《琼花幻想曲》具有鲜明的形象与生动的刻画。作品以主人公“琼花的音乐主题”为动机发展变奏,充分运用巴松管的各种艺术表现和演奏技巧,作品为复三部曲式结构(见表1)。

表《琼花幻想曲》作品结构与巴松技法及情态表现

(一)琼花主题及变奏的艺术表现

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生动的感受到舞剧中的音乐形象,除了女主人公琼花以外,主要还有正直英勇的洪常青的音乐主题、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主题。

整首作品中“琼花”这一音乐主题贯彻始终。作者运用了展开、变奏等发展手法、丰满而具有戏剧性的和声配置以及层层渐入的乐队配器,巧妙的将主人公琼花从深受地主压迫的农奴转变成为拥有高尚人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各成长历程内心情感与思想认识不断推进过程极为生动的铺陈开来(见谱1)。

“琼花”的音乐主题在全曲中出现多次,在演奏中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饱含着各自不同的音乐情感的诉说。如:

1)序幕,深受压迫、困顿凄凉“琼花”: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5小节乐曲的引子中,以稍快的行板速度(Andantino)呈现(谱例同谱例1)。主题进入的前6小节由乐队伴奏先行进入,弦乐群忽然放缓的齐奏烘托出了阴沉晦暗的基调。至15小节,由巴松奏出了情绪悲怆激昂的主人公琼花主题。这部分旋律展示了巴松浑厚且极具表现力的中高音区音色,琶音式音阶推进主人公悲愤情感的涌动发展。乐队这一部分配置十分巧妙,在烘托恢弘而悲怆的情感同时,与独奏乐器交叉出现,给独奏音色的渲染和发挥留下充分的空间,使二者之间相互交融而不掩蔽,且在审美意境上更有“留白”的听觉效果,听众仿佛倾听到主人公孤立无依的深深独白,凄楚悲凉。

2)第二幕,渴望自由、悲诉苦难:“琼花”主题在乐曲中的第二次出现是在163小节乐曲中部,在色彩更为明亮的e小调上呈现。自由而宽广的旋律投射出琼花内心的觉悟与苏醒,高亢处如深受苦难的人民在无尽压迫中对自由的呼喊,低回处饥寒交迫的民众在漫漫黑夜中发出对光明的守望。194小节,琼花的主题在巴松管的低音区演奏,浑厚而低沉的音色在乐队伴奏的簌簌轻语中如泣如诉,仿佛在传达,琼花的苦难正是无数与她一样深受压迫的农奴们共同背负的辛酸。旋律进行到208小节,逐渐转为高亢而澎湃,苦难中的人们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终于站起来踏步前行。

3)第四场,琼花参军:主人公琼花在洪常青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感染下下,光荣的成为了红色娘子军的一员。第三次主题的呈示向色彩、情绪更为丰满明亮的D大调过渡,230小节由乐队先行奏出了果敢刚毅的“洪常青”音乐主题,在其带领下琼花的音乐主题渐渐融入其中,节奏舒缓而有生气,与乐队一起将音乐推向高潮。

4)参加革命,取得胜利:“琼花”主题在269小节进入,旋律变奏激昂慷慨,有着辉煌的音效和强烈的感染力。生动表现了轰轰烈烈、势不可挡的革命势头。在调式上回归了小调,级进式的音阶上行如同滚滚波涛,荡尽黑暗,映照光明。

谱1 “洋为中用”的巴松传奇之篇“琼花主题”

(二)“娘子军”音乐主题与琼花主题相穿插的艺术表现

“娘子军”的音乐主题在乐曲中穿插,在伴奏部分更是与“琼花”如影随形。序幕,作品基调:在乐曲一开始的引子就是以“娘子军”的音乐开篇的。这里的音乐由乐队齐奏,气势恢弘、情感壮烈。为这首作品奠定了勇敢无畏、大义凌然的精神基调。

第一幕,出逃获救,常青指路:作品呈示部的主题也是以“娘子军”音乐主题铺陈创作的,带入了琼花出逃与奔向红军两个看似迥异的内容。在乐队以急板速度(Presto)及进行曲式的节奏风格演奏八小节前奏之后,巴松演奏出了这一段听起来紧迫而又略显焦虑的旋律。引出了之后一段狂风骤雨板的激烈情绪。在117小节的“娘子军”主题,乍看上去与之前的主题呈示没有差别,然而作者巧妙的将旋律移至明亮的降E大调上进行再现,同样紧迫急促的旋律,却表现出了与之前全然不同的欢欣鼓舞的情绪,表达了琼花一路投奔八路军时内心的喜悦与对自由的无限憧憬。之后流动感极强的音阶进行扶摇直上,是主人公奔向自由的明媚心情的写照。

尾声,辉煌胜利,继续向前:“娘子军”主题《向前进》进行曲的旋律如同胜利的号角,象征红军在解放椰林之后大步向前的光辉形象,和声织体雄厚明亮,配器辉煌宏大。旋律渐行渐远,意味悠长。

结语

刘奇在巴松演奏、创作和教学中,都尤为注重巴松音色的表现力,“大管(巴松)是一种最富有魅力的乐器之一,它音色优美、有深度、富于表现力,我们应当改变过去一些作曲家只会把大管写成狼、豹、熊、坏人以及一些诙谐形象的印象,通过我们高超技巧和优美动听的音色赋予大管更丰富的表现力”①刘奇编著:《大管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刘奇老师改编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巴松独奏曲《琼花幻想曲》,在应用突出巴松管演奏特性的同时,深刻而道地的诠释出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在我国当代西洋管乐音乐创作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为中国优秀的音乐艺术瑰宝与世界音乐文明之间开启了一条西洋乐器本土性表现的“洋为中用”之道。对于增强中国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认同感,以及对世界音乐多样性的丰富拓展都具有珍贵而独特的价值。

笔者也曾与《琼花幻想曲》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2010年初,笔者正在筹办一场本人巴松独奏音乐会。当时已是年逾古稀的刘老得知我要在音乐会上演奏这首作品时,在很短的时间里欣然挥笔,为这首面世半个世纪的作品创作了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队伴奏。淋漓尽致的渲染乐曲情感的同时也将独奏乐器的旋律烘托出更加深刻而鲜明的听觉感受。这足以说明刘奇老师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底和对于音乐奉献一生的拳拳之心。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刘老师对学生永远是那样孜孜不倦、情深意重。

刘奇老师数十年来同时投身于巴松的人才培养,他编著出版的《大管演奏法》②刘奇编著:《大管演奏法》。、《大管高级练习曲》③刘奇编选:《大管高级练习曲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大管考级教程》等系列教程已是专业教学的必备教材④景作人:《他是中国大管乐艺术的一面旗帜——专访中国大管学会会长、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巴松演奏人才。笔者早年有幸跟随刘奇老师学习,自刘老师因材施教、倾囊相授的教学中受益良多。而刘老高风亮节的为人和对音乐近乎痴迷的钻研追求更是带给我极大的影响与触动,成为笔者几十年来音乐之路前进的楷模。如今刘奇老师已是耄耋之年,受益于他卓越的巴松教育贡献,中国的巴松事业已经大大向前迈进,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并喜爱上了巴松这门乐器。他所创作的一系列结合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优秀作品,也成为了巴松演奏者和巴松音乐爱好者竞相演奏的经典之作。笔者在此表达深深的敬意。

(责任编辑 刘 莎)

丁教授在6-12月期间,以《道法自然,天地同和——论古琴的文化精神》为题,分十讲授课。内容包括:1.图腾与巫祝——上古琴制与其象征意义;2.道德坚守——孔子修身授业的载道之器;3.革故鼎新——汉代琴制与琴道的沧桑巨变;4.左琴右书——魏晋风骨与琴的生命关照;5.冲突与共存——隋唐多元琴乐风格的思考;6.琴棋书画——文人修养与古琴艺术;7.大音希声——道与古琴文化;8.汉字思维——减字谱与打谱的文化意义;9.琴心剑胆——中国太极功夫与古琴操缦艺术;10.宁静致远——古琴与士的精神。该课程引入了丁承运教授最新研究成果与文化精神的分期考索,深入探寻了古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关系。

(封二、封三图片由丁承运教授提供)

“Make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Legend Chapter of Bassoon—A Series of Breakthrough by Liu Qi on Playing Bassoon and His Adaptation ofQionghua Fantasy

YANG Rong

Professor Liu Qi,outstanding bassoon player and educator,expanded several skills and techniques of playing bassoon such as double tonguing,triple tonguing,circular breathing and chord tone drawn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He adapted bassoon solo pieces of Qionghua Fantasy and Prairie Heroic Little Sisters broadening the boundaries of local art and brings a new artistic experience,for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 performance Chinization it regarded as a good example of“make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bassoon,LIU Qi,playing technique,circular breathing,double tonguing

等候入场的观众

认真听讲的观众

丁承运教授正在授课

J621.5

A

10.3969/j.issn1003-7721.2016.01.017

1003-7721(2016)01-0162-06

2015-11-26

杨熔,男,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610021)。

猜你喜欢

巴松刘奇琼花
窗外飞絮
琼花的修剪技巧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扬州琼花涂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巴松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ulations of equity—based crowdfunding in China and USA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巴松概说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
科学小卫士(三)
巴拉巴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