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VB》课程的教学探讨

2016-12-24吴友情钱言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控件程序设计应用型

吴友情,钱言玉

(合肥师范学院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应用型本科《VB》课程的教学探讨

吴友情,钱言玉

(合肥师范学院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VisualBasic程序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理论性、实践性较强,针对应用型本科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结合该课程自身的特点,从VB的教学现状分析、教法探究、技能拓展三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VisualBasic;应用型本科;教学

《Visual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B)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与《C语言程序设计》一样在各个高校全面开展。VB是一门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它友好的界面设计使它的学习比C更直观形象,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的能力[1]。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应用型办学的需求,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从现状分析、教法探究和技能拓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力求提高学生程序编程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 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信息技术的推进,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已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软件操作经验。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的程序设计,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兴趣、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能力欠缺,在实验过程中只能够做到对实例的简单模仿,不能独立去编写程序。另外,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是掌握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2 教法探究

《VB》课程的学习既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1 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

应用型本科教学中VB课程教学应兼顾学生专业、社会需求、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学时数以及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多个方面。作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中,同时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收集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依据应用型本科教学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考核结构注重合理化,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不能仅局限于试卷成绩的多少,要全面体现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操作的熟练程度、完成一个实验的时间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最大程度的将考试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实现考核内容的多样化。

2.2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的作用不能仅仅是讲解,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案[2]。VB公共课面向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应用型办学应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储备能量。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接受能力有差异,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和研究专业,开展和专业相关的教研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之首,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课堂上所需要的理论、讨论与实践活动事先安排和筹划,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说明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教师通过备大纲和教材清楚教学的重难点,制作出有特色的教案和讲稿,对课堂上的时间分配、板书的设计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而不是替代学生思考,实现有深度、自我负责的持续学习。VB是门程序设计课程,课堂上一般采用案例驱动教学,上课前教师需准备好相关案例素材以及精心设计课后拓展作业,课后作业应以实际应用为起点,以学生感兴趣为原则,既要和理论同步又要讲究知识的连贯性。

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课堂上要尽可能的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避免两极分化的情况。VB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实践性强。因此课堂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对象、教学进度等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相互探讨以及通过对知识点的练习实践来充分掌握和吸收知识内容。

课后提升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补充作用。对于程序设计课程,只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下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VB的语言结构、语法特点都是需要时间和具体实践来消化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团队,根据各个团队的特点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分工协作并针对问题相互讨论学习,将传统课堂教学上的单向交流拓展为课后的多向互动交流,充分注重个人独立学习和团队互相协作学习的结合,让学生们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长学习的热情,不断温故知新,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团队学习更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是应用型本科VB课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现代企业的工作模式接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媒介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利用Email、qq群或微信动态跟踪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在团队不能解决时,教师及时答疑解惑。

2.3 课程教学关注学习状况

对于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虽然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但是当我们把对象、事件、控件等一大堆的抽象的名词放到他们面前的时候,在兴趣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就突显出来,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利用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能局限于学生能够完成教材上的实例和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能够模仿书本上的案例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进行一个课题设计,通过案例分析、查阅资料、控件的选取、属性设置以及代码编写等一系列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成就感。

2.4 案例教学突出趣味性

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方法,因此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在VB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以学生熟悉的计算器和汽车倒车为例,难度适中,通过实用性的案例讲解知识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从而更加地感兴趣。

案例的选取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解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开发一个VB程序包括界面设计和代码设计两部分。案例的界面设计要美观,能吸人眼球,这关系到窗体和控件的属性设置,代码设计还涉及到运行和调试程序以生成可执行的程序[3]。设计可视化的界面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些,但代码设计较难。例如:在输入两个数实现加减乘除功能的案例中,学生观看教学演示后,对界面设计部分的掌握情况较好。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中逐步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明确的目标和浓厚的兴趣,课堂上需要教师对代码的设计进行答疑和指导,如有学生提出在Command1的单击事件代码Text3.Text=Val(Text1.Text) +Val(Text2.Text)中的Val是何作用(Val函数的功能是将括号内的数字字符转换为数值),在此教师可以围绕Val函数多加讲解其用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3 技能拓展

VB课程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完成课堂上的实验项目,更要调动学生设计案例程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覆盖基本知识面又能拓展学生实验技能的案例驱动教学[4]。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还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最终呈现的界面可以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和实践,如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设计几个学生感兴趣的模块,将窗体的创建、控件的选择、程序结构的设计等知识点融入到模块中,通过对重难点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分析和实现的能力。图1是VB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在这个案例当中学生不仅要实现多窗体的设计,每个窗体上的内容是相互独立的,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进行界面设计、选择合适的控件、编写正确的代码,实现程序的运行,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

图1 VB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表1 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教学内容知识点考生登录VB开发环境与程序设计步骤;窗体的事件、方法和属性;标签、文本框以及命令按钮等常用控件的事件、方法和属性;简单语法结构的使用等考生须知窗体的事件、方法和属性;标签、文本框以及命令按钮等常用控件的事件、方法和属性;系统管理高级界面的设计;菜单的使用;简单函数的用法;三种基本结构的使用等在线考试框架、文本框、命令按钮以及组合框的事件、方法和属性;select语句及if语句的嵌套等

4 结束语

针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力求在VB教学中将枯燥、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案例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体会和领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应用的动手能力,从而推进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建设。

[1] 于海英.案例教学法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5):88-90.

[2] 李德雄,王渝.应用型本科《VB》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286-287.

[3] 丁海燕.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431-433.

[4] 王琦,李影洁.由VB实验课问题谈VB教学的改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74-75.

Probing of Teaching“VB”Course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UYouqing,QIANYanyu

(DepartmentofCollegeComputerTeaching,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VisualBasicprogrammingisabasiccoursefornon-computerspecialty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withitsstrongtheoryandpractice.Inviewoftherequirementsofhands-onabilityandfeaturesofVBprogramming,theteachingofVBisdiscussed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and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aswell.

VisualBasic;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teaching

2016-07-15

吴友情(1984-),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讲师。

G

B

1674-2273(2016)06-0087-03

猜你喜欢

控件程序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net的用户定义验证控件的应用分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关于.net控件数组的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