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24

化工设计通讯 2016年9期
关键词:化工装备校企

李 琴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4)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 琴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4)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及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讨了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化工装备技术专业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于2012年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经过近4a的建设,学院悦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显巨的成效。

1 锐意创新,完善机制,提升内涵

1.1 校企联盟,完善了“双向嵌入、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体制机制

以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根据集团校企合作推进条例,形成了“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校企合作机制。组建了校企共同参与的“化工装备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管”的基地建设管理机构,成立了“院企合作实训管理办公室”,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系统地建立和完善基地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成立了校企共同参与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委员会,系统地建立和完善了基地的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制定了《校企共引高级人才暂行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培训与服务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1.2 内培外引,打造德技双馨的“双师”教学团队

按照“内培外引”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思路,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坚持实施专业教师“一年一月一线”到企业锻炼机制,在企业建立了“教师流动工作站”与教师培训基地,为新进教师配备了企业和校内“双导师”,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建立了由30多名行业技术专家、一线工作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构成的动态兼职教师库,从中聘用了12人担任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建设期内,培养了正高3名,副高1名。专业团队28名专任教师中5名具有正高职称,12名具有副高称;引进了硕士1名,送培硕士4名,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人担任专职教师;项目教学团队中有9人被分别派往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5名骨干教师派往中南大学、华南理工等进行国内访学。

1.3 产教融合,优化了“三进阶”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实践专家研讨、毕业生信息反馈,分析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制定了工学结合的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化设计,优化了“专业认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进阶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了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组织将三进阶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见图1)的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个实践模块都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制图与测绘、技术测量实训、企业情境教学等教学实现对专业的认知;通过典型机械产品制作、化工单元操作设计、高级CAD考证完成基本技能训能;通过机泵拆装实训、化工检修钳工、焊工技能考证实现专业技能训能;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完成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

图1 三进阶实践课程体系

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任务采用企业“项目组”的模式开展,教师以项目经理的身份指导和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借鉴PDCA企业管理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采取P(准备)P(计划)D(决策)D(实施)C(检查)S(总结)六步教学法。引进企业的6S管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让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体会“真实职业环境“的工作过程。

通过“专业认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使毕业学生成为获取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素质拓展证三证融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4 校企共建,建成了设施一流的硬件环境

校企合作扩建了“校中厂”化工设备制造厂、现代机加工中心、焊接加工实训中心、化工装备检测中心、化工产品生产实训车间等,新建了动、静设备安装检修中心、化工单元操作多功能实训中心及煤制甲醇仿真教学工厂。政校企联盟新建了“校中厂”智谷焊接培训有限公司;营造了满足教学、生产、培训、科研等要求的真实生产环境,使教育功能与生产功能、培训功能相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校内实训基地构架

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新增了郴洲七三二零化工有限公司、宁乡楚天科技医药设备公司、中天合创化工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岳阳长炼机电工程技术公司、巴陵石化大成检修安装公司及湖南海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厂中校”。

1.5 校企合作,开发了对接职业岗位的实训教学资源

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建立了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开发了《机泵拆装》、《接管法兰焊接》、《镶配件制作》、《换热器检验》等实训项目指导书,制作了相关的实训课件、视频等资源40多个;开发了技能培训包及考核题库。

开发了1套化工装备实景仿真教学软件。该教学软件可以实现真实的化工生产设备实景效果,可全方位观察一个设备及多种设备之间的联系。同时可实现教师带队导游式的讲解,让每个进入系统的人如身临其境。化工装备实景仿真图见图1。

图3 化工装备实景仿真图

根据《关于推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开发与完善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4〕55号)文件的相关要求,以化工装备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技能和素养要求为依据,开发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和抽查题库。

2 多方借力,整合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1 发挥基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完善的实践条件,项目团队教师积极承担了株洲兴隆化工有限公司、株洲华湘公司、巴陵石化、湖南湘东化机、二十三冶、湖南柳化智成、郴州华湘、湖南海利、千金药业、株洲天桥起重等多个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复员军人转岗培训等工作。接纳了其他职业院校计算机制图员(AutoCAD、Protel、UG、PRO-E等),化工总控工等职业(工种)的考评员认(换)证培训工作;接纳了中南工业学校、湖南省石油化工技术、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等学生的实习实训。

利用丰富的职业技能鉴定经验,进行了化工检修钳工、焊工、车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化工操作工、冷作板金工、管道工、机械设备安装工9个工种的技能鉴定。

利用郴洲七三二零化工有限公司“厂中校”的资源,“送教入企”进行现场教学,既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也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教学。

政校企合作新建的“校中厂”智谷焊接培训技术有限公司建有培训教室3个,包括1个容纳45人的机考室,2个容纳140人的培训教室,具有年培训1万人次规模。

2.2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技术服务成果丰硕

凭借雄厚的项目团队师资力量,充分利用省科技厅投入120万元在我院立项建设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积极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工作。近三年来,项目团队教师分别为湖北省武穴市长江矿业有限公司完成了《1 000kt/a系列钙产品生产线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株洲博雅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弧焊机器人焊接工艺参数优化及焊缝性能控制”;为湘谭县金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了“二氧化碳尾气回收装置改进”等技术服务。为企业的项目投资、工艺优化、设备改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2.3 利用基地设施优势,校企同台竞技

建设期内,承办了湖南省化工职教集团举办的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负责了大赛方案的制定、出卷、组考、试卷评阅等工作。由于竞赛组织工作认真到位,获得了参赛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举办竞赛活动,进一步融洽了校企关系,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4 建立网络发布渠道,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通过职教集团网站、职教新干线、QQ、微信及移动终端等网络平台,发布基地各种培训资源,与企业、其他兄弟院校保持培训信息、就业信息、课程资源信息、师资员工培训信息的交流。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集团公共信息平台及QQ群实现了信息上传与共享。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3.1 主要问题

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企业面不够广,知名企业、品牌企业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双师”执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学校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需进一步加快更新,生产一线现场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3.2 改进措施

充分利用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实行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突破口,采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加强与知名企业、品牌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好师资培训培养计划。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努力培养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实训基地功能是否齐全、设施是否完备等,对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直接影响。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还将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加强实训师资团队建设,加强与生产环境一致的“仿真型”实训室和“生产型”实训室建设,充分利用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出特色、创品牌,充分发挥基地的共享功能与示范作用。

[1] 李琴.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5,(5):46-49.

[2] 何鹏飞,李群松.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校内实训HSE管理模型的思考[J].化工设计通讯,2015,(4):51-53.

[3] 卓建华.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习实训.2015,(7):122-12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n 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Li Q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develop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gave impetus to the reform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and practice teaching.In this articl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for 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specialty,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are discussed,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construction;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G712

A

1003–6490(2016)09–0082–02

2016–08–25

李琴(1968—),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装备技术。

猜你喜欢

化工装备校企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