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6-12-24谢一心
谢一心
【护理论坛】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谢一心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中医临床护理组在改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症状及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方案,且随着实施时间的延长,中医临床护理方案疗效愈好。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建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完善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中医特色;临床护理路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1],发病率及复发率高,趋于年轻化,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工作效率,甚至造成残疾,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5]。随着医学生物模式的发展,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研究认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其预后以及减少复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7]。但常规的护理方案较局限,缺少针对性及系统性。探索高效而优质的临床护理路径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路径,建立有效并具有辨证论治特点的护理方案,阐明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建立及完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原则将入组的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5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49岁。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分别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基线构成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依据1994 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出现腰痛及一侧以上的坐骨神经痛,在打喷嚏、咳嗽、大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症状加重;临床体征:有腰椎旁压痛或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CT或MRI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除外腰椎肿瘤、结核及腰椎椎体滑脱;无手术指征者;②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上;③意识清醒,无昏迷、休克等情况,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治疗依从性良好,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②过敏体质者;③合并心、肝、肾、脑、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以及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④腰肌劳损、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棘间韧带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结核或者腰椎肿瘤、椎管狭窄症、盆腔疾病等;⑤未能按照疗程完成治疗的患者以及自行退出患者;⑥基线资料不全患者。
1.3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与中医临床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中两组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相同。连续观察2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包括组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方案,并根据方案制定对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如下:①饮食指导: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并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科学合理指导饮食,并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变化,随着中医证型的改变及时调整饮食计划;②穴位贴敷:选用本院制剂双柏膏进行贴敷治疗;③艾灸: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临床痊愈: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感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可以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感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 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感较以前少许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感无好转或有加重情况,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满意度评估采用自拟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对护理效果、患者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第一周及第二周两组疗效分别对比,1)P<0.0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组护理方案疗效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研究组第一周与第二周疗效对比,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组护理方案随着实施时间延长而疗效更佳。对照组第一周与第二周疗效对比,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护理方案疗效不随着实施时间延长而增强。见表2。
表2 第一周及第二周两组疗效对比 (例,%)
2.2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方面分别对比两组护理方案,均得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组护理方案在改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症状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2.3 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比从依从性及满意度方面分别对比两组护理方案,均得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组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3 两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对比 (例,%)
表4 两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对比 (例,%)
3 讨论
近年来美国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中建立起临床护理路径,它是一种高效、低费用的管理新模式,可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8]。经过数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护理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病床周转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9,10]。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把中医特色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设计系统性更强及更有针对性的,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提高了护理效率,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与常规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并不只是两种护理模式的简单糅合,将中医特色融入到常规临床护理路径中,可以实现两种护理模式的相互补充,使护理方案更具人性化,更高效。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改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等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方面,还是在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方面,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均明显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方案。说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中,中医特色临床护理路径作用更为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的疗效。可以预见,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同时,我们研究发现,随着实施时间的延长,中医临床护理方案疗效愈好,而常规护理方案疗效并不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提示了中医临床护理方案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建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完善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1] 李盛华,孙凤歧,宋敏.阶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91.
[2] 薛力,查莉,李康仁,等.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疾病及费用构成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12(11):1296-1301.
[3] 邓强,李盛华,杨宏武,等.2009 年度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兰州市居民)病种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 2010, 23(6):62-64.
[4] Bao-Gan Peng.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discogeniclow back pain[J].World J Orthop,2013,4(2):42-52.
[5] Horng YS,Hwang YH,Wu HC,et al.Predict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J].Spine, 2005,30(5):551-555.
[6] 刘春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和康复指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08-109.
[7] 刘善姬,吴丽梅.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4):1061-1063.
[8] 李筱卉,刘付良燕,吴凤超.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报,2012,30(4):474-476.
[9] 俞红,沈灿,刘艳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6):80-83.
[10] 刘臻,邱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在腰痛患者中的国际化应用现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7):550-553.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七科(广州 5114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1.063
1003-8914(2016)-21-3200-03
�振荣
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