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利用微课创新语文教学

2016-12-23赵益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重难点微课语文

赵益香

知识碎片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原因主要为生存压力加大、生活节奏过快、电子产品设计中注重“微”的特点等。在这种背景之下,微课教学便应运而生。它的主要核心要素在于以视频为载体,通过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高中语文进入到了真正的文学领域,大量的文学作品在此荟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但是,这种高层次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它需要更深层次的体会、理解、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这些要求。教育教学改革后,高中语文教学引入了诸多新型模式,包括转变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能力、建立高效课堂等。目前看来,革新的效果比较显著。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情境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园地中游刃有余,建议引入微课这种新形式。

一、解决课导,激发兴趣

在课导中,时间的把握、内容的说明非常关键。运用微课,可以简洁、清晰地在可控时间内完成课导,减少诸多引子,开门见山,针对现代高中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喜欢的方式判断,适应性更强,能够抓住重点。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剪辑好的视频,直接让学生通过看、听、感受来进入课程。具体来说,就是播放林黛玉进贾府后的表现和与宝玉见面场景的视频剪辑,然后分析林黛玉作为一个家境没落的亲戚寄人篱下时的表现、神态,深入分析其心理状态,并讨论黛玉面对宝玉的喜怒变化可能发生的心理思考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将课堂教学引入到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和刻画方面,让学生对黛玉这个人物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并透过对其与宝玉二人间初次见面场景的理解,深入分析二人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这个章节在整部小说中的关键性作用,并将学生导引到实际教学之中,理解作者的用词、场景构造、人物心理分析等。

二、点亮课堂,创设情境

教育教学改革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增加了,加之语文课本来具备开放性的特征,而且多样、多元,又侧重于对一种体验的表达、对一种事物的观感。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微课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营造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切身去感受与体验。

如学习《鸿门宴》,在课导中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对当时的场景、人物、行为、事件有了把握,待讲解到人物心理时,由于文中有紧张氛围的描述,所以,学生更能体会司马迁所营造的氛围,感受其中的紧张、心理波动和变化。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引了另一段微视频,即剪辑的《三国演义》,看似二者没有多大联系,但利用其中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个与鸿门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了那种紧张心理和为人物而提心吊胆的心境。然后,再进一步对字词、句式进行分析,解析其中的知识点等,学生对此非常热情,而且在课堂讨论中参与程度很高,也很积极。另外,PPT的进一步分析让学生对全文有了一个更为透彻的理解,并且在这种兴趣激发之下,学生自愿要求探讨《史记》。三、分析重难点、提高灵活性

重难点是比较难解决的,这是语文课本身的积累性特征所致。所以,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教师往往感到有点束手无策,焦点是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到其中的深邃、讲解清楚所有问题的缘由等。以散文为例,其中往往浸透了作者的感受,随感受而流淌形诸文字,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就很难把握。因为散文有时给学生的感受是漫无边际的,任何一处都足以刺激到学生内心薄弱之处。所以,在这方面,教师要通过搜索资源,利用剪辑后的微视频,利用一根线索让学生找到文章的脉络,进一步提炼、分析,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运用来解决重难点问题。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成为著名散文的原因,学生很难答出,所以教师可以在一系列的微课引导、解剖中,让学生通过PPT、视频、图片等获得新的认知。具体来看,这篇文章的重难点在于作者有一个整体的布局,通过荷塘、月色、散步、心情等多种因素的关联,构建了一个清新的情感得以有效输出的渠道,用文字将这些元素一一表现。当学生进行学习时,会感受到一种将整体的思绪分散于各个段落之中的难解难分,所以,通过一些更为形象的图文说明与PPT分别叙述,才能够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以新的眼光审视高中语文教学。微课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再利用,是一种去粗取精,进一步深化教学的过程,也是一项教学辅助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现在的高中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常熟练,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引入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提高情境教学的效率,以形象、直观、重难点清晰的分析让高中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一种新型的刺激,提高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各项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212143)

猜你喜欢

重难点微课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