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廉政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2016-12-23戴世勇叶柏森陶春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高校后勤

戴世勇+叶柏森+陶春明

摘要:高校后勤系统发生的腐败行为,既有个人修养不够行为失范的原因,也有工作能力不足履职不力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社会不良氛围负面影响的原因。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给高校后勤部门的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带来不同程度的廉政风险。防范高校后勤系统的廉政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廉洁教育、明确岗位职责、排查廉政风险、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建立联合协作机制等防范举措,逐步建立起覆盖高校后勤各个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关键词:高校后勤;廉政风险分析;防范对策

高校后勤部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中心工作和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人、财、物以及权力运行相对集中的单位。自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后勤与市场、社会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具有资金流量大、利益驱动大、监管难度大以及廉政风险点多等特征。因此,对高校后勤系统各部门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科学分析,进而针对这些廉政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终形成有效预防后勤腐败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后勤部门廉政风险分析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高校后勤承担着全校的维修改造、水电管理、楼宇管理、饮食服务、宿舍管理、公费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幼儿教育等各种服务保障工作,涉及面广,人员复杂,管理层级和工作环节较多,存在的各类廉政风险点也很多。

高校后勤部门发生的腐败行为,既有个人修养不够行为失范的原因,也有工作能力不足履职不力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社会不良氛围负面影响的原因,这些不同方面的因素给高校后勤部门的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带来不同程度的廉政风险。个人修养不够行为失范导致的风险,是指干部职工因放松世界观改造,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道德修养滑坡,法制观念淡薄,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等歪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由此造成个人违纪违法等腐败行为的风险。工作能力不足履职不力导致的风险,是指干部职工个人因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水平不高,工作作风不正,无法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导致不作为或滥作为、失职渎职等腐败行为的风险。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风险,是指因制度机制缺失或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从而导致制度机制不能有效运行,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风险。社会不良氛围负面影响导致的风险,是指因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等负面氛围的影响,导致有的干部职工不能正确对待名和利,经受不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造成失职渎职、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风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上述四种风险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个人修养不够行为失范导致的风险是廉政风险的内在主观因素,往往起着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其他几个方面的风险是廉政风险的外在客观因素,对廉政风险的发生往往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此外,工作岗位职责不清、监察监督机制不畅、财务审计把关不严等也是造成高校后勤廉政风险的重要原因。

因此,高校应正确分析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后勤系统各部门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监督过程中的漏洞,通过加强廉洁教育、明确岗位职责、排查廉政风险、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建立联合协作机制等防范举措,逐步建立起覆盖高校后勤各个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二、高校后勤廉政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地推进了高校后勤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也有效地推进了后勤系统的惩防体系建设,但在具体实施风险防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传统观念没有转变。部分干部职工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无用论”“无关论”“抵触论”以及“形式论”等多种心理状态。要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让干部职工树立起“风险无处不在、防范人人有责”的意识,把查找廉政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醒、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是风险排查不全面,防控没有抓住关键。部分科室岗位的廉政风险点排查不够细致、准确、全面,甚至存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高就低现象,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往往成为廉政风险防控的“盲点”,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其中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带好头至关重要。

三是防控措施不得力,实际执行没有到位。部分科室岗位制定的一些防控措施没有抓住要害,存在原则性规范多,可操作性细则少;规范对象泛指多,针对“一把手”少;程序要求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少等问题,在实际执行中没有到位,存在“认认真真搞形式、像模像样走过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发挥廉政风险防控的功能,也就根本达不到防控的目的。

四是责任追究不彻底,惩处机制没有落实。部分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出现违纪行为,按照相关规定应该受到责任追究和相应的处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不愿追究、不敢追究和追究干部级别偏低等问题,导致责任追究名存实亡,严重影响了制度的公信力,并由此而造成恶性循环,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后勤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

高校后勤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相统一的原则,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与校内其他监管部门一起共同打造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具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廉洁教育,强化廉政意识。要针对后勤干部职工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廉洁从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既要加强面上的集中教育,也要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特别是对那些在关键岗位的人员,要加强重点教育,不能贪小利失大义。既要通过对勤廉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在后勤干部职工中营造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氛围,也要通过开展各种警示教育,帮助后勤干部职工仔细算好腐败犯罪的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帐和健康帐,从而在思想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城墙。

二是细化工作流程,排查廉政风险。排查廉政风险点,首先要在清权确权的基础上,细化工作流程,因为风险点往往都是伴随着权力而产生。风险点的排查务必要做到准确、全面。可以先由后勤各科室(服务中心)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权力,自行查找风险点,在此基础上,由其他科室(服务中心)的人员帮助查找风险点。对一些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还要邀请学校监察、财务、审计和采购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协助查找,形成初步方案后再通过一定形式对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最后确定各个岗位的廉政风险点。

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夯实防范基础。廉政风险点排查出来后,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后勤部门的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通过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运行,这是防范廉政风险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要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四是加大督查力度,做到有责必究。各项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制定出台后,不一定都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严格按制度办事,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因此,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建立与之配套的问责机制和惩戒机制。对违反各项防控管理制度的,及时严肃处理,坚决不搞“下不为例”;对执行制度“打折扣”的,要及时提醒,督促其尽快改正;对那些屡教不改、故意违反制度的一定要坚决给予严惩,同时还要追究其主管领导的责任,确保各项防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五是建立协作机制,形成防范合力。要积极构建学校内部相关监督部门之间的联合协作机制,形成后勤、纪检监察、财务、采购管理、审计等部门既分工负责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各高校可以建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作小组联席会,研究和分析一个时期内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廉洁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微杜渐,努力形成防范后勤廉政风险的工作合力。

参考文献:

[1]潘申洲,王术海,张滢.高校后勤实体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1,(4):44.

[2] 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1).

[3] 习近平.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8(2).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高校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高校后勤服务第三方监管刍议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