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

2016-12-23侯玮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

侯玮婷

摘要:文章探讨不同诱发情绪下,利他行为决策的变化。被试为北方某大学的90名在校学生,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不同的诱发情绪,因变量为被试对利他行为的决策。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有影响,积极诱发情绪下的利他行为决策高于消极诱发情绪下的利他行为决策。

关键词:诱发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利他行为决策

利他行为决策是在利他行为基础上产生的对某一社会事件的决策。利他行为被普遍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利他者可能须要做出某种程度的个人牺牲,但其决策会给他人带来实际益处。利他行为决策不仅包括利他者自身所具备的利他能力,还包括在决策前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而情绪在其中对心理因素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利他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利他行为的决策是存在影响的。在以往研究中,心理学家常把情绪作为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也关于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但在情绪与利他行为决策中,却仅仅是在某种情绪心境下对利他行为决策进行研究。近年来,情绪也被广泛地作为很多心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来研究,至今却很少有研究是将诱发情绪与利他行为决策在整体上联系起来。

华生最早将情绪划分为喜、怒、哀、惧4种基本情绪,后来又被学者从整体上理解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也被普遍地称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对人们心理和行为有积极影响的情绪是“积极情绪”;而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不会产生积极方面的作用,相反会产生消极负性影响的情绪被称为“消极情绪”。所以,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此,对利他行为做出了实验研究,采用了被试间实验设计将被试分成2组,分别为正性情绪组和负性情绪组。正性情绪组被试参加完“集体游戏”后填写大学生利他行为量表;负性情绪组被试观看“南京大屠杀影片”后填写大学生利他行为量表,结果证明了情绪对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有影响,大学生正性情绪时的利他行为高于负性情绪下时的利他行为。

基于上述思想,文章用无诱发情绪组作为对照实验,对积极诱发情绪和消极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假设了不同的诱发情绪对他行为决策是存在影响的,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实验研究。文章将探究在不同的特定情境下的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完全随机取样方式,对北方某大学117名大三学生发放117份问卷,收回了有效问卷90份。其中有效被试年龄取值范围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78岁;男生45人,女生45人;独生子女70人,非独生子女20人;文科生42人,理科生48人。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利他行为决策量表。采用大学生利他决策量表,问卷分为3个维度,共48道题。第一个维度22道题,是诱发情绪对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第二个维度13道题,是诱发情绪对特定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第三个维度13道题,是诱发情绪对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

2.情绪诱发视频。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初步选出4个视频进行有效性评估,通过诱发情绪量表分别对4个视频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有效性。随机将120名被试分为4组,让4组被试在实验室观看4个视频,并在观看后为其发放量表让被试填写。通过统计诱发情绪量表问卷的结果,测试4个视频是否有效,最终确定了积极和消极情绪组观看的两个实验视频。最后选择了“搞笑动物配音视频”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摔婴视频”诱发被试的消极情绪。

(三)实验程序

采用被试间设计,随机将90名被试分成3组(积极情绪诱发组、消极情绪诱发组和控制组),每组30人。首先,对实验组进行情绪诱发。让积极组和消极组在实验室分别观看不同影片,在主试的指导下,每名被试独立观看视频。积极组观看诱发其积极情绪的视频,消极组观看诱发其消极情绪的视频。待实验组被试观看完视频,对其发放利他行为决策量表。控制组不看任何影片,直接对其发放量表进行调查。最后,主试收回发放的问卷,按照问卷编号进行收集整理。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整理。

二、结果

(一)利他行为决策的特点

为了考察不同性别、学科、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差异,做了多元方差分析F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利他行为决策的性别、学科主效应显著,女生的利他行为决策显著高于男生的利他行为决策,文科生的利他行为决策高于理科生的利他行为决策。而大学生利他行为决策的独生子女主效应不显著。具体数据见表1:

为了考察不同性别、学科、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不同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有无影响,做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对一般情境下与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差异不显著,特定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差异显著;学科对一般情境下的与特定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差异不显著,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差异显著;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差异不显著,特定情境下与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差异显著。另外,在不同的情绪诱发下,大学生对一般情境下、特定情境下、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差异显著。具体数据见表2:

(二)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

为了考察不同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做了多元方差分析F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利他行为决策的诱发情绪主效应显著。不同诱发情绪下对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F=72.29,P<0.05;特定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F=40.17,P<0.05;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F=63.31,P<0.05。

大学生在不同诱发情绪下对一般情境下、特定情境下、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决策的差异均显著,事后检验比较诱发情绪在三个维度均值的差值表明:与无诱发组比较,积极组下对3种情境的利他行为决策均高于无诱发组,消极组对3种情境的利他行为决策均低于无诱发组;与积极组比较,无诱发组与消极组对3种情境的利他行为决策均低于积极组;与消极组比较,无诱发组与积极组对3种情境的利他行为决策均高于消极组。

三、讨论

(一)利他行为决策的特点

文章关于大学生的不同性别、学科、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因素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作了分析,发现实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性别和学科对大学生利他行为决策有影响,而是否是独生子女不会影响利他行为决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选择被试时,主要做到了被试在性别水平上的平均以及学科水平上基本平均。但从整体考虑,独生子女为70人,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人数,使得研究无法比较该水平下被试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差异。

另外,研究中所选择的被试仅仅局限在了在校大学生群体,而且均为大三,缺少了随机样本的广泛性。若仅考虑在校大学生群体,可以将被试范围扩大到大一至大四,讨论不同年级在性别、学科、是否是独生子女水平下对利他行为决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而且如果将被试范围再扩大到社会各个层面,从而分析不同职业群体的利他行为决策,研究将更具普遍适应性。对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继续改进。

(二)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

文章根据实验得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不同的诱发情绪下对利他行为的决策不同,积极情绪下对利他行为的决策高于消极情绪下对利他行为的决策。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到许多需要决策的利他行为,往往在心情愉悦时会作出积极正性的决策,此时对利他行为的决策可能性要高于日常水平,而在心情不佳甚至愤怒暴躁时作出冷漠或旁观的决策。

综合研究可发现,实验验证了不同的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有影响的假设。在学生的的教育与发展中,可以因此来培养学生利他行为决策的能力。

四、结论

不同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存在影响,且不同诱发情绪对利他行为决策的影响不同。积极诱发情绪下对利他行为的决策显著高于消极诱发情绪下对利他行为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张磊.决策中的利他行为[J].科学Fans.2015,9(2).

[2]李伟民.旁观者认知对其利他决策的影响[D].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3.

[3]黄晓峰.情绪对个体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Clear Your Mental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