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对学生、家长心理的解读

2016-12-23朱慧慧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朱慧慧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专业活。它是连接家庭与学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沟通的纽带,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做“心”的工作,读懂学生、读懂家长、读懂自己。文章从班主任立场出发,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进行解读,力求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

正如俗话说:心结结心。按我的理解这种说法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郁积在心底没有化解,心结难以释然,难以交心;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由此增进了共识,尽弃前嫌,心贴得更近。工作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是它们让我明白了班主任是连接家庭与学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沟通的纽带,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做“心”的工作,善于治疗“心病”,解开“心结”。

一、读懂学生

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组成体,学生是其中的一个个独立个体,如何让学生在班集体里得到富有个性的成长,又不缺乏集体凝聚力,是每次接四年级最先要面对的问题。在接新班的暑假,我就会按照学籍卡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学号,尤其是外来学生的相关资料,做到熟烂于心,所以开学第一次见面会,我能够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因为分班带来的不安荡然无存,班级凝聚力悄然而生。开学第一天,我还会安排学生自主打扫卫生,自主安排同桌,放手给他们实践,也从中探寻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育过程中,我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懂你”,学生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放飞天性。所以我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在学校教育中,有几个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

“玩”和“学”。小学生即使到了高年级,还是孩子。玩是不可少的,有些学生甚至学的时间完全多于学的时间,这该怎么办?我所带的每一个班级为此都专门开了一次班会,围绕“玩”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究竟该怎么玩?首先我肯定了玩的必要性,任何人,包括成年人都需要有玩的空间,何况是孩子。他们听了我的开场白,一下子放下了戒备心理,开始畅谈“爱玩的、想玩的”。最后我们决定,班级上可以有各式各样的游戏形式存在,我还鼓励他们结合传统游戏进行创新,只要到班主任这里讲明游戏规则,申请一下,凡是通过的就可以在全班推广,但一旦发现有人上课玩,全班禁玩。所以学生在规则引导下,很好解决了玩和学的问题,两者不再是冲突,而是相得益彰,学生校园生活变得愉悦了。

“你”和“我”。小学生不小,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小学生处于第二个“自我”形成期,所以在交往上的纠纷不断。有可能是同桌间的,有可能是小团体内部的。这种纠纷小的会影响一个学生的状态,大的会影响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是全班的班风。所以历届班级都成立了纠纷处理小组,由几个在班级有说服力的学生来组成。班级上小的纠纷由他们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在班会上由全班讨论来解决。通过自己解决班级上纠纷、事务,学生无形中培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公正公平的建立。小学生最欣赏的就是公平公正,因为这是他们道德品质建设时期,对公平公正的认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通过纠纷的解决建立“你”和“我”的概念和权限,是每一年都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做,班级里的学生才会心静,才会有学习的空间。

“说”和“做”。即使是班主任,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灵深处。为了让学生找到倾诉的空间,本班建立了记事薄,每人都有一本。记事薄可以说出学生的烦恼。对某个现象的评论,对班级建设的建议等。班主任可以针对性解决每个学生的困扰;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也可以吸取学生对班级的建议,然后开始实施,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渠道是的学生有了“说”的地方,也是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有落脚点,使得班主任和学生的心更近、情更浓。

“严”与“爱”。“人无完人”,学生毕竟是孩子,不管多优秀的孩子,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有原则,需要有规则,不可以任性为之。但严格不等于苛刻、死板,执行严格的要求也应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在遵守规则的的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应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其实,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理解自己,能够关心、爱护、接纳自己。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只有心中有爱,才会对犯错误的学生产生共情,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处理学生的问题才不会固执己见,才不会伤害学生的人格,伤害师生的关系。所以,“严格”是对事情准则的坚持,而“爱”是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作用的根本动力。

二、读懂家长

“安慰”和“督促”。任何一个后进生的形成都不是源于偶然。都说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其实中国有很多家长不合格。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每一个拥有孩子的父母自然晋升为家长,父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类培训,对于孩子的教育沿袭之前上一辈的教育方式,陈旧而且令孩子生厌。后进生和家长之间的战争绵绵不断。这时候的班主任就需要先安慰家长:事情还是有希望的,让家长不要沮丧。同时推荐合适的书给家长阅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把所有责任怪罪在孩子身上。首先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然后才能使得家长去影响和帮助孩子。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自己就没有耐心,所以班主任要建立执行计划,定期寻访,起到交流和督促的作用。

“鼓励”和“表扬”。每个来开家长会的,都是带着想被表扬的心态来的,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但家长看待学校里的孩子,就是一个词:成绩,很少有家长不关注成绩,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所以开家长会时,我会把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讲一遍,以做人和生活方面为主。因为在我看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远比学会学习重要,如善良、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等品质,是远比学习成绩重要的东西。通过表扬和鼓励,既让学生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很棒,对孩子有信心,也从侧面告诉他们,学习不是唯一的标杆,平时也应该学会表扬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拒绝”和“疏导”。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特权,于是把社会上不良风气带入学校。对家长的行为,我一概拒绝,同时还对他们疏导一番:这么做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公平公正,都能够有成长的空间和希望,机会应该给所有成功的和正在努力的孩子。尤其是每一年的教师节,我会提前告诉所有的学生,教师节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份心意,一句贴心的话,一张自制的贺卡,或者是一个自创的小礼物。这样的拒绝和疏导使得自己的工作好开展,家长也很放心。

三、读懂自己

勤快和懒惰。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要用一双观察的眼睛把细小的问题看在心里,要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共同的问题。但这不代表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第一时间去解决,有时候学生犯了一次错,好长时间不再犯,那这个错就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宽容会成为学生成长的正能量。所以要学会做一个“多看少说”的老师,做一个“多看少做”的老师。

感性和理性。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平日语文学习中领会到的人物品质亦或事情感悟,可以用来教育学生,还可以用诗一般的语言去熏陶他们。但是,当班级出现不和谐音符时,应该冷静分析成因,想解决的办法,这时候的发火和生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出现突发时候的冷静就是理性的最好表现,努力做一个不发火的班主任。

一专和多能。优秀的班主任都是一专多能的,不仅具有系统地教育理论知识,有精深的、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其他多方面的技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这是每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技能。而对于班主任来说,更要成为一个“多面手”“多才多艺”对班主任来说尤其重要。 班主任的知识要“博”,要求知识面广,对自然、社会、历史、哲学诸方面都有所涉猎;对学习、生活、纪律、卫生、文娱等班级常规和活动要熟稔于心;更要具有一定的文艺、体育能力以及必要的劳动技能。这样一来便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开展进行各项活动劳动实践。

反思和进步。班主任就是一门专业,它需要有专业知识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跟随学生的脚步,跟随时代的声音,去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断地保持职业的激情,不断地进德修业,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创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完美的人格熏陶学生,用美好的形象影响学生。边反思边工作,边工作边反思。只有在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成功后及时反思,及时总结,才能在实践与理论间走个轮回,才能不断“爬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班主任工作是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耕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献给我深爱的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