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h1/Th2平衡漂移及与强直性脊柱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6-12-23张帆刘健端淑杰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综述

张帆++刘健++端淑杰

【摘 要】 近年来,Th1/Th2免疫反应状态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伴有高炎性状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以Th1/Th2平衡漂移、失衡为研究,探讨其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读1986年至2016年,且主要为近5年CNKI收录的有关Th1、Th2论文,总结概括近年来有关Th1/Th2平衡漂移、失衡相关研究及其与强直性脊柱炎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Th1/Th2平衡;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主要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晚期可引起脊柱的强直和纤维化,甚至造成严重功能性损伤,病理改变为韧带附着点和肌腱炎症,不及时诊治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关节严重畸形。正常情况下,机体中Th1/Th2细胞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当机体发生感染、慢性炎症损伤或遗传异常时,Th1/Th2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可能造成人体细胞因子网络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引起许多疾病的产生和发展。目前研究表明,免疫细胞调控失衡与AS发病及病情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1 Th1/Th2平衡漂移、失衡

1986年,Mosmann等[1]研究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时发现,CD4+T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分为Th1、Th2这2种类型。从此,越来越多学者着手研究Th1、Th2及其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探讨Th1/Th2平衡漂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1.1 Th1、Th2 Th1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主要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和抗病毒。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是其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2-3]。其中IFN-γ可以促使免疫球蛋白G(IgG)的生成,抑制IgE的合成;并在巨噬细胞活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作用主要是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杀伤病原体的能力[4]。并且IFN-γ可以诱导Th0向Th1转化,但也有研究发现在Th1转化过程中IL-12起到了关键性作用[5-6]。

Th2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①介导体液免疫应答[2-3]。②参与超敏反应。而CD4+则在IL-4的引导下向Th1转化,并且IL-4在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分化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促进其产生IgE、IgG[7]。而IL-4、IL-5、IL-6、IL-10、IL-13则是Th2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

1.2 Th1/Th2平衡漂移 Th1/Th2平衡,也被称为促炎/抗炎平衡[8]。两者的前体细胞是Th0,Th1、Th2也可看作为Th0分化的2个极点[9]。在正常人体中,Th1/Th2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但当机体出现病变,或者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Th1/Th2这种动态平衡会遭到一定的破坏,并呈现偏向Th1或者Th2,Th1/Th2比值会出现 > 1或者 < 1的情况。

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在病程中出现了Th1/Th2失衡,向Th1漂移并导致比例上调,如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脑/脊髓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原因不明性复发性自然流产

等[10-18]。而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肝炎、IgA肾病、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则以Th2漂移为主,Th1/Th2比例下调[7,19-28]。

也有学者针对中医不同证型,探讨每种证型的Th1/Th2体现的状态[29-32]。研究发现,以Th1细胞因子占优势的有阴虚阳亢证(动物实验)、肝气郁结证、脾虚湿热证。有研究者将5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脾胃湿热组(33例)及脾气虚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值。结果发现,脾胃湿热组IL-4值均较脾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升高。这一结论提示了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脾胃湿热证患者机体Th1/Th2细胞免疫失衡,细胞因子网络调节紊乱,并以Th1细胞占优势;而以Th2细胞因子为优势的有气虚血瘀证(研究者为老年患者)、脾虚证(动物实验)。

2 Th1/Th2平衡飘移、失衡与AS

AS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33]。目前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遗传、自身免疫功能环境因素有关[34]。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韧带附着点和肌腱炎症。其病程中主要呈现的是炎症、骨破坏、新骨形成这3种病理性改

变[35]。Szánto等[36]研究发现,AS炎症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则是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如今在研究Th1/Th2细胞平衡的过程中,发现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现已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在AS患者外周血Th1/Th2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在本病发展变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1 Th1/Th2比例上调 李军霞等[37]在研究甲泼尼龙对难治性AS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活化状态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中,选取30例AS患者作为治疗组,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4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Th细胞、细胞因子。发现在AS发病过程中,患者偏向于Th1细胞偏移,Th1/Th2比例呈现上调。并且该研究还发现,治疗组IFN-γ、TNF-α相对于对照组也出现较高的水平,且与疾病的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等呈正相关。高静等[38]

在AS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中,选取42例AS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用ELISA检测A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4、IL-12、TNF-α、IFN-γ,结果发现AS患者TNF-α、IFN-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钟乃峰等[39]在研究AS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的临床意义中,设定72例AS患者,并以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将这72例AS患者又分为疾病高活动组和低活动组,结果发现,低活动组、高活动组患者体内的Thl相对于对照组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杨清锐等[40]研究AS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检验中发现,IFN-γ、TNF-α mRNA细胞水平是上升的,并且两者的升高还与AS炎性活动、关节破坏呈正比例关系。

2.2 Th1/Th2比例下调 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AS患者的Th1细胞水平是降低的。如Jandus等[41-42]研究发现,Th1在活动组AS患者是下降的,并随着疾病缓解逐渐恢复。而许秀秀[43]在AS患者外周血Th1/Th17/Treg比率及其相关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中,设定50例AS患者,并且以26例为活动组,24例为稳定组,并设22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患者外周血Th1、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最终得出与Jandus等[41-42]相同的结果,即AS患者的Th1相对于健康对照组是降低的。

3 结 语

纵观近些年学者对Th1/Th2细胞平衡做出一些相应的研究,观察Th1/Th2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处的状态,并研究、研制一些能够稳定或者调节Th1、Th2细胞水平,使其恢复到相对平衡状态的药物及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专门针对Th1/Th2细胞平衡水平在AS疾病过程中的研究较少,且分别出现以Th1或Th2细胞偏移的

2种学说,今后Th1/Th2平衡漂移在AS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是学者们一个研究前景。

4 参考文献

[1] Mosmann TR,Cherwinski H,Bond MW,et al.Two types of murine helper T cell clone.I.Definition according to profiles of lymphokine activitiesand secreted proteins.1986.[J].

J Immunol,2005,175(1):5-14.

[2] Abbas AK,Murphy KM,Sher A.Functionaldiversity of helper T lymphocytes[J].Nature,1996,383(6603):787-793.

[3] Sakaguchi S.Regulatory T cells:key controllers of immunologic self-tolerance[J].Cell,2000,101(5):455-458.

[4] Chen X,Liu H,Peng Y,et al.Exp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of IL-4,IFN-γ and FcαRI in tonsillar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with IgA nephropathy[J].Cell Immunol,2014,289(1-2):70-75.

[5] Yang J,Hooper WC,Phillips DJ,et al.Cytokines i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2004,15(2-3):157-168.

[6] UsuiT.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regulate helper T cell differentiation[J].Nihon Rinsho Meneki Gakkai Kaishi,2007,30(6):419-427.

[7] 康妍萌,丁明杰,韩玉玲,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3):188-190.

[8] Wang Q,Tang XN,Yenari MA.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stroke[J].J Neuroimmunol,2007,184(1-2):53-68.

[9] Rengarajan J,Szabo SJ,Glimcher LH.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h1/Th2 polarization[J].Immunol Today,2000,21(10):479-483.

[10] 卢燕鸣,曹兰芳,马敏,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8):666-669.

[11] 吴国琳,普兴宏,李天一,等.养阴益气活血方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血清及颌下腺 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653-1657.

[12] 彭小青.Th1/Th2细胞炎性因子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研究[J].中南大学,2012,38(10):1020-1028.

[13] 邹颖,迟宏罡,戴世学,等.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608-2611.

[14] 蒋有让.Th1/Th2/Th17/Treg平衡在特应性皮炎中变化规律的研究[D].泸州:泸州医学院,2014.

[15] 陈洁,曹筱筱,徐蓉,等.银屑病血热及血瘀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差异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46-50.

[16] 许燕.Hlx对Th1/Th2平衡的调节及其与脑/脊髓损伤关系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4.

[17] 王成阳,李泽庚.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肺功能降低与Th1/Th2极化、STAT4/6表达的关系[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12):1233-1236.

[18] 彭莉,赖楠楠,王东梅,等.补肾固冲方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URSA作用与机制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10):1334-1343.

[19] 周树录,李幼姬,叶任高.SLE患者Th1/Th2平衡状态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及CTLA-4分子表达的关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8):1610-1615.

[20] 黄钢花,陈银环,段红妍,等.清养透解合剂联合泼尼松片对SLE阴虚证患者Th1/Th2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2):172-176.

[21] 袁芳.Th1/Th2和Th17/Treg平衡失调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及术后CD4+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2] 李志杰,啜俊波,林楠,等.宫颈癌组织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漂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7(14):1357-1360.

[23] 梁芳,张勇,李朝衡,等.益气养阴解毒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Th1/Th2漂移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5(15):8-10.

[24] 王波,黄艳,顾坚,等.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Th1/Th2平衡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0(1):46-47.

[25] 唐丹,梁萍,苏培媛.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1(10):43-44.

[26] 刘宁,徐杰,刘金花,等.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2):158-161.

[27] 沈世忠,杨忠民,胡义阳,等.雷公藤多苷对IgA肾病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11):979-982.

[28] 郑燕飞,王济,李玲孺,等.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的脱敏止嚏汤对变应性鼻炎Th1/Th2平衡调控机制探

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8):1874-1876.

[29] 周志刚,陈丽旦,邹树仁,等.左归丸对阴虚阳亢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及

GATA-3 mRNA的干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52-54.

[30] 杨冬花,李家邦,郑爱华,等.肝气郁结证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柴胡疏肝散的治疗作用[J].陕西中医,2006,27(3):374-375.

[31] 徐萍利,李荣亨,姚蔚瑜.复元胶囊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37-39.

[32] 周志刚,刘星,曾建斌.桂枝汤对脾虚大鼠NFAT mRNA,IL-4 mRNA,IFN-γ mRNA的干预作用[J].医学争鸣,2008,29(3):239-241.

[33] 张帆,刘健,端淑杰,等.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65-668.

[34] 刘鸿春,时建国.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12):50,55.

[35] Maksymowych WP.Disease modification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Nat Rev Rheumatol,2010,6(2):75-81.

[36] Szántó S,Aleksza M,Mihály E,et al.Intracytoplasmic cytokine expression and T cell subset distribution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J Rheumatol,2008,35(12):2372-2375.

[37] 李军霞,张莉芸,霍月红,等.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对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3(1):28-33.

[38] 高静,梅杨,潘发明,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3):279-281.

[39] 钟乃峰,马莉.检测不同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h1、Th2、Th17细胞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4,29(5):477-482.

[40] 杨清锐,张源潮,张春玲.强直性脊柱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4):328-329.

[41] Jandus C,Bioley G,Rivals JP,et al.Increasednumbers of circulating polyfunctional Th17 memory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eronegative spondylarthritides[J].Arthritis Rheum,2008(58):2307-2317.

[42] Wang X,Lin Z,Wei Q,et al.Expression of IL-23 and IL-17 and effect of IL-23 on IL-17 production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Rheumatol Int,2009,29(11):1343-1347.

[43] 许秀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Th17/Treg比率及其相关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D].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6-04-27;修回日期:2016-08-12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氧化应激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