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思考

2016-12-23王涛

中小学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互联网+建设

王涛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56-02

校园文化是学校成长的灵魂,培育独具魅力,内涵丰富,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营建幸福富足的精神家园是学校师生的共同愿景。本文从“互联网+”时代视角审视学校文化,进一步从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校同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互联网+”时代的校园文化观

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龙应台说,文化就是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人选择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人类已经进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和谐同步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互联网+”时代为教育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带来网络文明和安全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风险和新挑战。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作用是人格的塑造、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熏陶,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校园文化如何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媒介实现内涵拓展和丰富。也是值得管理者思索的一个问题。

二、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新定位

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人物,校长的教育理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形势下,我们教育的发展正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近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作为校长,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并力所能及地把校园内的每一件小事做得有意义,努力为学生构建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互联网无疑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作为教育管理者要顺势而为,但始终不能忘记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校长要特别注重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作为倡导者、引领者、实施者,有意识地在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互联网元素,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能够规划、建设、评价学校文化发展愿景,并能拥有影响和带领师生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

三、“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涵

一般来说,传统校园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处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间层的制度文化,也可以说是规范与习惯:表层的物质文化,也可以说是器。关于三个层次的具体解读这里不做赘述。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管理者从新的视觉审视学校文化,在三层次的外围可以加上学校网络文化,以新技术新媒介搭建文化建设的新平台,以创意创新去推动学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物质文化要有人性。互联网时代更注重个性和多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相对来说,各校之间可以有共性。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加大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在教学楼、运动场馆、体艺楼设计方面更趋完善。学校则主要在文化墙、宣传栏、校园绿化等方面突出文化主题。各项建设要富有浓郁的书香气息,布局建设符合审美要求,一砖一瓦都要有其象征意义,而不是强调整齐划一、单调直白。在校同物质文化建设中还应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要从孩子的视野,孩子的认识,孩子的情趣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现寓教于环境的理念。

制度文化要有温情。要营造人性化校园管理文化,通过制度引导和约束,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可感、可操作的现实因素,使学校发展有章可循,并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古人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比如,我们在实践中强调精细化管理和人本管理。提出精细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追求至善的观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要求干部带头“用心去做,尽力做好”。随着教育的发展,过去的一些制度需要修订完善,同时还有一些制度需要重新制定。比如校本研修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等。但无论如何,这些制度的产生都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以得到教职员工的理解和共同维护。

精神文化有共鸣。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所在。教育肩负的使命很重,但教育面临的环境十分复杂。学校要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必须少一些教育的功利,特别是要真心实意地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全面质量观、素质教育观。因此,学校要重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在凝练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的风格方面,我校也在实践当中积极探索。我们注重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不断丰富涉江文化内涵。《涉江》出自屈原《楚辞·九章》。我校文化以“涉江”为名,一则《涉江》为屈原名篇,屈原是宜昌本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很强的地域性;二则结合学校校情实际,学校地处长江之滨,有70多年办学历史,走过辉煌,历尽沧桑,社会转型期,学校面临发展需要。涉江文化寓意求索追梦,不断创造适合学生之教育,培育美好人性,帮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经过几年的探索,涉江文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并逐步成为一种涉江精神。一所好学校不一定拥有华丽的外表,但一定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一种自然而然的风度,我想这应该就是精神文化的魅力!

网络文化有创意。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有了更多史新的交流平台。互联网使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重新塑造着教室的空间和教学的形态。校园文化建没新形态也必然出现,,学校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管理平台系统、班级QQ群、微信群、微文化等小断丰富了学校、家庭、学生的交流沟通平台。

新时期,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学会互联网思维,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炜等人这样阐述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跨界思维等。其最突出的特性是颠覆与重构。所以,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中,我们从师生和和家长的角度出发,让信息技术丰富视觉体验,便捷信息交流,拓宽义化视野,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文明绿色上网,引导舆论舆情,让教育正能量不断激发,让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师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校必将成为充满文化底蕴的智慧校同,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的阳光乐园,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同!

[责任编辑:孙燕兰]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互联网+建设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寒露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