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数学后进生帮教研究
2016-12-23王佳
王佳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会出现几方面的困难:第一,学习科目的增多;第二,各科目单位时间内知识点增多;第三,各科目教学内容、难度的加深.就初中数学单方面而言,表现为:第一,单位时间教学内容增加;第二,学生数学思维的转化,即由单点数算思维转化为多向逻辑思维;第三,由于其他科目知识量和知识深度的增加,造成对学习数学的时间的冲击.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多种不适应情况,造成数学学习的浮动.本文立足于初一年级学生出现的几种后进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后进生学情分析
初一阶段出现的学困生表现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好动,注意力无法集中;第二类,付出努力,但成绩没有转变.
我们通过“韦氏智力测试儿童版”测试和入学检测考试所得出的数据分析第一类学生.这类学生测试智力值属正常智力范围,可分为多动症学生,和非多动症两种类型学生.在入学检测中,非多动症学生,其基本学习表象为:计算能力缺失,表述能力正常,语言理解力正常,文字理解力弱,短期记忆正常甚至较强,长期记忆能力弱.
对于计算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障碍,我们通过与家长和沟通和小学任课老师的评价分析,归纳为以下原因:第一,注重反应速度的培养,忽视基础运算的反复训练;第二,过早强调归纳能力,学生会读图,不会看字,忽视将图文理解转换为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第三,性格浮躁,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缺乏检索能力.
家长分析:对社会的偏激,或负面认识,从态度和行为两个方面给予孩子错误的引导.
其次,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第二类学生,测试智力范围在正常值边缘上下浮动.其表象为:计算能力弱,表述能力偏弱,语言与文字理解能力弱,识记时间较长.
这一类学生缺乏:第一,未被全面正确地认知学生实际能力,拔苗助长;第二,心理预期过高,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第三,缺少记忆力的培养,过分夸大理解能力,缺少基本认知能力.
家长分析:增加沟通,增加耐心,增加陪伴时间,面对现实.
二、后进生帮教目标
这里我们仅讨论第一类学生的帮教方法.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要建立基本转变目标.
第一,夯实运算.
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非负数内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2.有理数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3.三大运算法则;4.整式运算.
第二,阅读理解.
1.基本数学语言的文字表达;2.应用题阅读、列式方法,培养建模思想;3.阅读思维分析,自己寻找解题方法.
第三,情感沟通.
1.家长期望植入;2.教师期望植入;3.同伴的鼓励.
三、后进生帮教方案
(一)改善运算能力.本环节可分为三个级别测试
级别一:基本法则测试与训练.
级别二:拓展运算测试与训练.
级别三:运算法则测试与训练.
(二)改善题目理解能力.本环节可分为三个级别测试
级别一:列式计算.
级别二:应用题寻找等量关系.
(三)一对一帮助,增强情感关怀
1.家长期望植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但却忽略沟通在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交谈,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在与父母谈话中不知不觉中获得的.家长和孩子的有效沟通,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可以很好地把父母的期待和关爱充分地传达给孩子.有了父母的期待与陪伴,在可塑性很强的初中阶段,孩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会产生巨大的转变.
2.教师期望植入
情感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东西.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后进生,从思想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要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3.同学的肯定,同伴的支持
人是集群动物,人类生活在各种不同规模和群体中,离开了群体,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也是由群体决定的.群体的认可,是评判一个人的价值最客观依据.所以有了同伴的支持,和群体的认可,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在社会的价值.所以,在填补后进生情感缺失中,要引导他们走进群体,为群体出力,获得群体的肯定.
小组合作形式就是引导后进生转变的方式之一.在小组合作中,后进生的改变往往是最明显的.因为同龄人的鞭策,往往有效于长辈的教诲.真正的成长也是在同龄人的磨合、帮助与较量中进行的.
总之,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灵活多变的教法.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要随时总结经验,及时改变教法,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