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开去

2016-12-23薛志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加数思维数学

薛志梅

任何人只需稍加留意就一定会发现,积极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自课程改革以来得到了大力提倡和广泛采用.如将数学思想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由“教师问、学生答”经由“学生问、教师答”最终演变成为“学生问、教师帮、学生答”;或是绝对地去肯定“学生所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有用的”,等等.“让学生提出问题”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由此可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必须解决的探究心态和学生求知解题的激情,有助于使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向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方面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

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忽有“灵感”“顿悟”允许插嘴.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言语表扬,还可以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特别是对有“独到见解”或“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学生更应格外保护.老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哪怕只是对问题思考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都给予肯定;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也要尽量找出问题提出的合理部分,及时给予表扬,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氛围一定是其乐融融的.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都是有用的呢?

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所提的问题可能是漫无边际的,偏离教学目标的;第二种所提的问题比较简单,可能就是课堂中某一个问题的另一个说法,甚至可能是很幼稚的问题;第三种所提的问题具有“独创”“发现”的特征;第四种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也许连老师也解答不上来.

如果出现了前两种情况,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一种科学扬弃的理念,只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课上不断得到提高,就不应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因为根旺才能叶茂.甚至,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应视为一种成功.正如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第三种是最好的一类问题,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为范例,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形成问题的技巧,从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发展.如果出现了第四种情况,教师一时不能回答,应该诚恳地、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表示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后再来作答,不可敷衍、恼怒.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个务实的、乐于创新的教师,应该努力摒弃旧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提问,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想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才是真正将学生放在了原汁原味的主体地位上,这样的教育思想才是一种为学生负责的人本思想.那么——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有何关系呢?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提出问题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则又无疑会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本身不善于在教学中提出适当的问题,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提出问题”.

张齐华老师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所采取的以下一些做法就是十分可取的.

师:从个别到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交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教师指读结论.加法的“加”字予以重音),“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在——

生:(似有所悟)减法中……

师:通过联想,同学们由“加法”拓展到了减法、乘法和除法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考.除此以外,还能通过其他变换,形成不一样的新猜想吗?

生:我在想,如果把加法交换律中“两个加数”换成“三个加数”“四个加数”或更多个加数,不知道和还会不会变?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老师能否在教学中提出适当的问题,不仅取决于对教材的很好把握,而且也与老师本身的数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郑毓信教授指出:小学数学老师专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加强数学方法论的学习,因为,笼统地说,数学方法论即是关于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其中不仅包括了所谓的“解题策略”,而且也包括了“提出问题的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萌芽和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能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去探索,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光学不问,不要让我们学生眼中的问号逐渐变成句号.

猜你喜欢

加数思维数学
分解加数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