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与课外阅读
2016-12-23刘欣
刘欣
【摘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其乐读;教给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其会读;推荐好课外读物,使其有选择地读:(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它著作。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六年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其中目的就在于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虽然小学语文课本是经过几代人努力编制的一套成熟的教材,凝聚了许多编者的血汗,并且能较好地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然而所选的内容对浩瀚的文海来讲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课外阅读要依托课本,抓住课文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浅谈一下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之会读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揣摩写作方法。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
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读课文的“六字诀”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三、推荐好课外读物,使之有选择地读
小学生的鉴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良莠并存,教师应当结合课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建设大西北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图片及资料。这样,通过查找资料,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大了阅读量,增强了孩子们知识的储量。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系统的有目的的查资料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以激发,知识不断深化、系统,形成了各种知识链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起他们更大的课外阅读热情。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堪称经典,学生非常喜欢。及时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与兴趣,结合课文介绍阅读原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之至,这时老师乘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呢?请你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好不好?教师亲自为学生读几个精彩片段,正当学生们热情高涨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这样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阅读高潮,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它著作。
历代名家的文章自成体系,各有风格,而选入课文的均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教学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要因势利导介绍作者背景、文章风格、作品的特点,课上或课下引导他们阅读相关课外书。如学了课文《桂林山水》之后,老师推荐学生阅读《西湖风光》、《漓江游记》,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用西湖的水来衬托漓江的水之美,并不是西湖不美,西湖的美同样是写不完,道不尽,令人神往,令人遐想,只是写法上与《桂林山水》不同;而《漓江游记》则可以让学生对漓江两岸美丽的风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课文中的作者涵盖古今中外,如果以这条线索引导读书,那将非常有利地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对全面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效益。
除此之外,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还有《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当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应当立足于课内,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以课内的“精”引出课外的“博”。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进行课外阅读,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一个良好习惯,形成好习惯是一个过程。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