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气候特点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016-12-23耿安红孙扣忠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224049
耿安红 孙扣忠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 224049)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气候特点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耿安红 孙扣忠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 224049)
为提高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单产水平,总结了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播种期、肥料运筹、化学调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夏玉米;气候特点;问题;高产栽培技术;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划分上,隶属黄淮海平原春夏播玉米区,种植制度主要是冬小麦-水稻(夏玉米)一年两熟。该地区虽然不是玉米的主产区,但随着种植业、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夏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2012年盐城市的夏玉米种植面积约为10.76万hm2,产量在6 300 kg/hm2。近年来,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夏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5年仅盐城市大丰区玉米种植面积就达2.7万hm2,但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产并没有显著提高。为提高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单产水平,总结了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适合江苏沿海地区的夏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1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气候特点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主要在6月中下旬播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该地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平均气温25.3℃,平均最高气温34 ℃,平均最低气温16.7 ℃,常年平均降雨量677.6 mm,降水时间与玉米需水时间同步,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但该地区夏季多台风、多阴雨,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存在过程性强降水,季节间先旱后涝、涝后又旱,这是影响该地区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
2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然灾害频发是该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素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自然灾害主要有降水不均、低温寡照、台风外围影响,易造成夏玉米区域性倒伏、倒折及空秆率增加等(见表1)。
2.2 主推品种不明确
该地区夏玉米品种混杂(据调查,该地区农贸市场上玉米销售品种多达40多种),缺乏主推品种,且农民在选购种子时一味追求大苞品种,而部分种子来源于小公司或个体户,种子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甚至销售未经国家或江苏省审定的品种,这也是该地区夏玉米生产低产低效的突出原因。
2.3 管理粗放,良种良法不能配套实施
当地农户在种植夏玉米时种植模式单一且均凭老经验种植,稀植大穗,一般种植密度在5.25万~6万株/hm2,群体上达不到[1];同时,施肥方式也不科学,30%以上的地块依然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与夏玉米养分需求规律矛盾[1];另外,很多农户在追施尿素等氮肥时,直接撒施在田间地表,造成养分损失严重。
表1 台风后夏玉米倒伏、倒折率调查(单位:%)
3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择紧凑、耐密植、抗逆性强的品种种植
良种的选择必须与当地的栽培制度、生态条件、生产条件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应选择抗倒性好、抗病性强、后期保绿度好、株形紧凑、耐密植、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种种植,如“苏玉29”、“安玉13”等。
3.2 合理种植密度
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见表2)[2]。玉米属于独秆、独穗作物,合理密植、提高穗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在生产中,应依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等确定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小,群体不足,难以高产;种植密度过大,易引起倒伏、倒折,一般种植密度可控制在6万~7.5万株/hm2。目前夏玉米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窄行(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25~30 cm)、等行种植(行距70 cm),适当宽行有利于田间作业、增加通风透光性及减轻种植倒伏危险[3]。
3.3 适期播种,错开灰飞虱迁飞高峰期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前茬多为大、小麦,由于水稻(夏玉米)-大小麦轮作,灰飞虱的越冬数量大,已连续多年导致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直接制约了江苏沿海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4]。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可选用耐病品种种植,并进行适期播种,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一般播种适期在6月20日左右,以错开灰飞虱迁飞高峰期。
2016-06-28
盐城市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引导资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