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新建学校靠什么提升品质
2016-12-23
城区新建学校靠什么提升品质
彭佳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读,不少城区面临着教育适龄人口激增的压力和挑战。为解决入学矛盾,省会城市也好,市县城市也罢,新学校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区新建学校靠什么提升品质,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优质教育?长沙市天心区在新学校建设中,用大投入、大手笔成就新学校的“硬实力”,用学校文化、课程改革等提升新学校的“软实力”,让新建学校品质迅速提升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提升城区新建学校的品质,要注重“规范”,“高标准设计”抓建设。新建学校品质的提升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长沙市天心区在新学校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具体行动计划,每个阶段都按计划推进,同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做,不仅保证了新学校在硬件建设上有章可循,还打造了学校特色发展的空间。如青园中信小学有城堡、生态展示馆,仰天湖中建小学有小森林、萌芽基地……这些特色空间的设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提升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让学校的每一处空间都能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和精神家园。
提升城区新建学校的品质,要靠文化引领,“高起点定位”谋发展。我们知道,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而是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新建学校因为没有长久的实践,更应该从建校开始就组织师生对学校文化进行共同策划、细心培育、扎实践行。令人欣喜的是,长沙市天心区在新建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始终不忘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新学校顶层设计的重要元素,明确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如幼幼小学吸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精髓,坚持“以爱育人”;天鸿小学以“顺应天性,志在鸿远”为核心理念,构建“大雁精神”文化体系……这些学校正因为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因子”,才找到了提升学校品质的原动力,让学校因文化得到滋养,也让文化因学校而绽放异彩。
提升城区新建学校的品质,要内涵发展,“高品位推进”促成长。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学校品质提升最重要的载体。学校不但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最紧迫的是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组织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独有的课程体系。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实践者,是学校品质提升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通过名师论坛、专家引路、赛课研课等活动,夯实教师基本功,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长沙市天心区在新学校建设中,注重教师队伍的成长、注重现代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评价体系的创新,就是抓住了学校内涵建设的“牛鼻子”,找到了新建学校品质提升的最佳通道。
可以说,城区新建学校在提升品质的过程中,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是先导,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老师是主体,达标的硬件和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是核心,优雅的文化和独特的品牌是体现。显而易见,要快速提升新建学校的品质,必须处理好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硬件建设有标准,内涵发展无止境,品质提升永远在路上;必须处理好品质提升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要以品质提升统领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明确发展思路,建强骨干团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处理好共同追求与因校制宜的关系,既要抓住品质提升的主要途径,又要立足本校实际,坚持特色办学,培养好未来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更多文本请扫描上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