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研究

2016-12-23赵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赵慧

(辽宁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3)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研究

赵慧

(辽宁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3)

终身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医学教育作为专业化的职业型技能教育,具有长期积累性。医务工作者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医学学历教育只是其教育的一个基础性阶段,如何实现医学教育终身化成为研究的重点。传统医学终身教育模式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形势,本文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生态组成,指明医学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终身教育;医学教育;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的所受教育的综合,是一个教育体系[1],终身性、社会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是其主要特点。终身教育改变了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划分,使教育与学习变成终身形式,也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同时,终身教育还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主体关系的转变,成为学习者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新途径。

医学终身教育源于终身教育,从内容上把医学院校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等结合起来,在提高本科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住院医师专业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使毕业后教育成为医学生毕业后必须接受的一种医学正规教育制度[2]。此外,广泛开展继续教育,还有利于医学工作者不断开发智能,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推动医学学科发展。

1 医学终身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极其重视医学终身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如出台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全科医生培养计划等,都体现了医学终身教育思想。医学院校和各级医院也纷纷启动基于终身教育的医学教育改革。如从内容衔接与整合角度,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进行了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自考教育的衔接,推动了医学终身教育的发展[3]。从医学终身教育的实施角度,广州医学院构建了多层次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网络[4]。医学教育内容的衔接与继续教育的实施也成为医学终身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目前医学终身教育已在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纵向衔接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学终身化发展的需要,但同时问题依然存在。(1)对终身医学教育的认识依然不足。医学院校过度重视毕业率和就业率等,对离校后的学生教育投入不足。(2)由于经济和社会原因,医学院校与医院、社会培训机构等彼此独立,很难形成医学终身教育链。(3)没有一套完善的医学终身教育法规,管理与监督不力。(4)医学终身教育资源短缺。虽然各医学院校和社会机构提供了一些医学相关继续教育,但学习者有学习需求时往往找不到学习资源,不能实现终身教育常态化。(5)医学终身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平台体系作为支持,这是医学终身教育没有实现广泛化的原因之一。(6)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难以适应毕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内容多样化的需求。

2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的兴起,笔者提出建立“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目的是通过互联网构建网络化的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5]平台。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是在虚拟网络环境下,由学习者和辅助者(如教师、医生以及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等)基于网络的医学共享资源,共同构建的医学学习团体,集个性化网络学习和共同学习于一体。平台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提供医学终身教育学习资源,通过多形式、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实现以学习者自身需求为切入点的定制化教育,进而解决医学终身教育存在的问题,突破医学终身教育现状。图1显示“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1)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其主要完成医学相关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及提供各种网络化教学模式和手段。(2)教学资源提供端。医学院校、医疗培训机构、各级医院和医疗管理机构实现其相应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培训讲师和高校教师参与网络平台的医学终身教学。(3)学习端。涵盖各种各样的学习者,如在校学生、医务人员、社会相关人员等,通过网络进入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进行学习。

图1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组成

3 重点内容分析

(1)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的设计与建设。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是整个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直接影响教育体系的运行效果。网络化的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的基本任务是教学资源共享,因此其设计与建设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数据存储、管理分析的网络化运行环境。医学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包括视频、医学案例、医学图像、医学检验报告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共同存在。医学教学资源涵盖医学终身教育,数据庞大,因此,云计算技术就成为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设计与建设的首选。在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平台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基于医学教学资源共享与分析云计算平台,要实现多样的教学功能应用层开发,注重多样化教学形式的网络化设计。如在线医学视频课程应用、网络案例讨论社区应用、医学资源检索服务、在线报告服务及在线协作辅助等。注重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的管理涉及用户信息安全、教育资源版权管理等方面,完善的管理与维护措施是平台健康运行的保障。

(2)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制约医学终身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医学终身教育以学习者为单位,强调学习者一生的完整学习过程。医学院校教育是基础性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学习,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播形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当学习者离开医学院校后,其工作领域、环境、自我发展目标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开发以需求为主的教育形式,也就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变。基于医学学习空间共同体支撑平台的终身教育,就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其所需的医学教育资源、医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环境等,使医学教育和学习变成一种身边的、可随时参与的、可定制的、长期的教学模式。

(3)构建全覆盖的医学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实现医学终身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构建全覆盖的医学教育资源首先要涵盖所有医学教育层次,包括医学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博士教育等。其次要涵盖不同教育形式,包括医学学历教育、医师教育、药师教育、护理职业教育、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等。这是全覆盖医学教育资源本身的要求,从而在医学教学资源提供端实现医学院校、医疗培训机构、各级医院和医疗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同时也要保证医学教育资源的终身扩充性。

(4)依托国家政策引导建立多重医学考核评估机制。医学教育终身化是学习者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医学考核评估正是其自我能力提升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形式,对学习者具有较强的激励、促进和监督作用。医学考核评估也是对教育提供者、教育形式等的考核与评估。网络学习具有多样化、多形式的特点,很难用一种简单的考试形式来评估,这就需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已有医学学历化认证、职业医师/药师/护理认证考试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医疗考核机制。

(5)实现线下与线上医学教育互补。“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并不是将所有医学教育都搬到网络上,网络教育在教育资源共享性、开放性、时空超越性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但在教育监管、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刚刚起步,还需要逐步完善。同时,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6],临床教育是医学技能学习及提高的主要途径,医学临床教育不能脱离临床。基于这些因素,不能一味强调医学终身教育网络化,而应做到线下与线上医学教育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已难以满足其需求。医学教育是一种经验积累型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或者说医学教育与学习是医务人员的一个终身性的需求与责任。虽然医学终身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却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本文重点分析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与医学终身教育的融合,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并对其生态系统加以分析,指出其研究与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研究内容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发展,对明确医学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包兵兵.走向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身教育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1):28-30.

[2]郭晓华,李丽芳,谢建平.对我国现行毕业后医学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6-8.

[3]陈雅静,郭素华,陈瑄瑄.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策略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6):16-18.

[4]王心旺,黄宇翔.试论医学院校的医学终身教育职能[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1):79-81.

[5]聂济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1(5):8-10.

[6]席元第,王玉.谈当前我国社会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2):4-6.

G420

A

1671-1246(2016)11-0003-02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6)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