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

2016-12-23陈汉水童绥君马祺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障碍心理

陈汉水 童绥君 马祺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

陈汉水 童绥君 马祺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睡眠潜伏期(SL)、总睡眠时间(TST)和觉醒次数(AT)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SL和A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S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和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非快眼动相(nREM)和快眼动相(REM)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REM和REM(除S1期外)的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S1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

研究显示〔1〕,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障碍和神经感知障碍有关,从而使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睡眠障碍可以导致脑卒中再次发生。脑卒中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常规治疗是药物治疗,近年来有相关报道显示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有显著疗效〔2〕。本研究拟观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60~85〔平均(67.14±2.28)〕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19例,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61~84〔平均(66.21±2.34)〕岁,脑梗死32例,脑出血23例。两组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两组患者无睡眠、语言、意识和严重认知障碍既往史,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总分>7分,均排除其他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均知情同意;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服用常规治疗脑血管的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进行1次心理治疗,连续进行4 w,为1个疗程,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渐进性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医护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患者在认知疾病上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安慰患者,使患者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渐进性放松训练:使患者在感知紧张的情况下逐渐放松后慢慢进入睡眠,主要包括抗阻等张收缩、无张力活动和等长收缩,鼓励患者在感知紧张的时候逐步进行放松,使自律神经活动向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发展,并且使警醒水平有所下降,从而进一步导致睡眠的发生。两组患者均进行睡眠监测,采用美国AmblagaTM-60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监测结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情况。睡眠进程包括睡眠潜伏期(SL)、总睡眠时间(TST)、觉醒次数(AT)以及睡眠效率(SE%);睡眠结构包括非快眼动相(nREM)的S1~S4期以及快动眼相(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PSQI评分表由5个他评和19个自评条目组成,总分0~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进程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SL、TST和A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SL和A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S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和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REM和REM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REM和REM(除S1期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S1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10.15±3.26)显著低于对照组(14.54±4.97),且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17.76±5.33,对照组16.48±3.68)(P<0.05)。

组别SL治疗前治疗后TST治疗前治疗后AT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6.33±22.6825.11±8.211)303.05±31.36360.981±29.171)7.88±2.493.83±1.371)对照组45.91±19.2240.42±16.011)301.24±30.62304.76±40.031)7.69±2.016.59±3.091)P值>0.05<0.01>0.05<0.01>0.05<0.01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S1期(min)治疗前治疗后S2期(min)治疗前治疗后S3+S4期(min)治疗前治疗后REM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59.7±53.5155.1±53.2115.8±39.1129.3±38.215.1±11.231.5±12.793.7±216.3117.5±23.4对照组168.3±52.7166.2±50.8105.2±38.1109.4±30.914.9±11.516.1±15.387.8±14.491.2±21.9P值>0.05<0.01>0.05<0.01>0.05<0.01>0.05<0.01

3 讨 论

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还尚未清楚〔5〕。有研究显示可能与脑卒中后脑血流量和流速的减少导致的脑组织缺氧有关〔4〕,进一步使神经元受到损伤,影响神经功能,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也影响患者睡眠;也有学者认为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等合成的减少直接影响睡眠系统,从而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5〕。相关报道显示〔6〕,脑卒中急性期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约占四分之一,大多数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改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使患者摆脱困扰;同时,渐进性的放松可以使患者心律、呼吸节律和耗氧量下降,从而有助于睡眠。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发生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的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促进患者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此结果与杨晓梅等〔7〕报道内容相近。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王文敏等〔8〕报道内容相近。

1 覃 川,杨秀江,晏 怡,等.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 重庆医学,2015;44(23):3231-2+3235.

2 周伟华.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急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4428-9.

3 周铁宝,胡高娃.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3;19(3):134-7.

4 苏文智,彭 方,陈森福.90例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5(11):22-3.

5 张朝辉,宋景贵,穆俊林.认知心理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28(1):65-7.

6 孟 云,李元秀.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61-3.

7 杨晓梅,王 华,万莉娜,等.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6):56-9.

8 王文敏,代 娟,郑小林.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2013;19(3):159-60.

〔2016-04-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福建省科技厅2013年度科研立项(2013FK0917)

陈汉水(1977-)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23-585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36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障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