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身体与自由
2016-12-22叶田田
叶田田
在逾四十年的创作经历之后,MIYAKE ISSEY EXHIBITION:The workof Miyake lssey于三月登陆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The National ArtCenter),相较于三宅一生过往展览既定主题的叙述方式,此次展览将全面展示这位设计巨匠的创作脉络。从设计理念为起始,链接至其至今依旧衍生不息的实践与观念:自由精神、文化共融、环境意识、传承与维新,三宅一生的设计所映射的社会学乃至哲学的广度与深度远超同时代的商业设计师,而其又将一众晦涩的暗示以织物与时装设计的大众化语言进行传译。从一块布的质朴出发,并将一块布的表现力延展到极致,最终所呈现的,是一种大音希声。如同时装史学家Gail Taylor与EdwardNewton所言,三宅一生的设计交融着空寂(Wabi-sabi)与生机(Basara)。
西方到东方
三宅一生并不愿意被冠以“日本设计师”的头衔,但作为第一代进入西方视野的东方声音,其作为战后一代的成长背景,无疑使他的设计挟带某种时代性的沉重感。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即以对设计师早期生涯的回顾,推演出其设计哲学的诞生。三宅一生早年曾志向成为舞者,虽最终进入平面设计的专业学习,但舞者身体所赋予衣物的生机感似乎一直令三宅一生着迷。学习期间他试着参加东京Bunka Fashion College所举办的时装设计比赛,却因缺乏制版与裁剪的能力而未获奖项。六十年代的日本时尚依旧是一个排斥男性的行业,三宅一生遂前往巴黎受训。巴黎时装前辈的作品令其着迷,在后期的访谈中,三宅一生表示Vionnet的无疑是他最为重要的设计灵感之一。这位斜裁大师对和服结构在其设计中的引用,为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带来了廓形的解放。随后在为Guy Laroche与Hubertde Givenchy工作数年后,高级定制行业的古板使三宅一生离开巴黎,在短暂于伦敦停留之后前往纽约,其间结识了包括Robert Rauschenberg在内的一众艺术家,并为美国极简主义设计师Geoffrey Benne工作了一段时间。经历了五年西方时装的体验,三宅一生回到日本。彼时的日本经济在西方体系之中快速成长,而多元的文化汇合也为这片土壤提供着勃勃张力。“(长岛)世博会映澈着国家的荣耀和社会所具有能量,1970年的确是不凡的一年,而我也决定了一个新的开始。”在Tomoko Komuru的协助下,Miyake Design Studio同年于东京成立,源自美国的自由精神与对日本身份认知的反思成为三宅一生早期系列的核心,亦为展览第一部分的主题。
RoomA:当代与传统
本次展览的首部分核心展示为三宅一生早期的代表作纹身连体衣。这些完全手工制作的聚酯服装如同第二层皮肤般贴合于穿着者的身体。“它们的灵感来自Jimi hendrix与Janis Joplin,不过他们都在七十年代去世了,而我决定用纹身这一元素当作对他们的致敬,所以我从日本传统出发,并将他们变得更当代性。”抽象的几何与图腾不同于后期Jean Paul Gautier倾向于装饰性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诠释,在七十年代于设计领域盛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三宅一生将时装其置乎于一种强势的反叛,而这种反叛并非来自西方语境下的朋克精神,而是一种对日本亚文化符号的解构。肉体的疼痛与身份的标签被剥离,而以可穿着的姿态去探讨纹绘的纯粹意识。纹身衣无疑为“自由”而生,而此系列作品也征服了美版Vogue与高端零售商Bloomingdales。在七十年代的创作期间,这种将日本元素重构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奈良时期的Sashiko这一强调实用性与坚固度的工装面料被三宅一生转化成柔软的质感并赋予鲜艳的色泽,与当时代主流时装领域对精细感桎梏般的迷恋形成对抗,并同时建立起品牌与日本传统制造业的共生关系。本次展览中同时回顾了其早期设计的另一元素,用纯粹的几何形体的裁剪来扩展传统高级成衣对穿着后形态的束缚。手帕裙(Handkerchlef Dress)仅有三块方形布料在边角缝纫而成,却呈现出惊人的流动感与层次,同样的还有用整幅宽裁剪的连身裤,这种自由形态的时装在不同的穿着者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三宅一生无疑远远领先了时尚观念的演化,他不仅解放着时装对一种完美体态的束缚,更解放着时装其设计方法论本身。相较于之后西方解构主义设计师以廓形为概念蓝本进行再构的创作发放,三宅一生对形态的讨论源自于对面料的研究,连同对传统织造的新式解读。
Room B诗性的解构
此次展览的第二展厅将叙事聚焦于三宅一生八十年代的设计。在经历过品牌十年的创作之后,三宅一生将自身工作室的实践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对面料的不断实验,另—方面,实用性的设计贯连着时装的自由精神与品牌的东方气质。八十年代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潮为日本设计师的提供了沃土,山本耀司与川久保玲的设计在巴黎掀起了“裁剪的革命(The Sartorial Revolution)”,看似破旧的面料、非常规的裁剪的破坏美学如同后朋克般地抵抗着西方当时以华丽、性感的审美主旨。而被喻为先锋派时装教父的三宅一生,越过了解构主义浅表的视觉对峙,而谈论着其核心:身体与衣物的关系,或者一种新的身体意识。三宅一生以天然面料围绕直身款袖的形态创作出名为Plantation的作品。“这是现实化的衣物(Clothes for real life)”.设计的质朴感释放了被传统时装廓形所拘束的身体,也有着东方式的诗性隐喻。同时,面料的实验让三宅一生的创作愈发具有当代艺术的气质,时装在他的创作下成为一系列以身体为核心的雕塑,他将其称为“bodywork”。硅胶制成的胸衣无缝地贴合着女性躯体,如同延展的肌肤。同期,《Artform》杂志以其的时装作品为封面:竹子与藤条制成的宽肩束腰上衣宛如流云般围裹身体曲线,日本漆器般的光泽宛如柔和的铠甲,东方符号元素与西方印象交融得不可分辨,而“束缚”与“释放”间形成了相悖相生的强大张力。三宅一生此时期用一系列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构建除了其设计方法论中最为核心的唯一性:他以西方的姿态走出了对诠释传统东方时装与面料实践的困境。
虽然三宅一生从不以艺术家自诩,但其创作与当代艺术领域一向有着紧密的联系,褶皱系列曾与Yasumasa Morimura.Nobuyoshy Araki.TimHawkinson,蔡国强等艺术家合作,而回溯设计师本身的创作历程,也呼应着当代艺术流派的不断演进。“后现代之后”的时代,作品与观者的互动状态成为一种思潮,而三宅一生的A-POC(A piece of cloth)系列,也需求穿着者参与一件衣物的最终创作。人们可以依照自我意识将一束针织物料转换成所期许的形态,而期间些许的偏差也为这一时装具有某种微妙而诱人的开放性。同时,这一特殊的面料制造技法与概念摒弃了在制作工序中对碎片面料的浪费。三宅一生在1991年制造了第一件完全不经裁剪流程的Colombe裙装,而这也是其成为时装设计师在大规模工业制造赋予可持续意识的时代先锋。
作为一场纪念三宅一生45年创作的展览,此次策展并未指向单一的主题,而仅以朴素的历时性叙述进行回顾。但设计师的先锋精神,让一场回望更近乎对时装设计未来的鸟瞰:面料与服饰、身体与时装、设计师与工作室的关系、工业制造与社会责任、东方与西方、当下与未来……三宅一生的创作贯连着这些与时尚设计相关的所有议题,并在时代之前提出了他的回答。而在这种视觉的盛宴与丰厚设计理论的背后,是一种对时装“自由”状态的秉承。而这,恰使设计变得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