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击有陪练,对抗传染病也有“陪练”
2016-12-22易白
易白
不少人都害怕打针,尤其是注射疫苗(即打预防针),一方面是打针时会产生疼痛的感觉,另一方面是担心注射疫苗后会有不良反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疫苗的毒性尤其明显,因为它们是由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制成的。既然疫苗可能导致危险,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注射疫苗呢?
对抗传染病的优秀“陪练”
没有谁能生活在一片完全纯净的环境里,在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危险,肉眼难辨的病原体就是潜在的威胁之一。这些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当然,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可恶的小家伙并非束手无策,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城墙”,这道“城墙”就是免疫系统。然而,免疫系统并非牢不可破,因此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免疫系统更加强大才行。
我们在练习拳击、跆拳道等运动项目时,往往需要一个陪练来增强我们的本领,我们不会因为陪练可能误伤我们而放弃练习,因为这可以让我们更加适应实战。与此类似,疫苗也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陪练”,它们可以增强我们免疫系统的功能,等我们遇到真正的病原体时可以免遭伤害。
疫苗是毒性减小或者死亡的病原体,它们就像拳击陪练那样,不会真正地伤害我们的身体,只是在注射疫苗之后会引起身体的小小不适。当然,也有疫苗可能会像陪练那样误伤我们的身体,但是这种误伤往往比较轻微,我们的身体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
当然,拳击陪练在误伤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能致人死亡。但是,这样的情况十分罕见,比走在马路上遭遇车祸的可能性还小。正如我们不能因为马路上有车就不出门一样,我们不能因为疫苗很微小的致病可能性而回避疫苗的注射。不过,如果疫苗在生产或运输的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操作,那么疫苗的危害性可能会增大。
还有一些容易过敏的人也易遭受疫苗的伤害。比如,有些人对鸡蛋过敏,他们就不能注射麻疹疫苗、流感疫苗等。因为这些疫苗是通过鸡蛋培养的,多少含有鸡蛋的成分。因此,在注射疫苗之前,应该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或过敏病史。
疫苗是如何“种”出来的
现在我们常用的疫苗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生产厂家利用病原体作为“种子”,大规模培育它们,然后把“收获”到的病原体进行减毒或者灭活处理,就得到了疫苗。
培育疫苗的“土壤”各不相同。比如,培育甲型流感疫苗的“土壤”是即将发育成小鸡的鸡蛋。流感病毒的“种子”往往只有一小瓶,冷藏处理后运输到疫苗生产厂家。工作人员将流感病毒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注射到被精选出来的鸡蛋中,随后将鸡蛋放进密闭、无菌、恒温的孵化室中,使病毒快速繁殖。
三四天后,“收获”病毒的时间就到了。这些鸡蛋的蛋壳顶部会被敲一个小洞,再用针头抽取其中含有大量病毒的液体。然后,工作人员往病毒液体中加入灭活药剂,让这些病毒死亡。死亡的病毒再也没有感染人体的能力,然而它们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那部分化学物质(抗原)还存在。
尽管灭活病毒没有感染人体导致人们生病的能力,但它们还是有一定毒性的。因此,不能把灭活的疫苗液体直接注射到人体内,那样会对我们造成较大的伤害。需要加入一些缓冲稀释液,将这些疫苗稀释到人体可以接受的安全浓度。稀释后的疫苗被密封在小瓶里,然后装箱。
经过一系列检测后的合格疫苗,除了要装进密封的包装盒,还要放在上下都加有冰块的高密度泡沫箱里,这样“冷鲜”保存的疫苗才不会失效。疫苗对环境温度极其敏感,不同疫苗要求的低温环境不同,一般为2-8℃。一旦储存温度超出适宜范围,就有可能失效。
疫苗都有哪些类型
按照是否有活性来划分,疫苗通常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病原体经过特殊处理以后,可以使其致病力下降,毒性减低,从而成为减毒活疫苗。这种疫苗进入人体以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想办法消灭它,针对其产生特定的抗体。下一次,真正的致病菌来袭的时候,这些抗体就可以产生保护作用。
减毒活疫苗也有潜在的危险,就是对于体弱和免疫功能很差的少部分人,仍然可能引发感染。另外,它也有发生突变、恢复毒力的可能性。于是,我们也会使用灭活疫苗(死疫苗)。它的优点是安全性更好一些,但也有缺点,就是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也相应下降。
通常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传染病,尚未出现同时针对多种疾病的“万能疫苗”。为了让人们少打针,科学家想出了把多种疫苗混合在一支针剂里的办法,一般少则混合两三种疫苗,多的可以混合十几种疫苗。也就是说,打一针就可以预防几种或十几种传染病。
疫苗也并非一定要通过打针的方式注射到体内,也可以通过像吃药那样的方式口服。比如,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就有2种进入人体的方式,除了注射用的疫苗,还有一种是口服的小儿麻痹症减毒活疫苗,这种疫苗像其他药片那样包在糖衣里,俗称“糖丸”,这种疫苗在我国已经使用很多年了。
(责任编辑:白玉磊 责任校对: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