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
2016-12-22刘帅
刘帅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显著成就。目前,有很多学校都超越了“教师讲授”的课堂境界,积极地走向了“教师导学”的课堂境界,尤其是部分小学、初中课改先进学校。最令人兴奋的是有少数学校在课堂改革的实践中,成功探索和实现了“问题导学”的课堂境界,如,山东省枣庄市红旗小学、深圳市沙河小学、北京周口店小学、内蒙古乌丹五中、沈阳市浑南一中、河南省漯河高中、山西省太谷二中、北京大学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等,这些学校成功实现了“问题导学”的课堂境界。实践证明,“问题导学”课堂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多元思维,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一、“问题导学”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师导学”就是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特征是强调文本知识学习,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师掌控下的有限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许多教师也都努力追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但由于没有跳出“教师导学”的范畴,又回到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教师导学”的课堂中,由于教师难以割舍“教师讲授课堂”的教学情结和权威角色,所以教师不由自主地想时时刻刻都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问题导学”课堂是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特征是以问题学习为重心,师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问题导学”课堂中,没有强调哪一方的权威性,也不存在谁先知和后知,问题解决不靠谁的权威,而靠的是通过合作对话来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探究。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解决者和分享者。
二、“问题导学”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问题导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问题导学”课堂又推动了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角色的迅速转型。在“教师导学”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解惑者和示范者,学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配合者、接受者、服从者。而在“问题导学”课堂中,教学目标仍然是最上位的,目标转化为“问题”后,呈现在师生面前的就是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是最上位的。
从师生关系来看,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合作的、和谐的、朋友式的发展关系,也是一个“大小同学”的关系。对于某一知识的问题学习,一个人的预设、解决终究是有限的,只有靠大家的智慧来发现和解决,才是丰满的、科学的。这里没有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问题学习的主体,开始之时“大同学”主体发挥作用大一些,是显性主体,随着学生问题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主体由显性主体逐步走向隐形主体;反之,开始之时学生主体是隐形主体,因为问题学习能力尚不成熟,随着学生问题学习能力逐步提升,学生主体由隐形主体逐步走向显性主体。这是师生学习主体成长的一个标志,也是发展成熟的规律。
三、“问题导学”改变了备课思维和方式
“教师讲授”课堂要求教师备教案,“教师导学”课堂要求教师备教案、导学案,在“问题导学”课堂中,教师要备“问题学习工具单”和“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三个层次是不同的思维和方式,有人误认为都是一回事,是“换汤不换药”,其实,三者是有本质区别。
在“教师讲授”的课堂视野中,教师备的教案是教师履行教学任务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案,出发点是通过教师的教来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师导学”课堂视野中,教师备的导学案的进步在于教案设计中“嵌入”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要素。在“问题导学”的课堂视野中,教师备的“问题学习工具单”和“课堂学习方案设计”是“问题导学”视野下为实现师生共同学习而开发设计的一种结构化设计方案。教师备课思维和方式的转型,不是使教师工作变得复杂,而是让教师学会结构化、科学化设计,目的是解放教师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